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海
摘要:如今我國政府所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就是要加快人力資本的形成和積累,促進教育的優先與協調發展,而財政政策在促進教育事業的發展中,占據著極大的價值意義。當前我們國家對于教育事業的發展是極為重視的,所以對教育事業的投入,呈現上漲的趨勢,所以應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積極加強財政教育的資金管理。白城市的教育在良性的社會發展趨勢之下,其自身仍面臨著一定的問題,辦學條件差、生源緊張、師資結構不合理以及經費不足等。所以,應該加大財政的支持力度,深化教育改革,整合教育資源,強化政府統籌,提升辦學質量。文章針對教育事業的發展,需財政支持力度的增強進行探究,旨在更好地促進教育事業的發展。
關鍵詞:教育事業;財政支持;以促帶發
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離不開教育現代化的支撐,并且發展教育是國之根本。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國家不斷提升教育質量,對經濟社會的文明進步以及發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動和促進作用。然而,教育發展的戰略地位還沒有得到充分的體現,教育投入的不足等,都對我們國家的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起到了很大的阻礙作用。白城市政府對教育事業的發展,一直都非常重視,經過多年的努力和發展,社會服務以及人才培養的功能明顯的提升,其教育已經初具規模,但是針對白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需要而言,還具有很大的提升和發展空間。所以,為了更好地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智力的支持,就需要在之前的基礎之上,進一步加大教育事業的發展力度。
一、白城市財政支持教育事業發展的工作實踐
(一)積極應對高校擴招,努力改善辦學條件
白城市財政對于教育事業的發展所給予的支持,支持高校校園購置以及置換教學設備,支持高校擴大教學規模,支持高校人才的培養,支持中央下劃高校改善教學條件,積極支持重點院校的建設。2014年,白城市全市普通高等學校5所,其中省屬高校2所,市屬高校3所,市屬高校當年招生1389人,年末共有在校學生2682人;中等職業學校當年招生759人,在校學生2446人。就拿白城市的職業院校而言,當前有中等職業學校10所,其中民辦的有2所,公辦的有8所,高職專科院校1所,就是白城職業技術學院,辦學模式在不斷地深入,職業教育已經初具規模,不僅社會效益在穩步提升,教育教學質量也在逐漸提升。職業教育的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以及吸引力都顯著提升,而不斷提升的還有辦學效益,以及學校日趨規范的管理。隨著時間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每一級政府都積極對中職學校進行資金投入,近兩年來,國家、省對我市投入中等職業教育的專項資金主要有:市直屬中職學校2015年到位資金571萬元,其中中等職業學校生均公用經費定額獎補資金118萬元,現代職業教育質量提升計劃補助專項資金453萬元;2016年10月份累計到位資金631萬元,其中2016年縣市職業教育補助資金408萬元,職業教育補助資金106萬元,現代職業教育質量提升計劃補助專項資金117萬元。這些資金的投入,有效地改善了學校辦學條件。
(二)積極解決薄弱環節,拓展基礎教育保障范圍
