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敏

【摘 要】 目的:分析和研究心血管內科護理中不安全因素和安全隱患,并針對性的提出預防對策。方法:回顧分析我院心血管內科在2015年6月-2016年4月期間收治的114例患者的護理情況資料,總結其中出現的不安全因素,并針對這些因素提出相對應的預防措施和建議。結果:心血管內科護理中的不安全因素主要來自三個方面,即患者自身的不安全因素、護理人員不安全因素以及醫院不安全因素,三個不安全因素的占比分別為14.04%、5.26%和1.75%。結論:加強對患者的健康教育,做好醫患溝通工作,不斷提高護理人員的綜合素質,加強對醫院醫務人員法律知識的教育,這是有效防止發生不安全事件的重要措施和手段,有利于提高心血管內科護理工作的質量。
【關鍵詞】 心血管內科 護理 不安全因素 分析
隨著人們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的不斷變化,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逐漸提高,已經發展成為威脅全人類生命健康安全的重要疾病類型,醫院心血管內科患者的數量增多,醫療護理工作量不斷增加,護理工作當中出現安全事故的概率增加,影響了護理服務的質量,對患者和醫院自身形象都產生了十分不利的影響[1-3]。因此,加強對醫院心血管內科護理中不安全因素的探討,提出針對性的預防對策至關重要。本文將我院在2015年6月-2016年4月期間收治114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其護理情況進行回顧分析,現在將詳細的情況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資料來源于我院心血管內科在2015年6月-2016年4月期間收治的114例患者,其中男性66例,女性50例,年齡最小的患者為44歲,最大患者為82歲,平均(62.5±8.4)歲。在114例患者中,心肌梗死患者52例,高血管冠心病患者62例。
1.2 研究方法 對心血管內科114例心血管內科患者臨床護理情況進行回顧性分析,總結其中出現的不安全因素。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和計量資料分別采用%和(x±s)表示;P<0.05表示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在本次研究中選取的114例患者當中,共出現了24例不安全事件,包括醫院內部發現的違規行為、不安全操作以及出現的醫療事故,其中16里發生在患者身上,6例發生在護理人員身上,2例屬于醫院的不安全因素。各種不安全因素的占比情況請參見表1。
3 討論
3.1 心血管內科護理工作不安全因素分析
3.1.1 患者自身的不安全因素分析 在心血管內科,護理工作中不安全因素主要來自于患者自身,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患者對自身疾病的認識程度不夠,在治療的過程中根本沒有認真聽取醫務人員告知的健康知識或其他的相關內容,同時又對治療效果抱有非常高的期望值,在這種情況下,一旦治療沒有達到期望值,或者患者的病情出現惡化的情況,患者就會將責任推給醫院,認為是醫院的過失導致治療效果差。在本次研究當中,有3里患者出現這種情況,導致發生嚴重的并發癥。另一方面,患者遵醫行為不佳。很多患者經過治療之后,在明顯癥狀減輕之后,就不再遵守醫生的囑咐,有些患者是自行斷藥,更有甚者會擅自離開病房出院。護理人員在發現這種情況時,都會積極對患者進行勸阻,而對于沒有及時發現的患者,就有可能出現意外。在本次研究當中,2例患者在沒有經過醫生同意的情況下自行出院,院外發病1例患者搶救成功,而另一例患者搶救無效死亡。
3.1.2 護理人員不安全因素分析 護理人員是護理工作的直接實施者,是發生不安全事件的主要影響方面,護理人員的不安全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護理記錄不真實。有些護理人員由于責任心不強,在對患者進行護理的過程中對各種表單隨意填寫,導致填寫的記錄根本不能準確但應患者的實際情況,這就對醫生評估患者的病情造成了不利的影響,甚至有可能導致患者喪失最佳的治療時機,發生嚴重的醫療事故。護理文書工作登記不及時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種情況,由于心血管內科患者的病情都比較嚴重,患者的年齡也比較大,發病非常急,需要及時迅速的進行搶救,這就導致護理人員不能及時記錄,搶救之后護理人員只能憑借記憶進行記錄,導致其準確性受影響。另外,護理文書不完整也是一個重要的方面,相對于一般的科室而言,心血管內科護理工作量比較大,各種記錄工作也比較多,例如在心電圖監測方面,心肌梗死患者需要半個小時監測一次,在這種頻繁監測的情況下,容易出現推遲記錄的情況,從而導致護理文書不夠完整。(2)醫院實習生不安全因素。實習生由于臨床護理經驗不足,不能及時發現患者各項生命指標發生的異常情況,從而導致患者措施最佳的治療時機。(3)藥物使用出現錯誤。用藥錯誤是護理工作當中比較嚴重的一種,甚至有可能導致患者失去生命,需要加強注意。
3.1.3 醫院方面不安全因素分析 醫院不安全因素最突出的一點就是醫療費用糾紛,關于這一點需要注意,在治療的過程中對各項費用進行明確,并詳細的告知患者。另外,在催促患者繳費時,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避免和患者產生直接的沖突,影響醫院的社會聲譽。
3.2 提高護理工作質量的措施和建議 心血管內科護理工作中出現的不安全因素有可能導致患者病情加重,甚至喪失生命,產生嚴重的醫療安全事故,影響醫院的社會形象,因此一定要針對這些不安全因素實施相應的措施,以提高護理工作的質量。首先,醫院一定要加強對醫務人員的法律知識的教育和培訓工作,提高醫務人員的法律意識,在積極面對患者以及家屬的同時,也懂得利用法律保護自己的合法利益。其次,加強對護理人員的繼續教育,提高護理人員的專業素質以及職業道德,嚴格要求護理人員在護理工作當中堅持以患者為中心的原則,營造良好的護患關系,取得患者的理解與配合[6]。
參考文獻
[1]劉桂玲.心血管內科護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2,20(1):152-153.
[2]梁秀萍.心血管內科護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對策[J].中外醫療,2012,31(31):182-183.
[3]尹璇.心血管內科護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J].健康必讀(中旬刊),2013,12(7):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