粘雪英
【摘要】國學教育是提升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平臺。我們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國學教育,讓學生在國學識字中豐富自己的語文積累,在國學誦讀中感受語文情感,在國學解讀中提升語文素養。
【關鍵詞】國學;語文;教學;滲透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國學對于升華學生的道德情操,啟迪學生的心智,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各個版本的語文教材中,都或多或少地安排了一些國學來讓學生學習。比如古詩、諺語、成語等,其目的就是讓學生接觸國學,能夠更好地傳承優秀的中華文化,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F在,在語文教學中融入國學元素已經成為許多語文教師的共識。下面,筆者就結合自己的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來談一談國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
一、在識字中豐富語文積累
國學中的許多生字,是語文教材中所沒有的。文字承載國學的最基本元素,學生只有認識更多的生字,才能更好地去解讀國學文字背后的思想與情感。所以,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國學教育,就可以讓學生具有更加豐富的詞匯量,比如歇后語、成語、諺語等等。學生掌握了這些詞匯量,就可以在寫作文時運用這些詞語,從而讓自己的作文更加精彩,更能夠吸引人去讀。
比如,在《論語》中就有許多詞語與名句。如“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中的“罔”與“殆”字,是語文教材中所沒有的,在語文教學中,如果學生能夠記住,那么對于豐富學生的語文積累就會有很大的幫助。如果單獨出現這兩個字,學生也許不容易理解,更不用說運用了。而放到整個句子中來讓學生理解,學生就可以更好地理解這兩個字的意思,并能夠主動地背下來,在后面的寫作文或者是口語交際時,都可以主動運用這一名句。
所以,談國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我們首先就要花大力氣讓學生讀準字音,只有讀準了這些字的字音,學生才能在誦讀中讀出情感來。其次,我們還要讓學生弄明白這些字詞的意思,知道如何運用這些詞語。我們可以通過一系列的比賽來激發學生學國學,識國學中字的興趣,讓學生的國學基礎更牢固。
二、在誦讀中感受語文情感
國學,無論是從句式上面,還是從語音上面,都非常適合學生的誦讀,它往往帶有一定的平仄押韻在里面,能夠讓學生朗朗上口。我們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國學,就要通過學生不斷地誦讀來發展學生的國學情感。俗話說,熟讀成誦。學生只有達到了這樣的地步與水平,他們才能夠在誦讀的基礎上更好地豐富自己的情感。
比如,《弟子規》中的“親有疾,藥先嘗,晝夜侍,不離床?!逼渲小皣L”與“床”就非常押韻,學生誦讀起來也感覺不到困難,而其中文字的意思就是讓學生明白,如何才算是盡孝道,父母病了,作為子女要先嘗嘗湯藥的冷熱,要不分白天與黑夜服侍生病的父母,不離開父母的病床。這些文字的內容,如果僅僅讓學生讀兩遍,并告知學生這幾句話的意思,讓學生照著做,估計沒有多少學生能夠達到與文字共鳴的境界。而如果我們讓學生采用一種誦讀的方法來感受文字內容,學生就可以在抑揚頓挫的誦讀中逐步走進文字的情境當中,并可以在誦讀過程中在腦海中不斷呈現父母平時對自己的照顧與關愛,就會在內心深處升騰起對父母的愛,并下定決心要做一個孝順的孩子。
三、在解讀中提升語文素養
目前,國學誦讀已經成為一種時尚,許多地方的國學教育從幼兒園就已經開始抓了。有的孩子,三四歲的時候,就已經能夠背誦大量的國學名篇。但是,我們的國學教育,往往只偏重于學生的誦讀,只要學生能夠把這些國學名篇給背誦下來了就可以了,至于這些國學文字所包含的意思,學生是否能夠解讀出來,或者說學生是否明白這些國學文字的意思,卻很少有人去過問。即使學校舉辦的一些國學比賽,往往也局限在學生的誦讀上面,很少有國學內容解讀的比賽。因為許多學校教育者都認為,國學博大精深,學生受知識水平與經驗水平的制約,是很難理解這些文字的意思的。所以,先讓學生能夠背誦下來,等長大后,學生也就可以自然地明白了。其實不然,這種基于不理解基礎上的背誦,是一種最枯燥的教育活動,時間長了,這樣的國學教育就會淪落成機械的背誦,這樣不僅不能夠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還會增加學生的負擔。所以,我們要想更好地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就要在學習國學過程中,帶領學生解讀國學內容,讓學生理解這些國學文字。這樣,國學內容才能更好地融入學生的血液中,成為學生學習中不可缺少的內容。
比如,《千字文》中的“蓋此身發,四大五常”,這一句話中什么是“四大”,“五常”又是什么,這些,我們都要讓學生明白?!八拇蟆敝傅氖恰暗厮痫L”而“五常”指的是“仁義禮智信”,這一句話的意思是說人的身體發膚分屬于“四大”,而人的一言一行都要合乎“仁義禮智信”這五個標準。如果僅僅讓學生會背誦,學生不理解,那么這樣的國學素養是膚淺的,所以,我們要帶著學生一起去解讀這一句話意思,學生只有理解了,才能按照文字的要求來處理身邊的事情。
總之,國學應該成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我們在開展國學教育時,不能讓國學僅僅從知識的層面來教學,還要讓學生在國學中不斷形成完美的人格,這樣,學生的語文素養才能在國學教育中得到更好的提升。
參考文獻
[1]竇昕.有意思的國學啟蒙[M].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2015.
[2]干國祥.生命中最好的語文課[M].桂林:漓江出版社,2014.
[3]吳忠豪.小學語文教學內容指要[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2015.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