白城市財政對于教育事業的發展所給予的支持,體現在:積極解決薄弱環節,拓展基礎教育保障范圍;積極解決農村高中發展瓶頸,建立完善的教職工工資及時足額發放機制;努力改善農村中小學的辦學條件,逐步提升農村中小學校公用經費的保障水平;不斷加強對農村教師的培訓經費投入;實施農村中小學的現代遠程教育工程,促進城鄉優質教育資源共享,提升其教學的能力,以及教師的素質。孩子的健康成長是每一個家庭重要的幸福體現,教育則是一個民族振興的希望。通過五年的時間,白城市財政圍繞推進教育改革發展目標,先后支持實施了農村“百校標準化建設”工程、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等教育基本建設工程項目557個,累計投入資金10.91億元,新建維修改造校舍面積達到91.96萬平方米,全市全部縣城中小學和90%以上的鄉鎮中心校、中學實現樓房化;實施科學實驗室設備、音體美器材、實驗室設備、教育信息化等裝備類項目161個,累計投入資金1.25億元,實現了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全覆蓋。五年來,白城市財政累計投入資金1000余萬元,建設校園警務室259所,添置防暴防護設備8206件,并安裝了一鍵式網絡報警裝置;累計投入9000余萬元,推進校車工程,全市現有標準校車284臺,市縣兩級全部建設了校車校園安全管理監控平臺,視頻監控點達到7240個,基本實現無死角、全覆蓋。財政的投入為全市的高中生深造做出了較大貢獻。五年來,全市共為高等院校輸送人才近5.2萬人,高考錄取率保持在92.45%左右。
(三)加大職教資源整合力度,深化辦學模式改革
按照《白城市人民政府關于在力推進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實施意見》,以及白城市全市職業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全市公辦的中職院校已經發展成為了現在的7所,是通過2008年的22所整合出來的,其中省級“百強校”有5所,國家級重點校1所。并且各中職院校積極推行“1+2”等辦學模式,主動適應人才需求,和院校以及相關的企業開展聯合辦學,所以現在就有域外聯辦學院13所,合作的企業有34家,短期培訓每年都保持在9000人次左右,對口升學專科以上的錄取,保持在75%以上。
二、 白城市職業教育發展問題所在
(一)存在于職業教育發展中的突出問題
通過調研發現:白城市教育事業,特別是職業教育,在發展中還存在一些突出的問題。一是辦學經費缺乏應有的保障,現如今白城市的中等職業學校的經費,配套的資金不能夠足額到位,而來源也具有不確定性,大部分學校在辦學上,有著很大的缺口現象,是因為辦學的經費嚴重不足所帶來的,一些學校負債超過600萬元;二是專業教師的隊伍建設,也是急需提升的,因為在全市的8所公辦中等職業學校中,總共開設了70個專業,但是對于每一個專業而言,其專業教師只有5名,況且,那些教師大部分的專業都是不對口的,如何積極地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如何促進學生和學校的良性發展,又如何對學生負責,而真正經驗豐富、學歷合格以及專業對口的教師是微乎甚微的,長此 以往難以將教學的目標實現;三是招生的問題,隨著時間的發展,在高中數以萬計的畢業生中,學習成績較為優異的學生去了本科院校,成績較差的同學選擇三年制的專科學校,也就是職業教育的院校,或者是一些學生在上初中和高中,而一些學生在上中職院校,因此總結出來,人們對普通高中的擴招、職業教育的認識偏差、學校的定位以及學校的辦學方向的不準確性認識,甚至于所出現的管理措施不夠精細化,以及管理理念的落后等問題層出不窮,所以造成的問題就是整個白城市的中職院校普遍存在著招生難,以及生源緊張的問題。
(二)高等職業院校專科教育問題所在
對于白城市而言,其高等職業院校的專科發展的比較迅速,但是在發展的過程中,不免會有很多的問題存在,引起很多的麻煩。主要表現就是校企之間的合作深度不夠,高職教育的實踐教育和理論研究也是不充足的,并且和域內企業行業的合作,仍然存在淺層次的階段;而對于高等職業院校的教師而言,增編進人比較困難,而且是因為教師結構的不合理性所決定的,省里的控制過于嚴格,師資隊伍還沒有完全適應高職教育發展的需求,在編人數呈現出了負增長的趨勢;因為政府的投入不足,所以高等職業院校的辦學經費相對而言是比較困難的,辦學的條件較難以達到國家的標準等。
三、支持教育優先發展,需保障財政教育投入
(一)盡力做好教育費附加的支出和征收工作
