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義姣 李珂
摘要:國企的特殊性質決定著在市場經濟發展中它的地位是特殊的,國有企業利潤分配成為社會持久以來關注的一個熱點問題。文章將對國有企業分配的現狀和產生的問題以及問題原因進行分析,最后將嘗試提出一些對解決問題的相關建議和解決對策。
關鍵詞:國有企業;利潤分配;措施管理
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國企對國家而言越來越重要,它不僅為國家利益的實現做出保障,而且在快速發展的社會經濟中也起到了重要的調控作用,儼然扮演了經濟調控中的執行者的角色。同時,國企利潤的分配問題也成了社會關注的熱點。
1.國有企業利潤分配現狀
1.1 國有企業的扣稅后留存利潤增加
從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國有企業在國家的重點扶植下飛速發展并逐步成長為社會經濟的支撐力量。2012年,國家再次加大了對國有企業的特殊照顧,國家不僅把原來國企上交的利潤比例又做了新的下調,而且頒布了相關文件規定央企每年按比例上繳利潤總額。但是人們漸漸發現,國企上交的利潤與其獲得的巨大收益明顯是不成正比的,這使得廣大群眾不滿的意見日漸高漲,對國企利潤分配的關注也越來越關注。
1.2 國有企業在國家的重點扶植下飛速發展
國企雖然獲利頗豐但是真正上交國家的利潤卻不多,導致企業自身可供分配的留存的收益過多,國企的相關股東年利分紅數額巨大。同時國企行業競爭對手少,員工缺少憂患意識。值得關注的是,近幾年來人們對高管高薪這樣的詞匯越來越熟悉,這也恰恰證明了國企對人們的吸引力。
1.3 國企員工待遇優厚
大多數國有企業兼具壟斷性質,這使得國有企業在行業內的競爭壓力相對較小。在這樣得天獨厚的優勢下,國有企業的員工往往承受著較小的工作壓力拿到很高的薪酬,除此之外他們工作時間也是標準的朝九晚五,同時享受標準的節假日休息。所以進入國企工作儼然成為時下的一種成功的標志,受到眾人的追捧。
2.國有企業利潤分配存在的問題
2.1 國有資本投入與回報比例失衡
2007年以后國家改變了以前只要求國企繳稅而不對其不征收利潤的經濟政策。這一改變,使國有資本的投資回報率相較以前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這樣的利潤分配仍然稱不上十分合理,在國有企業中還有一些更為特殊的企業——壟斷國企,壟斷國企作為國企中的“大熊貓”,不但擁有國家財政的扶持,而且其獨特的壟斷性質具有任何企業都無法比擬的絕佳優勢,讓壟斷國企成為國有企業中獲利指數最高的霸主行業,企業獲得巨額利潤的同時只用將其中的一小部分上交國家。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國家對壟斷行業的投資與所收取的回報形成了很大的出入。
2.2 國企向國家上交的再分配失準
經調查研究我們可以發現,從國企上交的利潤的使用渠道來看,國有企業的利潤一部分是用在了國家對社會公共基礎設施的建設和對國民生活水平的改善上,但是再次流回企業進行再投資的資金比重卻是占有主要部分。納稅人所繳納的稅金是整個社會的公共基礎設施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福利保障制度完善的主要經濟來源,而國有企業運營上交的部分利潤卻不能為人民群眾帶來切實的利益。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在于市場經濟條件下,國家財政部對其所管理的國有資本的定位模糊,同時也沒有明確公共支出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才是其主要任務。財政部將大量的資金重新投入國企,那么其對公共事業建設的投入就必然會減少,公眾的利益在無形中遭到了損害。
2.3 行業差距大、高管高薪不合理
近年來,國有企業經濟效益在全社會的關注下不斷提升,國企的盈利水平也邁上了更高的臺階,但同時也暴露出很多問題。對于國企高管年薪過高的社會爭議近年來越炒越熱,國企的飛速發展造成的行業間收入水平形成了一條貌似難以跨越的鴻溝。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有:1.國家對各行業的勞務報酬標準沒有成型的規定依據,對工資過高或者過低并沒有做出限制規范。2.利用法律規范的疏漏,國企賬務并沒有對外公開,而且對相關監察部門公開國企的賬本的要求并沒有法律文件有明確的指示。這讓國企賬本始終處于一種隱秘的狀態,使得社會公眾對國企的運營情況、盈利情況和利潤分配情況都不了解,無形中為這些問題的產生提供了契機。
