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貴紅,危三龍,陳燕芳
(1.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師農業科學研究所,北屯 836002;2.重慶開昂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九龍坡 400000)
兵團第十師北屯市有機農業發展現狀與思考*
陳貴紅1,危三龍2,陳燕芳1
(1.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師農業科學研究所,北屯 836002;2.重慶開昂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九龍坡 400000)
為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位于新疆阿勒泰地區的兵團第十師北屯市黨委提出,到2020年發展0.67萬hm2有機農業。有機農業具有廣闊的前景,文章對現階段有機農業發展中存在的模式問題、定位問題、品牌問題、人才問題和政策問題等五大普遍性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發展有機農業應結合當地的資源優勢,成立政府和民營企業合伙的運營平臺公司,調動政府和民營企業的積極性,并進行農牧漁結合連片規劃,以“全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市”創建活動為抓手,圍繞旅游業進行發展的有效應對策略,以期為當地有機農業的發展提供參考。
北屯市 有機農業 創意農業 對策
有機農業在我國定義為:遵照一定的有機農業生產標準,在生產中不采用基因工程獲得的生物及其產物,不使用化學合成的農藥、化肥、生長調節劑、飼料添加劑等物質,遵循自然規律和生態學原理,協調種植業和養殖業的平衡,采用一系列可持續發展的農業技術以維持持續穩定的農業生產體系的一種農業生產方式[1]。有專家認為,中華五千年文明是農耕文明,中華民族的信仰根源于有機農業,要讓有機成為一種善業,成為一種健康生態,一種有信仰的生活[2]。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師有機農業還處于規劃實施階段,目前有少量面積集中在一八四團場,利用新開墾的生荒地發展。現有有機認證面積120 hm2,其中有鈣果60 hm2,黃豆、辣椒、谷子等60 hm2,申請有機轉換面積約333 hm2,現全部種植小麥,使用的肥料全部是在團場落地企業生產的腐殖酸有機肥。其他位于一八一團場的薩烏爾山牧場,正在申請牛羊有機認證。這些都是國有企業在做,缺乏產品開發和市場營銷經驗,并沒有將有機對農業的提質增效作用發揮出來。
國際領先的科學期刊《自然》的分刊《自然·植物》,2016年初刊發了華盛頓州立大學學者John P. Reganold的研究[3],其回顧和分析了40年來有機農業與常規農業的綜合效益。得出結論:盡管有機農業系統的產量低于常規農業10%~20%,但在經濟效益、環境影響、社會效益等方面都超過常規農業,更在提供營養、適應氣候變化、增進土壤健康、保護生物多樣性、增加就業和創造新的經濟模式等方面有著積極表現。研究人員預測,在面對21世紀人口激增、氣候變化和環境惡化等全球議題下,新有機農業是可持續農業發展的主力軍。
3.1 模式問題
二次注藥中使用氧化樂果害蟲死亡率分別是:火車站89.9%、國道91.65%、農田林網為83.4%,總平均為88.3%。而一次注藥總平均為56.8%,高出31.5%,使用辟虱蚜二次注藥害蟲死亡率分別是;火車站81.3%、國道82.9%、農田林網為81.65%,總平均為55.3%,而一次注藥總平均為39.3%,高出16%。由此可得出,1次注藥與2次注藥害蟲的死亡率差異顯著,2次注藥后死亡率可達到85%,見表1。
