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艷玫
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模式對社區高血壓患者管理效果
譚艷玫
目的探討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對社區高血壓患者管理效果。方法本研究選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該社區的300例高血壓患者為研究對象,以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n=150)和對照組(n=150),觀察組患者實施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管理,對照組實施常規管理,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管理效果。結果兩組患者管理前血壓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管理后觀察組收縮壓、舒張壓分別為(126.20±5.33)、(73.20±8.39)mmHg,低于對照組,血壓控制水平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管理后在生活方式和治療依從性方面較對照組優,數據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能控制社區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水平,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在社區應用價值較顯著。
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社區;高血壓患者;管理效果
高血壓患者容易誘發心腦血管疾病,且病情遷延不愈,影響預后,為社區一種常見的慢性疾病,在我國其患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給社會和家庭帶來沉重的負擔[1]。而家庭醫生式服務[2]是以社區衛生服務團隊為核心,在自愿簽約、充分告知、選擇自由、服務規范的原則下與服務家庭簽訂協議,為患者提供主動、連續、綜合的一種健康責任制管理服務。該服務作為一項創新的服務模式,近年來被廣泛應用于社區慢性病的管理中,并取得了效果。本研究為了探討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對社區高血壓患者管理效果,選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該社區的300例高血壓患者為研究對象,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該次研究選取該社區的300例高血壓患者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符合1999年世界衛生組織與國際高血壓學會(WHO/ISH)制定的相關診斷標準[3],以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n=150)和對照組(n=150)。觀察組男80例,女70例,年齡46~71歲,平均年齡(67.2±2.5)歲,對照組男79例,女71例,年齡45~70歲,平均年齡(66.9±2.3)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其中觀察組患者自愿接受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所有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
對照組進行常規管理,包括用藥指導、血壓測量、健康教育等。觀察組實施家庭醫生簽約服務,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開展社區衛生調查,了解高血壓患者的基本情況以及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
(2)建立高血壓健康檔案,采集患者相關信息,包括性別、年齡、吸煙、飲酒、血壓值、服藥情況等,書寫患者的病歷,并納入隨訪管理。
(3)開展健康教育,進行高血壓知識的普及,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
(4)有針對性地對患者制定管理方案,對不同的病情給予不同的干預方法,并提供健康生活行為指導和規范用藥指導。
(5)定期進行隨訪,增強與患者之間的聯系,填寫相關隨訪記錄,監測患者血壓、危險因素以及治療效果,向患者提供家庭醫生聯系方式,方便患者隨時咨詢,提供及時方便的轉診轉介服務。
(1)比較兩組患者管理前后收縮壓和舒張壓的測量情況。
(2)比較兩組患者管理期間生活方式和治療依從性的改變,包括吸煙、飲酒、飲食控制、合理運動以及規律服藥等。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分析和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用t檢驗,計數資料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管理前收縮壓、舒張壓分別為(142.50±14.30)mmHg、(80.10±13.00)mmHg,對照組管理前收縮壓、舒張壓分別為(143.25±13.95)mmHg、(82.30±12.97)mmHg,管理前兩組患者數據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0.25、0.58,P>0.05)。觀察組管理后收縮壓、舒張壓分別為(126.20±5.33)mmHg、(73.20±8.39)mmHg,對照組管理后收縮壓、舒張壓分別為(139.60±9.81)mmHg、(79.30±8.97)mmHg,管理后兩組數據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2.20、5.43,P<0.05)。兩組管理前后血壓下降水平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4.18、4.33、13.20、4.33,P<0.05)。但觀察組血壓下降更為顯著。
觀察組管理后吸煙12例(8.00%),飲酒8例(5.33%),飲食控制118例(78.67%),合理運動115例(76.67%),規律服藥144例(96.00%),對照組管理后吸煙40例(26.67%),飲酒31例(20.67%),飲食控制57例(38.00%),合理運動63例(42.00),規律服藥51例(34.00%)。觀察組的生活方式優于對照組,兩組各項數據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25.10、18.79、50.20、48.91、50.69,P< 0.05)。
高血壓是心腦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險因素,容易誘發心肌梗死、腦卒中、心力衰竭等主要并發癥,無論是原發病還是并發癥,其致殘、致死率較高,嚴重影響了患者的身體健康[4]。據相關研究報道顯示[5-6],心腦血管病死亡人數占每年總死亡人數的40%以上,而每年300萬例心血管病死亡中至少一半與高血壓有關。目前我國高血壓患者人數約2.7億,這其中約有90%的患者需要在基層就醫,可見高血壓已經成為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基層也已經成為高血壓防治的主戰場。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作為新型的管理方法,近年來應用較為廣泛[7]。祝海燕等[8]研究表明,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能制定針對性、個性化的健康管理計劃,通過對患者的健康現況進行綜合評估,及時發現患者的異常情況,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從根本上改善患者的生活方式,對患者血壓的控制能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
