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生產
Ⅱ優838增產8.5%;兩年區域試驗平均每667 m2產624.5 kg,比Ⅱ優838增產7.4%。2015年生產試驗,平均每667 m2產620.5 kg,比Ⅱ優838增產7.2%。
栽培技術要點:(1)適時早播,每667 m2大田用種量1 kg,播種前做好種子消毒,培育多蘗壯秧,使移栽時帶3個以上分蘗。(2)合理密植。秧齡控制在40 d為宜,每667 m2栽1.2萬穴以上,每穴插2~3粒谷苗。(3)科學施肥,重底早追,看苗補施穗粒肥。一般每667 m2施純氮10 kg左右,注意氮、磷、鉀配合施用。(4)前期淺水灌溉,夠苗后及時曬田,孕穗抽穗期保持淺水層,灌漿結實期采用干濕交替灌溉,切忌斷水過早。(5)注意及時防治稻瘟病、紋枯病、螟蟲、稻飛虱等病蟲害。
審定意見:該品種符合國家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在云南和貴州(武陵山區除外)的中低海拔秈稻區、重慶(武陵山區除外)海拔800 m以下稻區、四川平壩丘陵稻區、陜西南部稻區作一季中稻種植。
審定編號:國審稻2016020
品種名稱:德香優146
申 請 者:四川國豪種業股份有限公司
育 種 者:四川國豪種業股份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德香074A×綿恢146
特征特性:秈型三系雜交水稻品種。在長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種植,全生育期158.4 d,比對照Ⅱ優838長3.1 d。株高119.0 cm,穗長26.0 cm,每667 m2有效穗數14.3萬穗,每穗總粒數191.1粒,結實率78.8%,千粒重31.3 g。抗性:稻瘟病綜合指數兩年分別為3.5、4.2,穗瘟損失率最高級5級;褐飛虱7級;中感稻瘟病,感褐飛虱。米質主要指標:整精米率61.9%,長寬比2.7,堊白粒率28%,堊白度4.1%,膠稠度79 mm,直鏈淀粉含量16.0%。
產量表現:2013年參加長江上游中秈遲熟組區域試驗,平均每667 m2產621.5 kg,比對照Ⅱ優838增產6.4%;2014年續試,平均每667 m2產627.4 kg,比
審定編號:國審稻2016021
品種名稱:內5優768
申 請 者:西南科技大學水稻所、內江雜交水稻科技開發中心
育 種 者:西南科技大學水稻所、內江雜交水稻科技開發中心
品種來源:內香5A×綿恢768
2000年,張蘭花與丈夫帶著淘金夢,從河南中原大地來到二師三十三團十九連,開始了兵團職工的新生活。初來乍到,這里除了漫天的大風黃沙,就是茫茫戈壁沙丘。但生性倔強好勝的她卻堅信,別人能干的我也能干。就是憑著一股永不服輸的拼勁,在酷暑的夏天,別人午睡時,她卻在田間拔雜草、摘無效花蕾、搞點片防治;寒冬里別人搓麻將,他卻一頭扎進“農家書屋”學植棉技術。經過兩年的歷練,張蘭花邊學邊問邊實踐,漸漸地掌握了從治堿、整地、播種、田管、綜合防治到采摘的一整套植棉技術。
特征特性:秈型三系雜交水稻品種。在長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種植,全生育期152.6 d,比對照Ⅱ優838短2.8 d。株高111.3 cm,穗長24.8 cm,每667 m2有效穗數14.3萬穗,每穗總粒數174.8粒,結實率85.4%,千粒重30.6 g。抗性:稻瘟病綜合指數兩年分別為4.2、5.7,穗瘟損失率最高級7級;褐飛虱9級;感稻瘟病,高感褐飛虱。米質主要指標:整精米率53.5%,長寬比2.9,堊白粒率44%,堊白度7.4%,膠稠度71 mm,直鏈淀粉含量18.7%。
產量表現:2013年參加長江上游中秈遲熟組區域試驗,平均每667 m2產617.1 kg,比對照Ⅱ優838增產5.6%;2014年續試,平均每667 m2產627.0 kg,比Ⅱ優838增產8.4%;兩年區域試驗平均每667 m2產622.0 kg,比Ⅱ優838增產7.0%。2015年生產試驗,平均每667 m2產620.7 kg,比Ⅱ優838增產7.1%。
