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曉飛
(山東省鄆城縣農業局,鄆城 274700)
鄆城縣大棚青椒常見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
彭曉飛
(山東省鄆城縣農業局,鄆城 274700)
青椒在大棚栽培過程中經常導致病蟲害發生蔓延,嚴重影響青椒產量和品質,給種植戶造成重大經濟損失,為保證青椒產量和質量,提高青椒經濟效益,作者對發生當地青椒常見病蟲害進行了系統調查研究,對其綠色防治技術進行了探討,總結出了綠色防治技術。
大棚 青椒 病蟲害 綠色防控
青椒是人們常見的、比較喜愛的一種蔬菜。青椒反季節栽培,經濟效益較高,鄆城縣大棚青椒產業得到迅速發展。但由于其栽培過程中獨特的溫室環境宜發生多種病蟲害,經常導致病蟲害發生蔓延,嚴重影響青椒產量和品質,給種植戶造成重大經濟損失。為保證青椒產量和質量,提高青椒經濟效益,作者近年來對發生當地青椒常見病蟲害進行了系統調查研究,對其綠色防治技術進行了探討,總結出了綠色防治技術,現總結如下。
1.1 病害
病毒病、疫病、炭疽病、灰霉病、白粉病、立枯病、細菌性葉班病、青枯病等。
1.2 蟲害
螨類、蚜蟲類、白粉虱、煙青蟲、斑潛蠅等。
大棚青椒是反季節栽培,在棚室獨特的溫濕生態小環境下,利于青椒病蟲害發生、蔓延,再加上棚內環境特殊,自然控制因子難以發揮作用,病蟲繁殖加快,世代增多,多種蟲害混合發生,造成防治困難,容易導致病蟲害大發生。當地棚內青椒長年連作,病害菌源、蟲源充足,也是造成青椒病蟲害蔓延快、危害重的主要原因。
同時反季節栽培需要較高的栽培措施及防治技術,個別種植戶缺乏高新栽培措施或施藥方法、施藥時間,同時對農藥的有效防治對象把握不到位,再加上長期施用同類農藥,病蟲害抗藥性明顯增加等現象時有發生,這些都是誘發大棚青椒病蟲害種類多、蔓延快、危害重的主要原因。
大棚青椒病蟲害綠色防治應堅持健身栽培、培育無病、壯苗為主,綜合運用物理調控、物理誘殺、生物農藥防治等防控方法,把適期使用環境友好型農藥新品種(高效、低毒、低殘留化學農藥)作為防控病蟲害的最后手段,同時提高農藥使用技術,盡可能控制農藥的濃度和噴藥次數,交替輪換用藥,以達到經濟、安全、有效地防治病蟲害的目的,同時又可防止或延長病蟲害對農藥產生抗性。
3.1 健身栽培
(1)輪作和土壤消毒。大棚青椒連作會加重病害的發生,在生產中應與非茄科蔬菜輪作2~3年。同時苗床用50%甲霜銅或58%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15~20 g/m2拌土。播種后灌水時用600倍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澆透畦面。
(2)選用抗病品種。大棚青椒品種要求抗寒、耐熱、抗病、早熟、高產,而且果肉厚、植株長勢中等,目前適合當地大棚栽培優良品種有:中椒4號、中椒108號、農大3號、以色列考曼奇、麥加瑪、瑪奧、利昂等。
(3)培育無病壯苗。種子處理。把青椒種子用10%磷酸三鈉溶液常溫下浸種20 min,撈出后放入55℃恒溫水中浸泡15 min,然后在常溫下浸種15 h,清水洗凈催芽,當地實踐證明采取這種方法可預防病毒病及一些真菌病害;另外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用種子量的0.4%拌種,或25%甲雙靈可濕性粉劑用種子量的0.3%拌種,可有效預防真菌性病害。覆蓋防蟲網。根據當地實踐證明育苗期覆蓋50目左右的防蟲網能有效防止蚜蟲類、白粉虱等害蟲危害,同時達到有效預防病毒病的目的。
(3)培育壯苗.適時播種,控制苗床溫濕度,白天溫度不超過30℃,夜間不低于15℃,同時注意苗床通風降濕,及時分苗,發現病株,立即拔除,帶出苗床深埋,并處理病穴。
(4)定植及管理。在當地實踐證明,定植時采取高畦覆膜栽培能有效防治疫病等病害的發生;同時應用膜下暗灌技術,棚膜采用無滴膜,降低棚內濕度,營造不利于病害發生的環境條件。生長期間及時整枝抹杈,及時摘除病葉、病花、病果及下部失去功能的老葉,帶出田間銷毀,可有效減少再侵染菌源,減輕病害的流行,同時注意農事操作,避免植株出現傷口,預防病菌侵染感病。
3.2 科學物理調控
由于大棚內特殊的生態環境,青椒灰霉病在15~20℃極易發生流行,給菜農造成極大的損失,控制棚內溫濕度是預防灰霉病發生的有效措施。白天棚內溫度30℃時進行放風,溫度降到20℃時,及時關閉通風口,以延緩棚內溫度下降;夜間棚內溫度保持在12~15℃,可有效防治青椒灰霉病等病害的發生。