該次研究中,通過家庭醫生對高血壓患者開展簽約管理,促進了家庭的參與,改善了患者的血壓水平,結果顯示觀察組管理后收縮壓、舒張壓分別為(126.20±5.33)mmHg、(73.20±8.39)mmHg,對照組管理后收縮壓、舒張壓分別為(139.60±9.81)mmHg、(79.30±8.97)mmHg,實施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觀察組,其收縮壓和舒張壓低于對照組,在血壓水平的控制效果較為顯著,且管理后,觀察組的生活方式和治療依從性也優于對照組患者,充分說明了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有效性。曹麗華等[2]在“家庭醫生簽約式服務模式對社區高血壓患者管理效果”一文中研究結果顯示,實施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管理后,患者的收縮壓和舒張壓分別為(127.40±5.36)mmHg、(74.00±8.76)mmHg,與該次的研究結果具有一致性,均充分說明了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對患者治療和預后有很大的幫助,對高血壓患者的管理效果要優于常規管理方法。
綜上所述,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能控制社區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水平,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改善患者的生活方式,促進社區醫患關系的和諧。
[1] 姚義景,王彩燕. 家庭醫生簽約對社區高血壓患者血壓控制的效果分析 [J]. 中國社區醫師,2017,33(16):156-157.
[2] 曹麗華,白惠芙,李樂. 家庭醫生簽約式服務模式對社區高血壓患者管理效果[J]. 中國循證心血管醫學雜志,2017,9(6):709-711.
[3] 楊海東,杜學奎. 家庭醫生制簽約服務管理社區高血壓的效果分析 [J]. 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17,31(6):37-38.
[4] 宋學東. 高血壓患者簽約社區家庭醫生模式效果評價[J]. 中國社區醫師,2017,33(4): 151-152.
[5] 龔紀斌. 淺論用家庭醫生管理模式管理社區高血壓患者的效果分析 [J]. 當代醫藥論叢,2015,5(12):140-141.
[6] 徐學凡,張引,賀鵬. 家庭醫生簽約式服務模式對高血壓患者管理效果分析[J]. 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15,29(5):76-78.
[7] 常永智,王少彬. 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在實施老年高血壓患者社區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 中國醫藥導報,2014,11(10):98-100.
[8] 祝海燕. 家庭醫生制服務模式對社區高血壓患者干預效果觀察[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15,29(1):40-43.
The Effect of Family Physician Contract Service Model in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TAN Yanmei General Medical Department,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Mencheng Area in Mentougou District, Beijing 102300, 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management effect of family physician contract service on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MethodsThe study selected 300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in the area from January 2016 to June 2017.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was used to divided the patients into observation group (n=150) and control group (n=150).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the management of the family physician contract service,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the routine management, and the management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ed.Results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blood pressu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management (P> 0.05). After management, the systolicblood pressure and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respectively (126.20±5.33), (73.20±8.39) mmHg,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 0.05). After management, the life style and treatment compliance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control group(P< 0.05).ConclusionThe family physician contract service can obviously control the blood pressure level of the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in the community, improve the treatment compliance of the patients, and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is significant.
family physician contract service; community; hypertension patients; management effect
R743
A
1674-9316(2017)20-0056-03
10.3969/j.issn.1674-9316.2017.20.029
北京市門頭溝區門城地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科醫療科,北京 10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