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圓圓
桐廬:“君山育鳳”錘煉后備“鐵軍”
◎林圓圓
今年以來,桐廬縣啟動實施了“君山育鳳”黨政人才培養工程,以“德才兼備、以德為先,崇尚實干、敢于擔當,視野開闊、學有所長,熟悉基層、經驗豐富”為標準,通過專業化能力提升、基層實訓、周末選學等方式,多層次、多角度、多渠道、有系統立體式地開展干部培養工作,為“建設山清水秀民富縣強的美麗中國桐廬樣本”進一步提供人才支撐。
為加快年輕干部的專業化培養,充分利用周末時間創新開設年輕干部“周末選學班”,以個人報名和組織推薦的方式共擇優錄用了194名35周歲以下的年輕干部,同時結合干部個人興趣、工作經歷、專業背景等開設了經濟金融、國土城建、社會治理、信息產業、生態旅游5個選學班,真正做到分類辦班、按需培養,有效激發了年輕干部的學習勁頭、在學習中增長才干。截至目前已先后開展迎“七一”微黨課演講,“產業強縣”主題大討論,赴余姚四明山、淳安下姜村等地接受黨性鍛煉等多種形式的培訓,廣大年輕干部普遍叫好。現年35歲的縣農辦綜合科科長葉生月是培訓學員中的“老大哥”,面對同班眾多85后、90后的年輕同學,既有壓力也有動力。盡管平日工作忙,好不容易有個周末,但一想到能與大家一起充充電,就像回到學生時代,感覺比起休息更有意義。

桐廬縣年輕干部“周末選學班”全體學員赴省委黨校四明山分校開展黨性鍛煉。
“自己一直在鄉鎮工作,面對信訪維穩、糾紛調解以及治水拆違等難題時,常常會有知識恐慌、能力恐慌,面對新情況、新任務常感力不從心,因此必須加強學習,不斷提高。”合村鄉黨委副書記姚者新的話道出了學員的共同心聲。
“培訓時長為兩年,每年兩個學期,每學期8堂課,每隔一周的周末集中學習一天,課程既有理論與黨性教育,也有時事政策解讀、縣情分析,還有實地調研、現場觀摩。現在的年輕干部有知識、有熱情、有一番雄心壯志,是非常寶貴的,但大多參加工作沒幾年,多的也就十來年,加上平時忽視‘內功’修練,尤其需要加強黨性錘煉,提高思想政治素質。”縣委黨校相關負責人如是說。
“育鳳”需要“練兵”,要敢于把“潛力股”放到基層一線去“升值”。現年36歲的藍俊杰是桐廬縣分水鎮黨政辦主任,之前主要負責綜合材料文字工作的“書生”,在參加中青年干部基層實訓班后,被選派到縣“三改一拆”辦掛職鍛煉。
早上下村督查指導,下午梳理督查反饋,晚上進農家講政策做工作……盡管一天忙到晚,但藍俊杰沒有半點怨言和不適,反而認為這是提升自身綜合能力的最好機會。
以培養優秀中青年干部為主的“中青年干部基層實訓班”,堅持在實踐中培養鍛煉干部,精心選苗、栽苗、育苗,優化中青年干部成長路徑,每年擇優培訓中青年干部約50名,作為縣管后備干部培養。縣內連續三年將中青年干部實訓班辦在項目上、辦在工地上、辦在田間地頭,共遴選175名優秀青年骨干參與為期一年的實戰歷練,集中選派到治水拆違、城中村改造、信訪維穩等十余個關鍵崗位挑擔子,為年輕干部豐富閱歷、增長才干、積累經驗搭建平臺。
既要給“擔子”,也要給“臺子”。從干事創業的現實需要來看,每一個年輕干部身上都擔負著沉甸甸的歷史責任,再加上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治水拆違、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聯村走企訪戶”深化基層走親等重點工作,不同崗位的年輕干部手中,都握著一張張具體而繁雜的工作清單。桐廬縣委組織部接下來還將對克難攻堅、一線崗位歷練的年輕干部實行全程跟蹤考核,深入一線了解參與重點項目、重點工程的情況,讓干部在急、難、險、重崗位上鍛煉成長,著力提高應對復雜局面、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和水平,讓“獅子型“年輕干部脫穎而出,受到提拔使用。
吳金富是桐廬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今年他踏上縣委黨校的講臺,為來自縣發改局、財政局、住建局、統計局、四大國有公司以及14個鄉鎮(街道)的分管領導共80余人,就城建規劃、金融財務等專業能力提升進行授課,解析政策、傳授真經。“縣里的培訓之前也沒少參加,但縣長專門過來給我們上課,還真是第一次。”縣發改局副局長朱杰說。
當前,桐廬正圍繞“一個目標”,深入實施“三大戰略”。堅持“干部缺什么補什么”原則,開辦專業化能力提升系列專題班,按照縣政府分管條線各舉辦一期培訓班的設想,全年共計劃舉辦5期。采用內外聯動的方式,讓科教文衛條線、商貿旅游條線、國土城建條線、農業農村條線的分管副縣長登臺授課,加上高校專家專業輔導,既推動專業化培訓覆蓋到各條各線,又提高專業化培訓的針對性。
下一步,桐廬縣還將嚴格德才標準,嚴格選拔程序,在干部培養梯次構成中,既要有較為成熟的“應用型”領導人才,又要有著眼未來的“儲備型”人才,將年輕干部培養管理、選拔任用作為單位主要領導或“一把手”年度實績考核的重要指標,使干部培養選拔工作形成齊抓共管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