由于我國現有的森林資源有限,能源面臨著短缺的局面。因此,在進行森林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過程中,在保證森林資源經濟效益的基礎上,要注重森林資源開發利用的生態效益,只有做到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協調發展,才能夠實現森林資源的合理利用。此外,在森林資源的開發利用過程,要基于長遠發展的角度考慮開發問題,制定科學合理的開發方案,體現出森林資源開發的合理性。基于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目標下,必須結合目前森林資源的實際現狀,適當的調整森林資源開發利用戰略目標,不但要保證其更好的適應我國經濟發展的需要,而且還要充分發揮其生態功能,調節環境氣候,為人類的生存發展提供重要的環境基礎,使其為我國社會的發展發揮其作用。
準備一張防水地墊和防水褲,能避免拍攝時把身上弄得濕漉漉。使用反光板可以將光線反射到被攝物體上(這個可以在家動手制作,用錫紙粘貼到一塊硬紙板上效果很好)。
3.5 政策問題
3.3 品牌問題
很多做有機生產的僅僅出于一種情懷,缺乏打造品牌意識,比如一八四團的鈣果從2013年開始每年堅持有機認證,至今已有4年,但沒有注冊商標。我國國內有機食品市場仍處于初級階段,市場并沒有形成規范的準則,市場體系也顯得比較混亂,難免出現魚目混珠的產品,消費者對有機標志的產品缺乏信任度[4]。消費者對真正的有機產品是認可的,但這需要通過品牌來建立信任。
它能夠對傳統天線陣的每一個陣元賦以可調整的權,并且能夠自適應地調整每一陣元的權系數,使得天線陣列的輸出滿足某一種準則,從而調整和優化天線的方向圖。這就是智能天線的基本原理。
做有機涉及政策研究、規劃設計、種子、土壤、有機肥、栽培管理、灌溉、病蟲草害綠色防控、綠色養殖、產品追溯、質量控制、成本控制和市場營銷等多門學問,需要多方面的人才。僅僅在種植或養殖過程中,就需要通過培訓讓所有從業人員熟悉有機種養技術標準,進行標準化種養。
現有有機農業發展模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企業在做,政府給予適當的政策支持,比如在富蘊縣的新疆天富蘊藏有機食品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做大后面臨資金鏈斷裂的危險;另一種是政府在做,比如第十師一八四團,產品營銷問題突出。這兩種模式均沒有在企業與政府之間建立很好的利益聯結機制,缺乏好的運作模式,因此均沒有取得較好的效果。
3.4 人才問題
對有機產品期望值過高,一味追求高價,很多人認為有機產品價格很自然的比普通價高很多,甚至有人認為要高出2~6倍。消費人群定位不準確,一味地面向中高端,但又缺乏市場營銷推廣能力。結果,期望值很高,落地見效困難。
有機農業系統保護了生態,但投入大,產量低于常規農業,需要政府補貼。當前存在兩頭干著急的問題,一頭是國家補貼資金找不到真正有機從業者,一頭是有機從業者不懂申報立項以爭取國家項目補貼資金支持。有機農業是公共性和開放性極強的產業,在其初期發展的困難時期,必須依靠政府第二次資本分配的財政來維持其后續發展[4]。因此,做好政策的對接十分重要。
3.2 定位問題
1)葡萄已經生長到8片葉,受凍很嚴重,甚至所有新梢都凍死了。外國專家的建議是,不用剪掉已經凍死的枝條,讓其自然生長,葡萄自身具備受損后的恢復機能,會啟動新梢基部或原來新梢著生的結果母枝上的次生芽萌發出新的枝條,這些次生枝條當年可能會有一些有限的產量,但第2年的產量恢復情況會更好。如果人為剪掉凍壞的新梢,不但費工費時增加成本,還可能會不小心傷及基部的次生芽,得不償失。當然,由于新梢形成很晚,冬季修剪需要多下些功夫。
4.1 成立有機農業運營平臺公司
基于此,在將PBL融入文檢課教學時,教師應當注意以下幾點:①在實施PBL教學法之前,教師應做好充分的引導工作,對PBL的優勢、特點、流程等進行充分地講解,讓學生積極接受并快速適應新的教學模式。②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學生的個體差異,對基礎薄弱或自學能力差的學生加強引導。③項目數量不宜過多,以免學習和反思不夠深入。④教師要積極跟進本學科最新的研究動態,不斷拓展自身的知識結構,提升協調能力和管理能力,以便更好地勝任PBL教學。
有機農業運營平臺公司可集合政府資源、政策資源和融資資源,實行國有控股,股權比例可為國有資本51%,民營資本49%,通過法定的利益聯結機制,調動政府和民營企業的積極性。由平臺公司集合各方智慧和力量,解決有機農業發展面臨的模式問題、產品定位問題、品牌問題、人才問題和政策問題。
4.2 定位生態農業小鎮
