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凡玉
(南召縣農業綜合行政執法大隊,河南南召474650)
花生種植規范化及管理標準化技術規程
孟凡玉
(南召縣農業綜合行政執法大隊,河南南召474650)
鑒于花生的種植效益需要建立在種植是否規范以及其管理是否標準的前提下,文章主要就花生種植規范化及其管理的標準化技術規程進行了分析。
花生種植 規范化 管理標準化 技術規程
花生作為主要的經濟作物,其能否得到規范的種植和高效的管理,將直接影響其產量和效益。因此要想得到規范化的種植和標注化的管理,就必須掌握其技術規程。該文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了分析。
在選種過程中,主要是結合該地區實際情況進行花生品種的選擇,這是選種的第一步,具體應結合地力水平和產量指標以及市場需求來確定花生品種。第二步則是做好對種子的處理,在將其剝開之前,應在晴天將其晾曬2~3 d,這樣就能將病原菌數量減少,將種子活力提升。剝開之后,還應對其進行拌種等專業化的處理,做好分級,才能更好地為播種做好準備。
播種一般采取覆膜播種,通常在每年的4月上中旬,地面溫度在15℃左右時進行花生春播覆膜。對于墑情穩定的地方,應在4月上旬播種。科學地選擇播種時間,能有效地提高產量。播種過程中,播種層的土壤含水量為田間最大持水量的70%即可。在起垅覆膜時,應采用銀黑色雙膜,這樣就能免施除草劑,一般壟距80 cm,頂寬55 cm,壟高10~15 cm,每壟兩行花生,小行間距35 cm,株距12 cm。但在播種后和覆膜前需要采用72%的異丙甲草胺乳油在壟面和壟側進行均勻噴灑,但不得采用乙草胺。在覆膜過程中做到鋪平拉緊和貼實壓嚴,才能更好地確保其播種質量[1]。
一是破膜放苗過程中,若沒有進行覆土引苗時,應在頂土出苗期及時進行開孔放苗,避免幼苗被灼傷,開孔直徑為4~5 cm,并在開孔的同時在膜孔上覆蓋3~5 cm的土,預防跑墑散溫。破膜放苗需結合出苗的早晚進行分批實施,一般在下午3時后實施,且不得在晴天中午放苗,預防高溫將苗葉損傷。當生長到2片復葉時,需要及時撤掉膜孔的土堆,將子葉節露出。且在覆土引苗時加強對出苗情況的檢查,及時將膜下壓埋的側枝清除,確保其得到健康的發育。此外,出苗后還應強化對其的檢查,及時做好查苗補苗工作[2]。
一是做好病蟲害的綜合防治工作,主要是結合花生常見害蟲,采取針對性的措施加強對其的防治。常見的害蟲有蚜蟲、蠐螬、造橋蟲、棉鈴蟲、斜紋夜蛾等。常見的病害有葉斑病、銹病、青枯病、白絹病、瘡痂病、病毒病、根腐病、莖腐病。菌核病、黑霉病、根結線蟲病等。在中后期管理中,應加強對這些病蟲害的綜合防治,并及時進行病蟲害處理,才能確保其茁壯的生長。
二是做好抗旱防澇工作。花生屬于地下結果作物,對水分較為敏感,因此,做好旱灌澇排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從花生結莢期開始,屬于花生建庫時期,若在這一期間干旱,將可能導致畸果,而在飽果期遇澇又容易爛果。尤其是在收獲前的30~50 d,若干旱嚴重,則要及時澆水,避免黃曲霉毒素的污染。所以,必須不斷的對排澇措施進行完善,在丘陵地加強四溝配套設施,避免出現半邊澇的情況,在雨季到來前做好排水溝的挖掘,這樣就能確保旱能澆,澇能排。
三是預防出現徒長和早衰的情況。徒長主要是在花生的盛花后期,株高在35 cm之上且具有旺長趨勢時可采用可濕性粉劑加強對其進行化學控制,若無則不需進行化學控制。防止早衰主要是在花生的結莢期,在葉面噴施葉面肥,并與葉斑病的防治同步開展。
四是做到適時收獲。在花生植株的中下部葉面開始枯黃和脫落、大多莢果的果殼較為堅韌和發青、籽粒飽滿且具有黑褐色光澤時應及時的收獲。收獲前應將地膜順壟揭掉,并將薄膜從田間清理。收獲后應及時將土壤內的殘膜清除,并把帶有莢果的花生植株根果向陽晾曬2~3 d,這樣就能加快花生的后熟與風干,摘果后將其平攤和曬果,并晾曬至含水量低于10%以下,預防其出現霉變的情況[3]。
綜上所述,只有將花生種植規范化及其管理標準化,才能確保花生茁壯生長,從而提高產量和效益。因此,在技術推廣過程中,應緊密結合本地區的實際情況,確定花生種植規范化和管理標準化的技術規程,最終有效的促進農民增收。
[1] 郜秋華,張恭,田海英,等.春播花生高產種植管理技術.現代農村科技,2016,(17):15
[2] 董家貴,孫慶海,王云鵬,等.花生種植規范化與管理標準化技術規程.農業科技通訊,2016,(07):220~223
[3] 趙家申.花生的種植技術.農民致富之友,2016,(1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