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霞+李停停+代赫萍+王巖
摘要:土地資源作為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給人們提供了生活及生產必需的原材料,怎樣讓農村閑置土地資源得到再次開發和利用,令未閑置土地資源獲得更充分的利用,同時令農村土地合理高效地進行流轉等,都離不開土地流轉這一有效對策,足夠的金融支持更是其重要保障。
關鍵詞:黑龍江農村;土地流轉;金融支持;研究與分析
基金項目:黑龍江省農村土地流轉金融創新研究(編號:201610245032)
由于社會經濟的迅速進步,目前黑龍江農村中出現了大量剩余勞動力,同時受經濟利益的驅使及生活壓力所迫,農村剩余勞動力迅速涌向城市,以往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已不能滿足當前社會經濟發展的基本需求。因此,集約化、規模化的土地經營模式才是實現我國農業現代化的必經之路。
一、黑龍江省農村土地流轉中出現的不足之處
(一)產權不清楚,無法利用土地進行抵押貸款
在法律層面上,對農村土地產權的歸屬問題仍未具有清楚的規定,并且法律要求農村土地使用權不能作為抵押物,如此一來便造成僅擁有土地使用權的農民無法利用土地進行抵押獲得銀行貸款,給農村土地流轉制造了不小的制度性麻煩。
(二)黑龍江省農村社保機制不夠完善
社會保障機制具體包含社會保險、社會福利、社會救助以及優撫安置、個人儲蓄積累保障等。現階段,該省農村剩余勞動力進城務工依舊受制于許多方面的要素,例如,能夠從事職業類型的局限性,薪資待遇不高的束縛,不被尊重的情況以及生活壓力巨大等現象,這就導致有些農民工寧肯在家過清貧的生活,也不愿意放棄自己的土地、背井離鄉去追求更高些的生活來源,土地是農民最基本的生產資料,放棄土地便等于放棄了農業耕作,更是放棄了自己的飯碗。
(三)農民對土地流轉的相關法律規范一概不知,基層組織對土地流轉管理缺失
因為基層農村組織對于土地流轉的措施缺乏足夠的宣傳力度,再加上農民群體的總體文化水平不夠高,對于有關政策的認識和了解不到位等原因,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土地流轉的順利開展,更影響到資金流向農村地區,進一步束縛金融領域在農村地區的普及和推廣。
二、黑龍江省農村土地流轉中金融支持的基本情況分析
(一)黑龍江省農村土地流轉中的金融支持不足的具體體現
首先,黑龍江省的金融行業總體發展水平較低,在國內金融市場當中的競爭力有限,特別是金融創新能力比較落后,盡管實現了穩定、持續的年增長,然而就服務水平來講遠遠滿足不了該省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金融行業為農村土地流轉提供充足資金支持的可能性。除此之外,地方性的金融組織數量不多,目前僅有江海證券、哈爾濱銀行及龍江銀行、陽光農業保險公司。地方金融組織及機構除了數量不多之外,也存在規模不夠大的情況,從而其影響力自然不強。
其次,黑龍江省農村金融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較多。具體而言,黑龍江省農村金融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主要問題如下所述:第一,不良貸款出現的數量巨大,并且不好回收。因為農業生產受到自然環境因素的影響非常嚴重,如此便導致農業貸款的風險性明顯提升,再加上金融機構基層工作者的風險控制能力及風險防范意識不強,使得農民信用度低、綜合素質不高、收入不穩定等問題凸顯出來,進一步會造成農業貸款還款的不及時、較高的違約率等情況,長此以往,金融機構必然對農民缺乏信任,因此金融機構自然而然會減少對農業信貸的投入。第二,本應投入到農村信貸的資金流向城市。考慮到農村較大的信貸風險,加上資金回收困難的狀況,很多地方金融機構不愿將貸款發放給農民,甚至農民自身的儲蓄存款迅速流向城市,造成用于農業生產方面的資金匱乏,對農村土地流轉的順利進行具有極大的消極作用。
(二)黑龍江省農村土地流轉中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的基本對策研究
1.加快對支持土地流轉的相關金融產品及金融形式的改革創新進程
要想更好地保證黑龍江省農村土地流轉的順利進行,就需要加強各金融機構的支持,這些金融機構可以合理借助微貸管理等先進科技,有效推廣可復制、低費用、易推廣的農村金融產品。按照農村金融服務的對象、領域特征、需求差異等,對顧客群體進行更加細致的劃分,主動研發能夠滿足農村經濟特征及農民消費行為的金融產品。另外,還應該主動擴大小額信用貸款及聯保貸款的覆蓋范疇,研究以“訂單+期貨”模式引導訂單農業的穩定發展;加快結算產品的改革,按照農村金融客戶的融資特征來不斷革新結算金融產品,研發出更適于農村金融用戶需求的結算工具,進一步提升農村用戶的結算效率,減少資金的在途費用,革新糧食流通信貸模式,支持糧食電子交易市場建設,支持創辦“糧食銀行”試點,盡可能縮減糧食流通所需的環節,提高農民的生活收入。此外,引導企業借助發行各種債券、信托基金等手段,對融資途徑進行進一步的拓展。
2.強化黑龍江省農村土地流轉中金融支持的政策保障
加強農村土地流轉金融支持的政策保障,有助于起到減少金融機構在農村進行作業環節中花費的資金,并且有效降低風險,提高回饋效率,同時抑制原本應當投入到農村信貸中卻流向城市的資金部分。一般情況下,我們可借助對農村信用機制、保險體制等的構建與完善措施來實現這一目的。此外,各級政府必須高度關注農村金融生態環境的構建,盡最大努力爭取營造出一個高效廉潔的政務環境、司法環境。經由“信用鄉村”、“信用農戶”等建設性活動的開展,對考核體制進行改革創新,同時建立守信獲益體制及失信懲罰制度,強化農村信用文化培育力度,把農民及個體工商戶納入到征信系統當中來,目的是為農村信貸風險管理提供參考。另外,加快農村企業信用機制的構建、對農村各經濟組織的信用評價等,都有利于為金融業與現代農業的互動發展提供重要保障。
參考文獻:
[1]魏書慧.黑龍江省農村土地流轉情況的調查與思考[J].統計與咨詢,2015(02)
[2]李維剛,李琪.基于城鎮化視角下黑龍江土地流轉問題探討[J].經濟研究導刊,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