以農業部“全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縣”創建活動為抓手[5],對接生態北屯戰略,爭取國家各方面的政策和項目支持。北屯市轄區包括十師一八三團場、一八七團場和一八八團場,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資源優勢明顯,可按規定進行整體創建。抓創意設計,大搞休閑農業;抓污染治理,打造健康土壤;抓生態循環,促進農牧結合;抓有機培訓,提高職工素質。同時,發揮有機農業對精準扶貧和愛心助殘的作用。
4.3 圍繞旅游業來發展
十師北屯市有地處3個5A景區交通樞紐的區位優勢,師市黨委有將北屯市由旅游中轉地打造成旅游目的地的決心和規劃,圍繞旅游業來發展有機農業是必須堅持的定位。比如,在視覺效果上,當游客在飛往阿勒泰的飛機上俯瞰北屯市時,整個就像一幅由不同色彩作物編織的美麗畫卷。通過視覺上的沖擊將游客吸引過來之后,也要在游客親身感受上留下深刻影響。要做到玩的花樣多,讓人賞心悅目;吃的有機的,顧客流連忘返;住的農家樂,享受星級服務;走時捎帶點,分享在朋友圈。著力打造成有機生態生活圈和娛樂休閑度假村。
4.4 農牧漁業相結合
通過多種作物的有機種植,并根據需要進行初加工,提供有機蔬菜、有機瓜果、有機面粉、有機雜糧、有機食用油和有機調味品,滿足有機生活圈對素食營養的需求。通過多種畜禽的林下、田間有機養殖,減少作物蟲害,滿足有機生活圈對畜禽產品的需求。在生態圈內的湖面和坑塘發展有機養殖,滿足有機生活圈對水產類產品的需求。所有產品的市場都是由內向外拓展,先做生態圈內市場,再通過品牌營銷以及游客的體驗和分享傳播來做生態圈外市場。4.5 大力發展創意農業
將文化創意產業和農業充分集合形成的創意農業,以市場為導向,利用科技、文化、社會、人文的創造力,圍繞農村的生產、生活、生態資源,對農業生產、加工、運輸、銷售、服務等產業以及對農業的休閑、觀光、度假、體驗、娛樂等功能進行創新,使農業各環節聯結為完整的產業鏈條,形成彼此良性互動的產業價值體系,同時形成創意農產品、農業文化、農業活動和農業景觀,不斷滿足城市居民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從而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增加農民就業機會,促進農民增收。
綜上所述,該文對有機農業的發展現狀和發展前景進行了綜述,并指出了當前階段兵團第十師北屯市有機農業的發展仍存在很多普遍性的問題,主要包括模式問題、定位問題、品牌問題、人才問題和政策問題等。為了使當地有機農業快速、健康、可持續發展,提出了發展有機農業應與當地的資源優勢相結合,成立政府和民營企業合伙的運營平臺公司,調動政府和民營企業的積極性,并進行農牧漁結合連片規劃,以“全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市”創建活動為抓手,圍繞旅游業進行發展的對策。
[1] 互動百科.有機農業 http://www.baike.com/wiki/有機農業,2015-04-09/2017-05-20
[2] 張孝德.中華民族的信仰根源于有機農業.http://www.sohu.com/a/135509280_422330,2017-04-21/2017-05-20
[3] Reganold J P,Wachter J M.Organic agriculture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Nature Plants,2016,2(2):15221
[4] 王禾軍,李欣怡.我國有機農業發展的概況與思考.南方農業,2014,(30)134~137
[5] 農產品加工局.農業部辦公廳關于開展全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縣(市、區)創建工作的通知.http://www.moa.gov.cn/govpublic/XZQYJ/201705/t20170504_5594 021.htm,2017-05-02/2017-05-20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師科技局重點科研項目“作物有機種植技術研究與示范”(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