地方教育附加、教育費附加,主要用于白城市校舍的抗震加固工程,以及新建校舍工程,教職工的社會保障支出以及薄弱學校的辦公教學設備購置等,教育費附加、教育相關支出、地方教育附加費的支出,提升了白城市的教育教學水平的提升,以及師資隊伍和教育硬件設施。
(二)財政教育投入穩定增長的確保
對于白城市財政教育投入穩定增長的確保,就需要加大財政投入,積極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第一,加大財政投入,要制定出以多渠道籌措教育經費,以政府為主的長效機制,積極爭取專項資金,提升經費的利用率;還需要配齊免學費和助學金的市級配套資金,切實保證收繳的學費不被挪用或者截留;第二,不斷深化教育改革,通過市場的運作,吸引社會資本參與教育,引導社會力量投資辦學,拓寬辦學的渠道,建立健全白城市企業和學校一體,行業和教育合作,共同的推進職業教育改革的創新機制;第三,強化政府統籌,白城市縣級政府,要將職業教育的發展,納入白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的整體規劃之中,要成立職業教育委員會,或者是領導工作小組,實行設備整合、師資整合、專業整合以及資產整合,實現資源共享。
(三)突出職教特色,明確辦學方向
對于白城市的職業教育而言,仍然處于“勞務輸出主導型”,其定位還不是特別的準確,服務地方的經濟還遠遠沒有達到,而職業教育應當以就業為導向,以服務為宗旨,找準學校在行業發展和區域經濟中的位置,以及確定辦學的目標,就是國家的教育部門所明確提出的。所以在今后的時期之內,白城市的職業教育應當向服務畜牧業、農業以及農村發展,還應當將之前已經有的專業進行鞏固,突出職業教育的辦學特色,更好地發揮服務地方經濟的功能,以及職業教育服務社會的功能。
(四)提升辦學質量,擴大招生規模
對于白城市的教育事業的發展,應當積極加大財政支持的力度,提升辦學質量,擴大招生規模。對于辦學質量的提升,要建立健全學習、教學等每一個方面的規章制度,要加強常規管理;還要樹立起“質量立校、人才強校、特色興校、依法制校“的辦學理念;要不斷提升教育隊伍的整體素質,加強職教隊伍建設;要重點培植一批骨干專業,加強特色專業的建設。對于招生范圍的擴大,要完善工學交替的培養模式,以及研究建立起更加靈活的彈性學制;要面向社區企業、農村,擴大招收進城就業勞動者、城鄉“兩后生”、復轉軍人以及在崗職工等。對于招生重點的明確,城鎮特困、農村初中畢業、貧困家庭的學生,就是高中階段招生工作的重點,要積極拓展招生渠道,全面加強職業教育的優勢宣傳,提升全社會對職業教育的認知度,擴大招生范圍,營造出全社會支持職業教育發展的濃厚氛圍。
結語
對于我們國家的教育事業的發展,應當加大財政的支持力度,從而更好地推動教育事業的良性發展,主要探究的是白城市的教育發展問題。盡管白城市的財政部門對教育事業發展的支持,主要用于職業教育、校舍改造、義務教育以及學前教育,但是其中最突出的是職教問題,并且針對問題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從中發現,財政支持力度的提升,可以較好地推動和促進白城市教育的發展。
參考文獻:
[1]中國農村財經研究會課題組,王樹勤,李軍國,宗宇翔.中國財政支農政策與體系的演變歷程[J].當代農村財經,2016(03):9-23.
[2]李曉玉,趙申苒,趙國祥.論近二十年來國家高等教育政策調整對中西部地方高校的影響[J].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02):15-24.
[3]畢會東.廣東省公共財政支持民辦高等教育的對策研究[J].浙江樹人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2016(04):10-15.
[4]蘇明.我國城鄉發展一體化與財政政策思路[J].當代經濟管理,2014(01):1-12.
[5]劉曉紅.我國農村學前教育發展中的問題、困難及其發展路向[J].學前教育研究,2012(03):30-33.
[6]樓繼偉.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 不斷開創財政事業新局面[J].中國財政,2015(04):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