3.解決國有企業利潤分配問題措施
3.1 政府準確定位
政府在社會經濟中承擔著管理者和組織者的責任,當國家在參與國企利潤分配時,首先要明確的是管理者的身份,其次才是股東身份。作為社會的管理者,對所有行業一視同仁,按規定和比例對各個行業的企業征收稅款,是作為社會管理者的政府的第一要務,同時在財政資金的分配問題上,在追求資金利用效率和社會綜合利益最大化的同時,也不應該因企業性質不同而產生差異。身為國企,要把追求社會公共大眾的利益放在首位,在保證前者的基礎上才是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追求。按照這樣的標準才能實現國有企業利潤分配的合理化。
3.2 調整國企利潤分配政策
提高國企的利潤計提比例是眾望所歸,減少企業自留資金,解決行業收入差距大、高管年薪過高等的問題也將是緩解這種現狀的主要任務。在財政投資中,資本投入的回報性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在為企業發展提供幫助的同時也要把提高資本的回報率放在心上。
3.3 完善行業工資管理制度
堅決規范行業工資制度,用實體政策來避免國有企業為職工發放過多的福利,避免國有運營資本的投入所帶來的收益去為企業內部謀私是現實可行的。減少企業內部的過多利潤,上交的利潤可以用于社會公共福利事業,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才是整個社會的民心所熱切盼望的結果。
3.4 加大對國企收益分配的監管
國企收益屬于國有資產,政府應該給予足夠的重視,因此建立監察機制是很有必要的。對各種行業的國有資產進行監管,并加大監管力度,明確各行各業國有資產的經營范圍,營造一個公平公正的市場經濟氛圍。通過加強和完善監督制度,使國企在公眾的視野下呈現透明化。
3.5 減弱對國企壟斷行業關照
國家應積極完善對于壟斷性質企業的監管制度,從高額的投資中相應的獲取高回報,從而利用壟斷行業的優勢創造出更大的利潤回報社會,使得壟斷行業在社會市場經濟中發揮正能量。
結論
我國的經濟在不斷地發展,社會經濟體制也在不斷地完善,因此這一問題也需要我們聯合各個方面的力量去不斷努力,縱觀我國國企的發展歷程,國家是在不斷探索一條適合國企利潤分配發展的一種分配方式。今后,國家更應促使國有企業的利潤分配更傾向于民生的問題,將獲取的利潤實實在在為老百姓謀福利,這需要國家和人民的共同努力,進一步完善國有企業的分配制度,做老百姓心中滿意的國企。
參考文獻:
[1]Morduch,J.and Sicular,T.Rethink Inequlily Decomposition,with Evidence from Rural China[J].The Economic Journal,2012(11):46-50.
[2]Athinson,Anthory B.Acritique-of the transatlantic consensus on rising incom inequality Word Economic,2011:101-124.
[3]郝云宏.公司治理內在邏輯關系沖突[J].中國工業經濟,2012(09):13-16.
[4]薛紅,張娟.郝臣.國企改革之路[J].經濟師,2010(04):12-16.
[5]莊序瑩.財經論叢[M].北京:中國市場出版社,2012:132-138.
[6]宋文閣,孔玉生,趙璐.現代管理科學[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12:79-85.
[7]姜欣.財務與會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164-172.
[8]張冬生.國有企業產權改革存在的問題[J].廣西工業學院學報,2013(05):5-6.
[9]李文.淺析國企理論分配制度[J].經濟師,2012(06):15-17.
[10]鄭長軍.我國國有企業資產重組額若干思考[J].理論月刊,2012(09):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