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豐
漫說“做點”
◎林建豐
以點帶面、抓點促面是抓基層工作的重要方法,“做點”是組織工作人員重要工作,體現了組織工作人員的基本功和業務水平、展示能力。但做一個“點”,特別是做成一個有生命力、有影響力的“點”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需要動腦筋花精力,需要平時的業務積累、知識沉淀和工作思考。
對“做點”來說,細節為王。
“做點”必須摳細節、細細摳,這也是對組織工作人員政策掌握能力和細節捕捉能力的檢驗和體現。
曾經去過一個示范村,走了一圈感覺挺好,但細細一看,張貼的20多個黨員先鋒指數考評分數都是85分,工作就顯得“空”了;還有個村,向參觀人員介紹說“黨建+平安、黨建+文明……”,但在村里轉一圈,發現很多樓房上下都裝了不銹鋼防盜窗,這樣就顯得“虛”了;還去過一個社區,窗口工作人員好幾位,但是一翻記錄本沒幾個人辦事,居家養老項目放在三樓(頂樓),老人不方便上下,又悶又熱,這樣就顯得“假”了……
細節包括很多,重點有這么幾個:
環境。比如對一個村來講,本底要好,環境整潔干凈協調,沒有亂搭亂建,沒有衛生死角,站在村里無論那個位置和角度,視線里都要順眼甚至養眼。
硬件。大到辦公樓、“一室兩欄”、黨建地標等,小到門牌、去向牌、凳子等硬件,色調、樣式、布置要美觀統一有文化,與周圍環境和諧,不要顯得突兀。曾經到過一個村,綠水青山、文化涵養很深,但村里核心地帶有一個體量很大的文化禮堂,硬生生刷成了鮮黃色,大煞風景。
邏輯。匯報介紹的工作要與實地參觀“對”得起來,相互印證。有一個村向參觀人員介紹垃圾分類工作做得好,一位參觀人員立馬掀開垃圾箱查看,如果工作不扎實,細節把握不好,當場就出洋相。
這里要把握5點:
誰來講。盡量讓當事人來講,村支書最好,鄉鎮(街道)黨(工)委書記、聯片領導次之,之下是駐村干部等,這樣才有說服力。講的人形象要正,口齒要清楚,衣著要樸素大方,普通話要能聽得明白,思維反應要敏捷。同時,要注意配合,比如村支書主講時鄉鎮(街道)黨(工)委書記要在旁邊幫襯,鄉鎮(街道)黨(工)委書記主講時村支書要在旁邊補充。
線路。要精心設計參觀考察線路,哪里下車、經過哪里、沿線看到什么、哪里送別,都要反復推敲。特別是線路要與解說詞對的上,“看”與“說”要相結合。這里特別要注意,當參觀人員下車后,講解人要以2分鐘左右時間,將村居的基本情況介紹清楚。
小故事和數字。到基層不能向參觀人員講大道理,要講小故事、用數字說話。曾去過一個村,那個村支書在介紹黨員隊伍時,說村里出臺了三大機制、推出三大措施。我們一幫人好像在聽報告,感覺云里霧里。后來改為說“做了三件事”:第一個建立黨員固定活動日,每個月固定一天開會,到會率85%以上;第二個做好黨員聯系群眾工作,20名在家黨員都聯系了,每個月會上要向支部匯報聯系情況;三是建立“十條紅線”,上半年有1名黨員因為違建沒及時拆除被列為警示黨員,支部書記對他進行紅色幫帶。這樣講就很接地氣,三五句話講得清清楚楚,讓人聽得懂印象深刻。
情況熟悉。村支書、村主任要對全村情況滾瓜爛熟,鄉鎮(街道)黨(工)委書記、組織委員對全鎮情況要了然于胸,縣(市、區)委書記和組織部長要對全縣情況心中有數,對這個參觀點和黨建工作能如數家珍,能做到“問不倒”“一口清”。
有激情。講的人要有激情,這樣才有感染力,才能把參觀人員帶進“場景”。通過這么幾年實踐看出,無論哪位領導,無論哪位參觀人員,都喜歡有激情的講解,都喜歡有激情的基層黨員干部。
(作者系溫州市委組織部組織處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