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組巖
探索實施容錯糾錯機制充分激發干部干事創業積極性
◎哲組巖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既要鼓勵創新、表揚先進,也要允許試錯、寬容失敗,強調要堅持“三個區分開來”。浙江各級黨組織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指示精神,大力推進容錯糾錯機制落地實施,旗幟鮮明地為敢于擔當的干部擔當、為敢于負責的干部負責。
適應新形勢下改革發展需要,著眼激發干部干事創業熱情,從基本導向、政策措施、具體辦法等方面注重加強有效制度供給,推動改革創新容錯糾錯機制的探索建立。
1.省委旗幟鮮明鼓勵改革創新寬容新生事物。“先干不評論,先做不議論,時間做結論”是浙江改革發展一貫以來的傳統。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工作期間就提出,要旗幟鮮明地鼓勵改革創新,支持敢闖敢冒、敢抓敢管的干部,強調要拎著“烏紗帽”干事,不能捂著“烏紗帽”做官。省委書記車俊同志多次強調,要健全落實改革創新容錯糾錯機制,促進大膽改革、勇于擔當、務實作為。全省各級黨組織堅持以“三個區分開來”為根本遵循,積極探索實施容錯糾錯機制,進一步激勵廣大干部大膽改革創新、放手干事創業。2016年8月,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正式印發《關于完善改革創新容錯免責機制的若干意見》。截至目前,全省各市和絕大多數縣(市、區)出臺容錯制度文件。各級黨委、職能部門還將容錯機制融入改革部署,體現和落實到各項重點工作中。
2.劃定容錯的“正面清單”和“負面清單”。容錯機制容的是干部在推進改革中缺乏經驗、先行先試出現的失誤和錯誤、是上級尚無明確限制的探索性試驗中的失誤和錯誤,是為推動改革發展的無意過失。在實踐中,浙江界定6種可以容錯的情形,即符合黨章、黨內法規和法律、法規精神的;符合中央決策部署精神的;有利于推進改革創新發展的;按照相關規定進行決策的;沒有為本人、他人和單位謀取私利的;積極采取措施挽回損失或減少負面影響的。同時強化底線思維、紅線意識,嚴守政治底線、紀律底線、法律底線、社會影響底線,明確對于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責任不到位,發生生態損害事件、食品藥品安全事故、安全生產事故、群體性事件處置不力等情況,不予容錯。一些地方和單位針對容錯訴求相對集中的領域,出臺專門性容錯規定。省審計廳制定容錯免責認定具體情形,諸暨市構建“1+X”容錯制度體系,目前已出臺投融資體制改革試點、“最多跑一次”改革兩個領域的容錯辦法。
3.注重容錯糾錯結果的綜合運用。對符合容錯情形的干部,各級黨委既在評價上一視同仁,更在使用上同等對待,理直氣壯地為改革創新、敢闖敢試的干部撐腰鼓勁打氣。省委文件明確規定,經組織認定給予容錯免責的,干部本人在評先評優、表彰獎勵和選拔任用時不受影響,在任職試用期滿考核和年度考核、任期考核等干部考核時不作為負面評價的依據;干部所在單位在相關工作考核中一般不予以扣分。容錯糾錯機制實施以來,各地各單位樹立總結適用容錯政策的案例30余例,真正推動了政策文件的落地見效。
4.加強容錯糾錯機制落實專項督察。把建立實施容錯糾錯機制作為落實黨建責任的重要內容,明確各級黨委(黨組)、書記要扛起主體責任和第一責任人的責任。省黨建制度改革專項小組專門開展容錯糾錯機制落實情況督察調研,采取自查、實地督察等方式,分析研判各地各單位在貫徹落實容錯糾錯機制過程中的取得實效、存在問題及下步對策,專門收集整理容錯糾錯典型案例,形成專題分析報告。將省審計廳把容錯機制嵌入審計制度改革工作和諸暨市構建“1+X”容錯制度體系等做法,納入全省可復制可推廣的改革項目,切實推動容錯糾錯機制落細落實。
實施容錯糾錯機制,從加強制度供給層面,積極回應了廣大干部的現實關切,直擊干部隊伍中存在的“不敢為”“怕出錯”等難點痛點,在全省上下營造了干部為事業擔當、組織為干部擔當的良好氛圍。
1.“為擔當者擔當”的導向進一步確立,重實干求實效的勁頭鼓起來了。各地各單位在實施容錯糾錯機制過程中,容改革者之失、解干事者之憂、釋擔當者之慮,激勵干部投身改革創新、全力奮勇爭先。義烏市在推進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過程中大膽探索,創設市場采購貿易方式,雖然進口貿易額已翻一番,但同期出口貿易額高速增長了10倍,導致未能實現“2015年進口比重比2010年翻一番”目標。義烏市積極向上級說明情況,對承擔改革主要職能的市商務局局長王某給予容錯,其年度考核仍被確定為優秀等次。調研中,一些干部講,“有了組織給我們當后盾,我們可以甩開膀子放心干了!”通過容錯糾錯制度建立實施,重實干、憑實績、看實效已經成為浙江黨員干部的共同價值取向,廣大干部主動擔當的勁頭鉚得更足了。
2.干部管理監督的“溫度”進一步彰顯,傾力干事創業的心熱起來了。容錯糾錯不是簡單為容錯而容錯,核心是要讓干部干事創業的心熱起來。各地各單位不僅重視容錯機制的導向意義,更注重發揮容錯機制的實質效用。職能部門在執紀問責調查中,堅持實事求是,對一些敢闖敢試、擔責有為的干部給予公正評價,實行容錯免責、減責。省審計廳廳長朱忠明說:“審計機關要把保護改革發展中的新生事物作為提升審計價值的重要內容,對審計發現的問題,要看是否符合改革方向、看是否經過集體研究、看是否造成重大不良后果、看是否有利益輸送。”一些同志說:“干部管理不能太冰冷,有一兩個容錯案例就會讓干部覺得還是有溫度的。”臺州市路橋區某街道負責人在征地拆遷動員中有過激言辭,被拍了視頻發到網絡上,組織部門調查核實后,認為其出發點是為推動拆違,對其約談提醒后繼續委以重任。
3.助推發展的政策紅利進一步釋放,謀改革善攻堅的腰桿硬起來了。隨著容錯機制的實施,廣大干部“將改革進行到底”沒了思想包袱,“擼起袖子加油干”有了定心丸。紹興市委常委、諸暨市委書記張曉強談到,“改革是摸著石頭過河,如果沒有寬容失誤的導向,組織上不挑些擔子,改革最后一米是落不了地的。”在全力打造浙江省全面深化改革金字招牌的“最多跑一次”改革過程中,各地各單位創新實施容缺受理、精簡優化審批程序等改革措施,目前省市縣三級“最多跑一次”事項已分別占同級總事項數的93.3%、81.2%、90.3%,提前實現基本覆蓋80%權力事項的目標。舟山市實施投資項目容缺預審,簡化招投標審批程序,有力推動重大項目早落地早開工早投產,波音737完工和交付中心項目在簽署協議半年后已正式開工,大開放大開發大建設的新區發展框架全面拉開。義烏市國土局局長鮑建平認為:“原來改革風險由干部個人來承擔,現在有容錯機制來兜底,我們干起來腰桿子更硬了,也更放心了。”
政策制度貴在不斷完善、落地見效。完善容錯糾錯機制,必須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7·26”重要講話精神,以“三個區分開來”為基本遵循,切實營造起干部為事業擔當、組織為干部擔當的良好氛圍,以改革發展的新成績和干部的新風貌,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