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列寧農業合作制思想是列寧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在列寧不斷深入實踐的基礎上形成的,凝結了列寧對快速推動俄國農業發展的畢生心血。列寧農業合作制思想包含廣泛,涉及合作制的原則、方法、性質等,為落后國家建設社會主義開創了道路。新中國建立之初的農業集體化和改革開放后的家庭聯產承包制以及正在推行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等形式很大程度上受到列寧農業合作思想的影響。
關鍵詞:列寧;合作制思想;農業合作化
一、列寧合作制思想的科學內涵
《論合作社》是列寧晚年著作之一,此篇文章集中反映了列寧對農業社會主義改造和引導農民走社會主義集體化道路的思考與看法。想要全面準確把握列寧合作制思想,必須深刻領會《論合作社》中的科學內涵。在《論合作社》一文中,列寧首先強調了合作社的性質問題。十月革命伊始,列寧將合作社定性為資本主義性質。隨著實踐的深入,他的思想開始慢慢轉變,在《論合作社》一文中,列寧徹底改變了這種思法,他明確指出:“在生產資料公有制的條件下,在無產階級對資產階級取得了階級勝利的條件下,文明的合作工作者的制度就是社會主義制度?!庇纱丝梢?,列寧已將合作社看做是發展農業的重要環節。第二,列寧強調,合作化應當尊重農民的意愿和保障個人的利益。列寧認為在推動合作化進程中,必須貫徹決不能剝奪農民的原則,按照自愿參加的方針,要在保證參舍農民個人利益不受損的情況下,善于將國家利益和個人利益有機結合起來,實現整體利益最大化,促進農業發展。第三,列寧強調發展合作化離不開國家幫助與財政援助。列寧在闡述合作制理論時著重強調國家在資金、技術、政策等方面對合作社幫助的重要意義。同時強調不能把國家支持僅僅看做是對合作社流轉的支持,而是要在財政、組織、技術,政策上支持那些真正參與合作社流轉的居民群眾。
雖然列寧為俄國農業發展指明了方向,但由于受歷史、文化等方面因素影響,列寧僅為俄國農業發展提出宏觀構想,而具體實施方面闡述的并不十分清楚。同時由于身體狀況不佳,列寧在提出合作制思想后不久即去世,未能將合作制思想有效貫徹下去,留下巨大遺憾。
二、列寧合作制思想對中國農業結構調整的指導
雖然列寧的合作制思想存在缺憾,但他的基本思想是正確的,對中國農業發展的影響是巨大的。新中國成立初期,社會生產力低下,經濟關系復雜,人民生活水平很低,尤其在農村地區封建剝削依然存在,地主、富農勢力仍然強大。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領導集體在1953年開展了轟轟烈烈地農業合作化運動。此次運動大體上遵循了列寧的合作制思想,但在具體實施方面忽視了生產力發展現狀。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領導集體開始對農業體制進行一系列改革,并結合中國實情提出“兩個飛躍”思想,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列寧合作制思想。
農業改造實現了私有制下的小農經濟向社會主義集體經濟的轉變。由于改造操之過急,導致農業經濟體制與社會生產力相脫離,給中國農業發展造成嚴重后果。改革開放后,鄧小平在列寧合作制思想的指導下提出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實踐表明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完全符合中國國情,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生產積極性,促進農業生產力快速提高。“兩個飛躍”思想是對中國農業發展經驗教訓的深刻總結,是對中國農業發展道路的正確認識,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農業發展描繪了宏偉藍圖,體現了鄧小平的戰略思維和長遠眼光。
三、列寧合作制思想對中國農業專業合作社的啟示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農村是承載中華民族鄉愁的精神家園,農民是我國人口數量最多的群體。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農業發展,在不同時間,不同場合多次強調農業發展的重要性。習近平在2013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指出,“要加快構建以農戶家庭經營為基礎、合作與聯合為紐帶、社會化服務為支撐的立體式復合型現代農業經營體系。”這為建立農民專業合作社開辟了道路,為發展中國特色農業指明了方向。雖然我國推行的農民專業合作社與列寧論述的合作社有所不同,但就其性質和潤涵的思想而言是相同的。《論合作社》發表已將近100年,盡管今天的社會狀況和歷史條件與《論合作社》誕生時期發生了巨大變化,但《論合作社》中闡述的基本思想對我國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仍具有重要啟示。
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因此列寧強調:“必須有相當發達的物質生產資料的生產,必須有相當的物質基礎?!鞭r民專業合作社是在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由于農民專業合作社是集農產品生產、銷售、服務于一體的經濟組織,使用機械化生產、加工。所以農民合作社在生產、加工、銷售農產品過程中,必須保證有一定社會生產力的支持。列寧在《論合作社》中反復強調國家援助的重要性。因此,國家要加大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扶持力度,加強財政投入,制定完善合理的獎勵制度。鼓勵民間資本進入合作社,為合作社的發展提供資金支持。同時要建立健全相關法律法規,為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提供法律保障。
重農固本,是安民之基。當前我國正處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而農業問題仍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短板。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農業發展正面臨一系列新挑戰。因此,要在列寧農業合作制思想的指引下,牢固樹立和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堅持走農業規模化現代化發展道路,大力發展農村生產力,科學調整農業結構,加大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實現全體人民共同發展。
參考文獻:
[1]列寧選集4[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69.
[2]彭大成.列寧的社會主義觀[M].長沙: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25-26.
[3]鄧小平文集3[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55.
作者簡介:
袁夢杰(1992.07- ),男,漢族,河北邯鄲人,研究生在讀,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