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厚美
如何判定社會環境監測機構出具的是“虛假監測報告”?
文|張厚美
2017年8月18日凌晨,某地接到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組交辦的“某金屬開發有限公司暗管偷排、出具虛假監測報告、購買的原料與產品無關聯性”信訪件后,立即組織相關人員開展現場調查處理。
該金屬開發有限公司主要負責廢舊金屬回收再生資源綜合利用(包括Cr、Cd、Cu、Ni等廢渣處理及綜合利用)。采用“污泥及廢渣制漿、預處理、浸取、分布提取各類金屬化合物產品”的濕法冶金工藝進行生產。該公司經省級環境保護部門核發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核準經營范圍為8類危險廢物處置(利用),核準規模為15000噸(干基)。該公司在2015年3月,向省級環保部門申請換發《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并增加類別,經省級環保廳部門核準經營規模為20000噸(干基)/年。《國家危險廢物名錄》于2016年8月1日起實施,當地省級環保部門于2016年10月12日對該公司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進行了換發,核準經營危險廢物類別為:HW12染料、涂料廢物[廢物代碼為264-(002-007)-12],HW17表面處理廢物,HW21含鉻廢物,HW22含銅廢物,HW23含鋅廢物,HW34廢酸(251-014-34除外),HW35廢堿(251-015-35除外),HW46含鎳廢物,HW47含鋇廢物,HW48有色金屬冶煉廢物(091-002-48、323-001-48除外)共10類;核準經營規模為20000噸(干基)/年,許可證有效期至2018年11月25日。
經現場調查核實,信訪舉報“暗管偷排”和“購買的原料與產品無關聯性”問題不屬實。而信訪舉報“出具虛假監測報告”的問題屬實。
通過質監、環保部門聯合調查組對該金屬開發有限公司委托的甲檢測服務有限公司、乙環境檢測有限公司開展委托檢測期間的監測報告、采樣原始記錄及監測設備信息記錄進行了審核,判定兩檢測服務有限公司涉嫌環境監測數據弄虛作假。
甲檢測服務有限公司于2016年6月17日與該金屬開發有限公司簽訂環境監測合同,負責該金屬開發有限公司的自行監測工作。合同履行期間,出具的3份監測報告存在如下問題:一是數據存疑。甲檢測服務有限公司第0052、第165號監測報告中噪聲監測結果與原始記錄結果不一致,且第0165號監測報告硫酸霧采樣記錄續表無采樣人員簽字、無采樣日期記錄,不能確定是否是現場采樣記錄。甲環監字(2016)第0052號監測報告與新甲環監字(2016)第0165號監測報告中噪聲監測記錄完全一致。二是時間存疑。甲環監字(2016)第0052號監測報告的噪聲監測記錄與樣品交接記錄時間不符合邏輯,分析時間存在疑問,現場采樣記錄僅2名人員在1天內完成地表水、地下水、土壤、固廢、噪聲的現場采樣,采樣所耗費時間不符合常理。三是分析方法不符合規定。三份監測報告均存在實際分析方法與資質證書方法不一致的情況,且所有原始記錄均無儀器圖譜。四是檢測報告不規范。甲環監字(2016)第0165號檢測報告不規范,無現場檢測依據,檢測方案及采樣派工單未編審批標識,無簽發時間,噪聲現場檢測記錄對監測設備信息記錄不完整,不能確認其真實性。
乙環境檢測有限公司于2017年6月24日與該金屬開發有限公司簽訂檢測技術服務合同,負責該金屬開發有限公司的自行監測工作。該公司于2017年6月28日對該金屬開發有限公司進行了采樣,出具的2份檢測報告(乙環檢字(2017)第770號、(2017)第771號)存在如下問題:一是分析方法不符合規定。乙環檢字(2017)第770號檢測報告中,固體廢棄物“鋇”項目未持證,監測過程中采用的是該公司已持證項目地表水石墨爐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602—2011)進行分析,且部分處理方法未填寫使用儀器及編號,監測報告內容不完整。二是服務合同書真實性存疑。乙環境檢測有限公司于2017年6月24日與該金屬開發有限公司簽訂的檢測技術服務合同,簽訂地點不詳,且無該金屬開發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簽字。三是現場檢測活動真實性存疑。采樣原始記錄與檢測報告上的采樣時間一致,樣品流轉記錄與樣品登記記錄中的交樣人不一致,部分樣品在成都實驗室的分析時間與樣品采集人員在該公司采集時間不具有邏輯性。
2015年11月,環境保護部與發展改革委聯合發布的《關于加強企業環境信用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要求環境服務機構及其從業人員誠實守信,對其所提供的監(檢)測數據的真實性和準確性負責。而該金屬開發有限公司委托的第三方監測機構甲檢測服務有限公司、乙環境檢測有限公司涉嫌監測報告作假行為。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第65條“環境影響評價機構、環境監測機構以及從事環境監測設備和防治污染設施維護、運營的機構,在有關環境服務活動中弄虛作假”、第68條“篡改、偽造或者指使篡改、偽造監測數據的”之規定;違反環境保護部《環境監測數據弄虛作假行為判定及處理辦法》第5條、第12條之規定;違反《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管理辦法》第23條、第43條、第45條之規定。同時,委托企業違反《企業事業單位環境信息公開辦法》第16條相關規定。
根據《環境保護法》第68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和其他負有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記過、記大過或者降級處分;造成嚴重后果的,給予撤職或者開除處分,其主要負責人應當引咎辭職”,環境保護部《環境監測數據弄虛作假行為判定及處理辦法》(環發[2015]175號)第5條“偽造監測數據,系指沒有實施實質性的環境監測活動,憑空編造虛假監測數據的行為,包括以下情形:(一)紙質原始記錄與電子存儲記錄不一致,或者譜圖與分析結果不對應,或者用其他樣品的分析結果和圖譜替代的;(二)監測報告與原始記錄信息不一致,或者沒有相應原始數據的;(四)偽造監測時間或者簽名的”之規定。在移送公安機關進一步偵查終結后,依據《環境保護法》第68條、《環境監測數據弄虛作假行為判定及處理辦法》第12條“社會環境監測機構以及從事環境監測設備維護、運營的機構篡改、偽造監測數據或出具虛假監測報告的,由負責調查的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將該機構和涉及弄虛作假行為的人員列入不良記錄名單,并報上級環境保護主管部門,禁止其參與政府購買環境監測服務或政府委托項目”之規定和《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管理辦法》第23條、第43條、第45條之規定,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記過、記大過或者降級處分;將甲、乙兩個環境檢測有限公司列入不良記錄名單,禁止其參與政府購買環境監測服務或政府委托項目;依據《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管理辦法》第25條“檢驗檢測機構應當在資質認定證書規定的檢驗檢測能力范圍內,依據相關標準或者技術規范規定的程序和要求,出具檢驗檢測數據、結果”、第43條“出具的檢驗檢測數據、結果失實的”、45條“未經檢驗檢測或者以篡改數據、結果等方式,出具虛假檢驗檢測數據、結果的”之規定,由縣級以上質量技術監督部門責令其1個月內改正;逾期未改正或者改正后仍不符合要求的,處1萬元以下罰款;由縣級以上質量技術監督部門責令整改,處3萬元以下罰款;依法撤銷資質認定證書,三年內不得再次申請資質認定。
同時,對該金屬開發有限公司違反《企業事業單位環境信息公開辦法》第16條相關規定,公開內容不真實、弄虛作假環境信息的行為,由縣級以上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處3萬元以下罰款。
(作者單位:四川省廣元市環境保護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