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權
(32120部隊農副業基地,黑龍江北安 164000)
對黑龍江省大豆高產栽培技術的思考
王永權
(32120部隊農副業基地,黑龍江北安 164000)
為了提升黑龍江省大豆的產量,增加大豆的經濟效益,文章通過論述黑龍江省大豆高產栽培技術,以便為黑龍江省大豆的種植提供重要的依據。
黑龍江省 大豆 栽培技術
大豆是黑龍江省重要的食用油源和蛋白質來源,但因栽培技術遠遠不如玉米和水稻,所以出現了逐年縮減的嚴峻情況。因此,只有選擇合適的高產栽培技術,才能夠保證黑龍江省大豆的品質,提升黑龍江省大豆的經濟效益[1]。
大豆在種植的過程中對茬口具有非常嚴格的要求,一旦重茬或者是迎茬的現象將加重病蟲害的發生情況,所以在實際生產過程中常常會選擇小麥、油菜、玉米和馬鈴薯等茬口,或者是選擇生茬地、輪作2年以上的地塊種植大豆。然而,因大豆在生長的過程中對土壤類型的適應性較強,所以應盡量選擇田間灌排條件較好和土壤非常疏松的微酸性土壤。同時,為了能夠有效提升種植大豆土壤的肥力,還可以在大豆的生產過程中采取秸稈還田的方法。
為了能夠有效增強土壤蓄水保墑的能力,保證大豆種植土壤的通透性和抗旱耐澇的能力,便需要在大豆播種之前使用深松旋耕機進行深松耙茬。通常選擇在秋天進行起壟、鎮壓,或者是當土壤在春季化凍了4~5 cm時再立即進行鎮壓保墑,并進行深松30~35 cm。針對一些中等肥力的土壤,可在整地的過程中使用尿素和硫酸鉀。對于壟作的大豆在伏秋整地的時候需要起好壟,保持良好的待播狀態。在春天進行整地的時候需要采取頂漿扣壟并鎮壓的方法。
3.1 種子精選
針對即將進行種植的大豆種子需要進行精選,盡量保證所選的種子大小一致,無病粒現象,純凈度達到99%以上,保證出芽率在95%以上。同時,含水量應該低于12%,力爭播種1粒種子,出1棵苗。
3.2 曬種
為了提升大豆在生長過程中的發芽率和發芽勢,便需要在大豆播種之前將種子曬2~3 d。其中,在曬種的過程中應該盡量做到薄鋪和勤翻,避免將種子放在中午的強光中曝曬,從而有效防止種皮破裂而出現病菌侵染的現象。
3.3 拌種
在大豆的種植過程中,為了有效防止大豆出現根敷病和霜霉病的現象,便可以使用50%克菌丹可濕性粉劑與4%的種子量進行拌和;為了避免大豆在生長過程中遭受蛤螬、螻蛄、金針蟲等地下害蟲,可使用50%辛硫磷0.5 kg與12.5 kg的水調制成為稀釋液,并將調制好的稀釋液與10 kg的種子進行拌和,在拌好后的4 h選擇陰干進行播種。同時,還可以選擇使用大豆的專用種衣劑包衣,能夠有效防止大豆在生長過程中出現大豆根腐病、孢囊線蟲病以及地下害蟲[2]。
4.1 播種期
黑龍江省大豆播種時期的早晚直接關系到大豆的種植產量。如果將大豆種子播種過早,則會因土壤的溫度偏低而影響大豆的出苗率,造成大豆栽培出現爛種和缺苗的現象;如果大豆種子播種過晚,出苗雖然較快,但因幼苗和根系生長都非常快,而大豆苗不壯,則很容易造成大豆出現徒長的現象。因此,黑龍江省的大豆播種適宜時間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
4.2 種植密度
黑龍江省大豆的種植密度應該堅持肥地宜稀、薄地宜密的原則,嚴格根據不同大豆的品種特性來確定種植的密度。
5.1 增施有機肥
有機肥具有營養元素全面、肥效時間長的特點,所以可在大豆種植之前施加30 t/hm2,有效提升土壤的蓄水保墑能力,讓土壤的團粒結構得到一定的改善,以便更好的滿足大豆在后期生長過程中所需要的營養元素。同時,腐熟有機肥能夠產生有機酸,對溶解部分不容易分解的養分,增強大豆種植土壤的供肥能力,保證大豆生長具有重要的作用。
5.2 配施化肥
為了保證黑龍江省大豆獲得高產,便需要在大豆的生產過程中嚴格按照大豆的需肥量科學施肥,合理搭配化肥、農家肥和微肥。通常在大豆的生產過程中,開花到鼓粒階段、出苗到開花階段、鼓粒到成熟階段的需肥量分別為55%、20%、25%。同時,在大豆安全生長的時期中,氮肥的需求量明顯高于磷肥的需求量,而對磷肥的需求量又明顯高于鉀肥的需求量,所以在大豆種植過程中需要將種肥、底肥和追肥緊密結合起來。同時,在施肥的過程中應該盡量保持以磷促鉀、以鉀強稈,有效防止大豆苗出現倒伏的現象。
5.3 提高肥料利用率
大豆種植中的肥料施用方面應該堅持有機肥與無機肥共同兼用的原則,保證氮肥、磷肥和鉀肥平衡施用,精確氮肥的施用量。其中,純氮肥的總量應該控制在315~345 kg/hm2,堅持前穩后促的原則,而基栗肥與穗肥的氮素比為6∶4,而豐產和高產的田一般控制在5∶5。針對耕翻的大田可合理應用商品有機肥2 250~3 000 kg/hm2、水稻專用肥750 kg/hm2作為基肥。分蘗肥一般分為2次進行施用,在栽后的5 d進行第一次,尿素的施用量保持在90~105 kg/hm2,在栽后的12~15 d進行第二次,所施用的尿素量為90~105 kg/hm2。然而,因為機插秧育秧的密度較大,根莖偏小,所以為了促進大豆在生長過程中的根莖長粗,則需要結合第2次施用分蘗肥,并使用使用3.0~4.5L/hm2的微生物調理劑與土壤進行拌和撒施。
6.1 中耕除草
在大豆種苗出全之后需要及時進行深松,且在深松的過程中應盡量做到土不壓苗,堅持做到2鏟3趟,滅除大豆種植地的雜草。
6.2 病蟲害防治
在大豆種植栽培過程中,常常出現的病害現象包括大豆灰斑病、根腐病。當前通過審定的大豆品種都具有灰斑病的抗性,而在防治根腐病的過程中可使用50%的多菌靈可濕性粉劑與一定的種子量進行拌種。大豆種植常見的蟲害現象有大豆蚜蟲和大豆食心蟲。其中,在防治這兩種蟲害現象的時候需全面了解幼蟲和成蟲的發生盛期,并將菊酷類和有機磷類的農藥配合使用,及時施藥,從而達到良好的滅蟲效果。
當大豆的葉子全部脫落,豆粒飽滿,籽粒的含水量下降到20%以下,一搖動豆莢會發出響聲,則可以人工進行收獲。如果大豆的葉片全部脫落,豆粒歸圓的時候,便可以使用機械設備聯合進行收獲。
[1] 解清華,劉英利.淺談黑龍江大豆高產高效施肥技術.新農村,2016,(14):77
[2] 陳剛.淺析黑龍江大豆高產技術.新農村,2017,(1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