3.3 物理誘殺
利用害蟲趨光趨色性,對青椒主要蟲害進行誘殺。如 棚內設置40 cm×20 cm黃板50塊/667 m2可有效誘殺蚜蟲類、白粉虱、斑潛蠅等。
3.4 生物農藥防治
據當地試驗證明奧力克-辣椒病毒專用可濕性粉劑300倍液在發病初期噴施2次,2 d 1次,5 d后再噴施2次,可有效防治病毒病;奧力克-霉止油劑500倍液在發病初期5~7 d噴霧1次,連噴2~3次防治防治灰霉病、葉霉病、菌核病等效果優于常用化學農藥;5%阿維菌素乳油4 000倍液、5.7%甲維鹽水分散粒劑6 000倍液噴霧防治斑潛蠅、菜青蟲等藥效試驗結果表明防效達95%以上;10%瀏陽霉素乳油1 500倍液、0.3%高滲苦參堿水劑500倍液噴霧防治螨類結果表明防效達90%以上;90%農用鏈霉素可濕性粉劑3 000倍液或、90%新植霉素可溶性粉劑4 000倍液、25%青枯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防治細菌性病害如軟腐病、細菌性葉斑病、青枯病等,7 d 1次,連噴2~3次,試驗結果表明藥效達85%以上,20%噻菌銅懸浮劑1 000倍液防治效果達83%以上。3.5 化學防治
青椒屬于持續采收蔬菜作物,采摘周期間隔短,在防治青椒病蟲害時要嚴格按照安全間隔期使用環境友好型農藥,即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切忌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不可隨意增加施藥次數及劑量,盡可能減少農藥用量,保證青椒產品優質,嚴防農藥殘留超標。(1)青椒疫病。發病初期噴灑58%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40%疫霉靈可濕性粉劑200倍液、72%克露可濕性粉劑600倍液、72.2%普力克水劑600倍液、70%安泰生可濕性粉劑500倍液等,連噴2~3次,7~10 d 1次,可取得較好的防治效果;棚內濕度較大時采取煙霧法或粉塵法,用45%百菌清煙劑0.3 kg/667 m2,連續2次,7 d 1次,試驗證明防治效果極佳。(2)青椒炭疽病。發病初期噴灑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倍液、80%大生M-45可濕性粉劑600倍液、70%安泰生可濕性粉劑500倍液、45%施保克水乳劑2 000倍液等,連噴2~3次,7~10 d 1次,均可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3)青椒灰霉病。試驗證明移栽前用奧力克-霉止油劑500倍液、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1 500倍液噴灑幼苗,可確定事半功倍的效果。定植后發病初期可選用50%異菌脲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1 500倍液、霉止油劑500倍液、50%異菌脲可濕性粉劑1 500倍液、28%灰霉克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噴霧,每7~10 d1次,視病情連續防治2~3次,可取得良好的防效;棚內濕度大時用10%速克靈煙劑250克/667 m2、15%百·異菌煙劑250 g/667 m2,或10 %腐霉利粉塵劑噴粉1 kg/667 m2,視病情7~10 d防治1次即可。(4)青椒病毒病。用奧力克-辣椒病毒專用可濕性粉劑300倍液、20%病毒A可濕性粉劑500倍液、1.5%植病靈乳油1 000倍液噴霧防治。(5)青椒白粉病。采用40%氟硅唑乳油6000 倍液、10%苯醚甲環唑水分散性顆粒劑2 000 倍液進行噴霧,若大棚內濕度偏高或遇有連陰雨天氣,用45%百菌清煙劑3.75 kg/hm2進行熏蒸效果良好。(6)蚜蟲、白粉虱。0.5%苦參堿水劑500 倍液、10%烯啶蟲胺水劑1 500 倍液、3%啶蟲脒乳油、25%吡蚜酮懸浮劑2 000倍液等噴霧防治均可取得良好防效;大棚內濕度大時用15%異丙威煙劑0.3 kg/667 m2煙熏效果良好。(7)斑潛蠅防治。采用73%克螨特乳油2 500倍液、12.5%吡蟲啉可溶性水劑3 000倍液噴霧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