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明

【摘 要】 目的:探討在術后早期炎性腸梗阻治療中使用生長抑素聯合營養支持療法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于本院診治的術后早期炎性腸梗阻患者90例并隨機分為2組,每組各40例。對照組給予生長抑素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營養支持療法,療程均為1個月。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以及術后患者肛門排氣時間、腸鳴音恢復時間、以及總住院時間的不同情況。結果:觀察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術后肛門排氣時間、腸鳴音恢復時間以及總住院時間均明顯少于對照組對照組(P<0.05)。結論:生長抑制素聯合營養支持療法在術后早期炎性腸梗阻的治療中可有效提高臨床治療效果,縮短術后觀察指標時間,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關鍵詞】 生長抑素 營養支持療法 腸梗阻 臨床療效
術后早期炎性腸梗阻多是由手術部位或腹腔內受到病菌感染發生炎癥引起腸道內動力功能障礙導致,若不及時治療,可發展為腸壞死甚至死亡[1]。因此,在早期對術后炎性腸梗阻進行有效治療十分重要。術后早期炎性腸梗阻的常用治療手法為藥物治療,單純生長抑素治療可有效抑制消化液的分泌,改善腸梗阻情況,但其治療不能有效促進患者臨床自身腸道功能的恢復。相關研究顯示,生長抑素聯合營養支持療法治療術后早期炎性腸梗阻臨床治療效果良好[2]。本研究觀察在早期炎性腸梗阻的治療中應用生長抑素聯合營養支持療法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于本院診治的術后早期炎性腸梗阻患者80例。排除有術后創口或腹腔內有嚴重感染者、患有重大疾病或身體極度虛弱者、以及不能積極配合治療者。將其根據入院先后順序隨機分為2組各45例。觀察組男25例,女20例,年齡42~62歲,平均(55.66±4.27)歲;對照組男27例,女18例,年齡40~65歲,平均(54.38±3.79)歲,兩組患者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生長抑素(康哲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66453)靜脈滴注治療,6mg生長抑素聯合50ml氯化鈉注射液24小時靜脈微量泵入,平均2ml/h,持續一周,根據患者病情適當調整用藥方案。并給予常規糾正酸堿紊亂、糾正電解質以及預防感染等常規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的藥物治療基礎上給予營養支持治療:每日行(98.26~126.33)kj/(kg·d)靜脈滴注治療以補充所需能量,并適當給予脂溶性或水溶性礦物質、維生素以及相關微量元素等。根據患者的病情不同做出適當調整。
1.3 觀察指標和判定標準
1.3.1 臨床療效判定標準:根據《臨床疾病診斷依據治愈好轉標準》進行判定[3]。痊愈:術后早期炎癥腸梗阻的相關體征以及臨床癥狀完全消失;顯效:相關體征與臨床癥狀基本消失;有效:相關體征與臨床癥狀得到有效改善;無效:相關體征與臨床癥狀改善不明顯或者無改善。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痊愈)/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分析
使用SPSS 17.0對臨床療效,肛門排氣時間、腸鳴音恢復時間以及中住院時間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采用率(%)表示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臨床好轉情況
觀察組臨床好轉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結果見表1:
2.2 兩組患者術后觀察指標情況
觀察組的肛門排氣時間,腸鳴音恢復時間以及總住院時間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見表2:
3 討論
術后早期炎性腸梗阻患者由于腸道炎癥反應、血液循環不暢、腸道的運化以及吸收功能減弱,容易引起消瘦或營養不良等癥狀。相關研究表明[4],生長抑素作為一種肽類激素,可有效調節胃腸運動、降低黏膜通透性、減少毒素吸收,還能抑制消化液分泌,促進腸道血液循環,有利于炎癥消退,是臨床治療術后早期炎性腸梗阻的常用藥[5]。而營養支持療法可有效改善患者營養狀態,通過多種營養物質以及微量元素的補充,維持機體營養平衡,緩解腸道壓力,加速腸道功能的恢復[6]。兩者聯合使用,可有效抑制消化液的分泌,提高臨床和治療效果,減少治療時間,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復[7,8]。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臨床治療效果顯著優于對照組,術后肛門排氣時間、腸鳴音恢復時間以及總住院時間明顯低于對照組,顯示出生長抑素聯合營養支持療法治療術后早期腸梗阻優勢明顯,有效抑制患者消化道分泌,改善患者營養狀態,與上述研究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生長抑素聯合營養支持療法治療術后早期腸梗阻可有效提高臨床效果,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陳士平,姚韓,顧建,等. 腹部手術后早期炎性腸梗阻的診斷和治療體會[J]. 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4,23(31):3484-3486.
[2]張保善. 腸外營養支持聯合生長抑素治療術后早期炎性腸梗阻的臨床效果研究[J]. 基層醫學論壇,2016,20(27):3772-3773.
[3]孫傳興.臨床疾病診斷依據治愈好轉標準[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2:278-279.
[4]白進軍. 營養支持下糖皮質激素和生長抑素聯合治療術后早期炎性腸梗阻的效果觀察[J]. 河南醫學研究,2015,24(08):48-49.
[5] 蘿莉,張愛華,鄒水晶,等. 生長抑素治療腹部術后早期炎性腸梗阻的臨床價值分析[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5,26(1):176-177.
[6] 秦國武. 術后早期炎性腸梗阻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醫刊,2014,41(13):124.
[7] 陳志文. 腹部手術后早期炎性腸梗阻32例診治體會[J]. 中國臨床新醫學,2015,8(3):256-258.
[8] 羅超元.生長抑素治療腹部手術后早期炎性腸梗阻的臨床效果分析[J].中國現代手術雜志,2014,8(3):176-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