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瑩
摘要:我國部分縣級國有企業處于監管比較困難的階段,對國有企業進行有效監管也是政府監管的重要方面。但政府的監管范圍和監管權利的劃分尚處在不完善的階段,因此,國有企業和政府監管部門需要明確各自的權利和義務,在不損害我國公民合法權益的前提下進行國有企業的房產出租和監管活動。
關鍵詞:國有企業;房產出租;國資監管
國有企業屬于政府出資創辦的企業。從法律關系上來看,國有企業享有企業經營獲得利益的權利,在房產出租活動中享有自主權,但同時受到政府有關部門的監督和管理。而國有資產監管部門在企業決策過程中進行監督,保證企業的決策不會損害人民群眾的合法利益,同時享有決策帶來的收益。
1.國有企業與國資監管部門的權利義務關系
1.1我國國有企業享有自主經營權和決策權
國有企業屬于法律認可的法人,享有法人的權利,同時需要承擔法人的法律責任。公司享有法人財產權,即法人對出資人出資的財產享有使用、占有、收益和處分的權利,而出資人不能對其出資的財產享有上述權利。在國有企業中,國家屬于出資人,而企業本身屬于法人,在國有企業與國家之間形成了一定的法律關系。企業法人可以在不損害國家利益的前提下,通過合法的規定,決策公司的事宜,進行生產經營活動,對出資人出資的財產采取使用、占有、收益和處分活動,而出資人則無權對法人的這一行為加以干涉或制止,并無法享有上述權利。
1.2國有資產監管機構對管國有企業享有
投資人為了獲得最大收益對企業進行投資,在國有企業中,國家是國有企業的主要投資人,通過將資本投入國有企業進行生產經營,獲得最大收益。在投資人將資本外投的同時,投資人享有的權利發生了變化,投資人不再享有對投出資產的使用、占有、收益和處分的權利,而是轉變為享有公司的收益、參與公司經營管理的重大決策和決定公司高層管理人員的任免的權利。投資者通過將投入企業的資產轉化為股權成為公司的股東同時享有了參與企業制定方針政策和共享經營成果的權利。在《公司法》和《國資法》中,將國資企業的投資人做出管理權利與受益角色的區別,將其權利作為受益者的基本權利處理。
1.3國資監管部門享有的權利
國資監管部門享有決定企業經營方向和投資政策以及參與企業重大決策的權利。國家是國有企業的投資人,而國家的投資布局是為了實現經濟效益的高效,因此,需要國資監管部門對國有企業的運轉經營進行監督管理和整體方向的把控。我國國資監管部門的職責是對國有企業的運營和經濟狀況進行監督,調整國有企業的經營管理方向,協助企業制定經營戰略的方向,推動企業在行業中的發展,優化市場結構和資源配置情況,使國有企業在市場中有更強大的競爭力,帶動行業發展,實現國有企業的高效經營。因此,在國有企業房產出租活動中,國資監管部門在提高國有企業競爭力的前提下予以批準和監管是合理的。
2.國資監管部門實現對國有企業房產出租監管的有效措施
2.1國資監管機構引導國有企業制定經營方針
國資監管機構作為企業的出資人,依法享有參與企業重大方針政策的制定以及投資方向的決定的活動,但國資監管機構無法參與企業的直接生產經營活動,不能干涉企業的生產經營狀況。因此,國資監管機構可以在法律允許范圍內行使自己的權利,參與制定企業的計劃政策。在整體的戰略規劃中,國資監管部門可以對企業的整體經營方向做出引導,并研究分析市場經營狀況,分析企業的經營環境,從營銷角度對企業的生產目標做出調整。在制定具體的規劃和方針的過程中,國資監管機構可以借鑒現有經驗,了解企業的方針政策,制定國有企業房產出租的具體流程和措施,實現資源的高效利用,同時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能力。國資監管部門通過充分行使自己的股東權利,實現了有效的監管和引導作用,平衡了國有企業與國資監管部門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提高了國有企業的能動性。
2.2國資監管部門協助國有企業完善房產出租的相關政策
國有企業的生產經營方向主要是由具體的政策引導,因此,國資監管部門需要協助企業完善房產出租的有關政策,同時充分發揮參與企業重大方針決策的權利,完善企業的職能規劃和企業計劃。企業的決策管理部門機構制定企業相關政策,引導企業的發展方向,因此,國資監管部門要從管理層進行企業的引導。首先,國資監管部門要協助企業完善董事會和監事會制度,建立管理機構和監督機構,實現企業的高效運轉。通過董事會和監事會,國資監管部門能夠與企業內部實現工作的有效對接,及時了解企業的生產經營狀況,提出建議和決策,引導企業的發展方向。同時,國資監管還要協助企業建立有效的績效考核制度。國有企業的工作效率需要有專門的機制進行考核,通過考核評定,確定企業內部工作人員的生產狀況,并將工作績效量化,以此作為工資的制定標準。通過績效考核,能夠有效地調動員工的生產積極性,改善國有企業的生產經營狀況。
2.3明確國有企業與國資監管部門的監管流程
國資監管部門享有對國有企業的監督權利,但不得干預國有企業的具體經營生產活動,因此,明確國資監管部門的監督范圍是重要的監督工作。國資監管部門要制定規定和標準,對國有企業的生產經營狀況進行監督。同時,要讓國有企業了解監督工作的流程和標準,實現監督工作的公平化、合理化和透明化,只有這樣,才能解除監管部門給企業造成的壓力和束縛,使國有企業在競爭市場環境充分發揮自主性,實現高效經營。在監管工作之外,國資監管部門要對企業的生產狀況有一定的了解,將決策的權利充分實現,對于不合理的政策和方針予以修整,在監督權利允許的范圍內行使監督權,充分激發國有企業的經營活力,提升國有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參考文獻:
[1]徐紅宇.基層國資監管部門如何完善國有企業的有效監管[J].管理觀察,2015(21):118-119,122.
[2]陳志標.分類改革后國有企業治理機制與國資監管體制的完善[J].經濟研究導刊,2014(33):17-19.
[3]李森.國企類型化下國資監管改革的法律路徑[J].沈陽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8(5):41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