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建設水平的提升,民生問題日益受到重視,企業作為重要的社會組織,承擔了絕大部分自然人的社會保障責任。在新的退休制度出臺的大背景下,作為我國社會保障中重要一環的養老保險基金管理,更加關乎每個人的切身利益,小到個人大到家庭和整個社會,其影響深遠。本文針對企業養老保險基金管理諸多問題展開討論,并結合實際,提出合理化建議和辦法,望保險界同仁共同探討提高。
關鍵詞:企業;養老保險;基金;管理
一般來講,企業養老保險繳納受到當地經濟發展水平、企業規模和正規化程度、員工的保障意識、企業自身的法律意識等因素的影響,整體水平參差不齊。近年來,隨著我國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和營改增新政策的施行,各級企業的負擔減少,相應的員工保障機制也出現了調整的空間。新時期,新的市場環境下,企業管理者和各級保險機構應該思考如何做好企業養老保險基金的管理工作。讓每一名員工,在為企業、行業創造價值的同時,得到更好的保障。
1. 企業養老基金管理現狀及成因
市場經濟發展到今天,企業的規范化程度已經越來越高,企業員工作為企業骨干力量,保障的好壞直接影響員工的積極性,我國人口眾多,職業人口龐大,養老金管理的科學性和普及性直接影響我國的民生建設。另一方面,由于我國經濟發展不平衡,各個地方對養老金繳納政策執行的方法存在一定的差異性,民眾滿意度也不同,出現了很多糾紛,影響企業綜合評價。
從企業的角度來分析,很多企業之所以沒有按時按量的繳納養老金,主要原因在于員工保障意識薄弱、企業經營不穩定和企業責任的不規范履行。第一,很多員工保障意識淡薄。在高額薪資的誘惑下,沒有要求企業繳納養老金,自身與企業的合作關系不明朗,企業掌握了較多的主動權,員工的被動條件較多。當企業認為員工不符合自身需求時,將員工開除,勞動關系沒有正式形成,養老金繳納也就成了空頭支票。這種變相的逃避義務的行為,在中小企業和私營企業中較為多見,員工利益基本得不到保障。第二,有些企業的經營者,本身的目的在于短期的經營利益,少則幾個月,多則兩三年,就會將企業解散。從利益的角度出發,如果繳納養老金,則會導致企業的經濟效益減少,增加人力資源成本。為此,經營者會以各種借口來避免繳納養老金,待自身的經濟目標達到后,就直接宣布破產、解散,或者直接裁員,導致員工利益損失。
2. 完善企業養老保險基金管理的對策
2.1 手段上嚴格管控,資金上專款專用
企業養老保險基金管理,必須在管理的手段上有所強化,減少各種不良問題的發生,積極推動企業養老保險基金管理走向良性循環。第一,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一定要堅持執行“專戶管理”。所有的養老金,都應該專款專用,所有的單位、個人都不能將養老金私自的挪用,一定要保證養老金的結余資金,保持在增值的狀態,而不是越來越少。第二,我國的企業養老保險基金管理,僅有少數的企業可以有效地理清資金,這遠遠沒有達到要求。今后,必須要將收取、支出兩條工作線路合理的設定,要根據相關的法律法規,對養老金的使用達到科學性、合理性進行規范。監管部門和保險機構,針對違規操作以及極端行為,必須披露,然后再通過法律法規進行懲處,要讓百姓看到國家的工作信心,之后才能在養老金的繳納上得到更好的成果。
2.2 健全法律,明確責任,狠抓落實
企業養老保險基金管理的實施過程中,有些問題之所以會積累較長的時間,在于養老保險繳納缺乏相應的法律法規支持,在責任的劃分上比較模糊。我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任何一項工作的執行,都必須將民生作為主導,特別是在社會保障層面,更不能馬虎大意。建議在今后的工作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出發:第一,所有關于養老保險的法律內容、條款、體系,都應該得到健全處理,要積極地開展社會調查實踐,了解到百姓對于養老保險的真正需求,不要總是寄托于網絡上的虛擬數字和各種書面報告,要積極地去采訪和調研,確保法律的執行,可以為養老金的繳納、使用等提供足夠的支持。第二,對于企業養老保險基金管理的糾紛、矛盾、沖突等等,有關部門必須出面解決,在責任的劃分上達到清晰的效果,減少民事訴訟官司的處理時間,達到又快、又好地處理效果,給民眾以信心。
2.3 積極推進養老保險制度層面完善
經過前幾項工作的執行,企業養老保險基金管理將呈現良性發展的局面,很多問題也有了解決的可能。但在未來的工作當中,業內人士還應將養老保險的操作辦法革新作為重要的工作目標。特別是養老保險的發放環節,一些問題仍然存在,如:很多退休企業職工養老基金仍由原企業操作,但目前企業因陷入困境或已經破產,養老基金已經無法繳納,其退休人員的養老金就得不到保障。所以,針對這類突出問題,必須改革現有的操作辦法,變“全額反映、差額結算、企業發放”為“全額上交、社會化發放”,把企業職工養老保險變為真正意義上的社會保險,使所有離退休人員老有所養,真正做到使企業放心,在職職工安心,退休人員舒心。
總結
本文對企業養老保險基金管理的現狀、成因及解決辦法做了粗淺的探討,更多的只是停留在理論層面,需要企業、相關機構和個人共同努力,在實踐中改進策略,運用科學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更多地關注民眾的真實需求,將民生工作落到實處。機構層面,相關部門的審查力度、干預力度需要適當的增加,國家也必須不斷的頒布健全的法律體系,確保相關內容在執行時,都可以達到有據可依的效果。另外,針對某些惡意欠繳的企業,需要加大懲處力度,以儆效尤。
參考文獻:
[1]王小耘.建立完善養老保險管理機制,加大企業養老基金征繳力度[J].科技與企業,2015,08:32+36.
[2]張晉梅.企業養老保險基金征繳與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經濟師,2014,09:71-72.
[3]李小冬.企業養老保險基金管理問題探討[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2,31:268.
作者簡介:
劉新穎(1974.09- ),女,高級經濟師,研究方向:養老保險基金管理與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