栽培技術要點:(1)適時早播,培育多蘗壯秧。(2)適時移栽,秧齡30~40 d,每667 m2栽插1.5萬穴左右,每穴插2粒谷苗,基本苗6萬~8萬/667 m2。(3)配方施肥,重底肥,早追肥,后期看苗補施穗粒肥,每667 m2施純氮10~12 kg,氮、磷、鉀肥合理搭配。(4)深水返青,淺水分蘗,夠苗及時曬田,孕穗抽穗期保持淺水層,灌漿結實期干濕交替,后期切忌斷水過早。(5)注意及時防治稻瘟病、紋枯病、稻曲病、螟蟲等病蟲害。
審定意見:該品種符合國家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在云南和貴州(武陵山區除外)的中低海拔秈稻區、重慶(武陵山區除外)海拔800 m以下稻區、四川平壩丘陵稻區、陜西南部的稻瘟病輕發區作一季中稻種植。
審定編號:國審稻2016022
品種名稱:晶兩優華占
申 請 者:袁隆平農業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國水稻研究所
育 種 者:袁隆平農業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國水稻研究所
品種來源:晶4155S×華占
特征特性:秈型兩系雜交水稻品種。在長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種植,全生育期157.6 d,比對照Ⅱ優838長2.2 d。株高106.9 cm,穗長24.7 cm,每667 m2有效穗數16.6萬穗,每穗總粒數195.0粒,結實率80.7%,千粒重24.6 g。抗性:稻瘟病綜合指數兩年分別為2.9、3.0,穗瘟損失率最高級3級;褐飛虱9級;抽穗期耐冷性表現為敏感;中抗稻瘟病,高感褐飛虱。米質主要指標:整精米率67.4%,長寬比3.0,堊白粒率16%,堊白度2.5%,膠稠度67 mm,直鏈淀粉含量15.5%,達到國家《優質稻谷》標準3級。
產量表現:2013年參加長江上游中秈遲熟組區域試驗,平均每667 m2產602.5 kg,比對照Ⅱ優838增產3.1%;2014年續試,平均每667 m2產622.0 kg,比Ⅱ優838增產7.5%;兩年區域試驗平均每667 m2產 612.2 kg,比Ⅱ優838增產5.3%。2015年生產試驗,平均每667 m2產628.8 kg,比Ⅱ優838增產8.7%。
栽培技術要點:(1)根據當地生態條件,適時早播,培育多蘗壯秧。大田每667 m2用種量1.0 kg,秧田每667 m2播種量8~10 kg,稀播勻播,培育多蘗壯秧。水育秧秧齡30~40 d,插植規格20 cm×26 cm,每667 m2栽1.25萬穴,每穴插2粒谷,每667 m2插足基本苗6萬以上。需肥水平中等,采取重施底肥,及時追施分蘗肥,后期看苗補施穗肥的施肥方法。注意氮、磷、鉀肥合理搭配,忌偏施氮肥。移栽后深水活蔸,分蘗期淺水促蘗,夠苗及時落水曬田,孕穗期至抽穗期保持田面有淺水,灌漿期干干濕濕壯籽,忌斷水過早,以防早衰和影響米質。(2)堅持強氯精浸種。根據病蟲預報,及時施藥防治螟蟲、稻飛虱、紋枯病、稻曲病等病蟲害。
審定意見:該品種符合國家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在云南和貴州(武陵山區除外)的中低海拔秈稻區、重慶(武陵山區除外)海拔800 m以下稻區、四川平壩丘陵稻區、陜西南部稻區作一季中稻種植。
(本刊輯)
9月農事
9月氣候由初秋進入仲秋,高溫季節已過,日平均溫度逐漸下降,這個月的日夜溫差增大,有利秋季作物茁壯生長和開花結果。農事的中心是加強田間管理。
糧油農事。單季晚稻進入抽穗灌漿階段,要大力推廣根外噴肥,普遍使用0.2%磷酸二氫鉀,促進抽穗整齊,灌漿飽滿。雙季晚稻處在孕穗期、抽穗期,要看苗施好保花肥,破口時,葉色有褪黃的,再追施2.5 kg左右尿素,促進抽穗整齊,籽粒飽滿。甘薯已進入薯塊膨大時期,要施好裂縫肥,并注意防治象鼻蟲。秋大豆、秋花生處在開花結莢時期,長勢差的要結合增施磷、鉀肥,適當補施少量氮肥。根外噴施磷酸二氫鉀和硼砂。
菜園農事。加強對早蘿卜、芋頭的園間管理,同時抓緊蘿卜、香蔥、鮮蒜以及秋馬鈴薯的播種工作。晚熟花菜、中晚熟大白菜抓緊進行播種育苗。及時清理絲瓜、冬瓜園地,將藤蔓連根拔起,集中燒毀,消滅黃守瓜害蟲。
(本刊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