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華 邢軼夢
(齊齊哈爾大學音樂與舞蹈學院,黑龍江 齊齊哈爾 161006)
當代舞《劉胡蘭》的藝術價值及創作特點
文 華 邢軼夢
(齊齊哈爾大學音樂與舞蹈學院,黑龍江 齊齊哈爾 161006)
舞蹈《劉胡蘭》是一部具有革命色彩的當代舞作品,根據英雄人物劉胡蘭的事跡改編。本文通過我對舞蹈《劉胡蘭》的學習過程和演出經歷的體驗,對作品的藝術價值、舞蹈結構、技能與創作等方面做出了細致的詮釋,從而深層次論述了當代舞的美學特征,使發展中的當代舞的美學價值和藝術取向得到具體論證,并以此喚醒人們對中國共產黨內心深處的情感,支持黨的領導,緊跟黨的步伐,永不叛黨。
當代舞;劉胡蘭;藝術價值;舞蹈創作
當代舞是20世紀50年代后的舞蹈創作和表演形式,注重舞蹈語匯的個性化,強調的是自我、自由和自然,是當今中國舞蹈重要的舞種之一。舞蹈《劉胡蘭》則是一部具有革命色彩的當代舞,該舞蹈通過肢體語言,表達了劉胡蘭的偉大英雄主義和內心堅定的愛國情感。她的表現形式貼近生活,貼近老百姓,符合中國人的思維習慣,有著強烈意境感,緊扣時代背景和人們的需求,演出后令不少觀眾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舞蹈中圍繞現實生活的場景,表現方式也十分生動、鮮明、具體,對動作的捕捉和人物情感的描寫也更加準確到位。例如,作品中劉胡蘭的人物造型:齊耳的短發,粗布的上衣和褲子,完全根據劉胡蘭真實的形象去塑造,也還原了當時劉胡蘭英勇就義的場域。舞蹈中人物情感的藝術再現,將劉胡蘭內心的情感表達得淋漓盡致,使人們的視覺審美和思想情感高度結合。通過對劉胡蘭真實生活的描寫和精神內質的體現,彰顯鮮明的時代性,豐富表現力,增強了感染力,煥發出時代的氣息,富含著一種激蕩人心的質樸力量。
當代舞《劉胡蘭》的創作,也印證了當代舞注重內心世界的細致開掘,在平凡樸實中去升華精神的生動與不凡,追求人物性格的個性化、平民化和生活化。在思維方式與審美思想方面對形、意、靜、氣、神等藝術理論的運用,著重表現社會主流的意識形態,強調運用各藝術之間橫向交叉來重組藝術符號,及時傳達當下的各類信息,并且根據內容塑造人物形象。尤其在藝術價值方面對中國傳統藝術魅力的張揚是中國當代舞走向“本土化”最重要的因素。
(一)題材與體裁特點
現實主義題材特點的作品《劉胡蘭》,是根據劉胡蘭事跡的真實寫照來創編的。劉胡蘭是山西省文水縣云周西村人,1945年進中共婦女干部訓練班,1946年被分配到云周西村做婦女工作,并成為中共候補黨員。故事發生在1946年12月21日,劉胡蘭參與暗殺云周西村村長石佩懷的行動中,劉胡蘭以她的高貴品格、革命氣節、英雄壯舉鑄就了光照千秋激勵后人的“胡蘭精神”。當時劉胡蘭是已知的中國共產黨女烈士中年齡最小的一個, 她憑著對人民的感情和對共產主義理想的堅定信念,在鍘刀面前堅貞不屈,視死如歸。她的精神、她的英明和天地共存,與日月同輝。刑場就是戰場,英雄斗志如鋼,昂首挺胸邁著矯健的步伐,向著烈士染紅的鍘刀走去,不怕流血,不怕犧牲,困難面前不低頭,敵人面前不屈服,為共產主義奮斗終身。
具有當代舞獨舞體裁的舞蹈《劉胡蘭》,通過獨舞的形式,塑造劉胡蘭真實的人物形象,把她堅貞不屈、不怕犧牲的偉大革命精神表現得淋漓盡致,同時還表達了她對祖國的熱愛,對中國共產黨的忠貞。從監獄里頑強同敵人拼搏,寧死不屈,再到為了祖國壯烈犧牲的決心,感動著所有人,每觀看一次這個舞蹈,都會使我的內心感到震撼。
(二)結構與技能特點
當代舞《劉胡蘭》主要是運用了當代舞結構的手段,把空間結構、時間結構、動作結構緊密地連接在一起,從而傳遞其中的意蘊。《劉胡蘭》的舞蹈中,動作多以跳、轉、翻為主,并結合地面的匍匐前進,以此來體現劉胡蘭被迫害時痛苦的情緒,舞蹈的情感也是分為三段來體現,從受刑到受刑前的美好回憶再到被用鍘刀鍘死后對美好生活的憧憬與向往,本作品不僅動作有一定的難度,情感也是發生了三次轉變,每一次的轉變都上升了一個新的高度。每一段都表達了主人公不同場域下的真實情感。
第一段表現的是劉胡蘭的英勇抗戰、寧死不屈的精神。這一段的舞蹈音樂較強,動作比較有力度,完成難度較大,巧妙地結合了跳、轉、翻等專業技術技巧。舞蹈中造型性動作較多,造型性的開場,雙手背后頭看向右上方,來體現寧死不屈的精神;被敵人迫害時,雙手抱肩頭向后仰,來體現堅定不移的決心。在這段的主題動作中,多為雙手握拳和雙臂緊握,來體現劉胡蘭堅定的意志和不屈不撓的愛國精神。例如,動作中,劉胡蘭在被敵人按押下彎腰艱難前行,她雙手緊握,雙臂死死相扣,即使身體被敵人所控制,但她堅定的意志誰都無法抵擋。本段舞蹈中,多用握拳以及造型性的動作為主,表現了劉胡蘭遭受傷害時的悲慘情形。動作與音樂的結合,把劉胡蘭的愛國精神表現得淋漓盡致。例如,表現劉胡蘭同敵人做抗爭時,音樂比較激昂,造型性動作與音樂的定點相結合,為表現堅定不屈的意念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以及在舞蹈中表現劉胡蘭被敵人按壓,艱難前行的情景時,音樂較為低沉,節奏較為緩慢,與劉胡蘭彎腰前行的動作正好吻合,更加突出了劉胡蘭的悲慘遭遇。
第二段講述了劉胡蘭對兒時美好的回憶,音樂減弱、舒緩,舞蹈的動作也優美、伸展,充分表現了劉胡蘭兒時的歡快、愉悅,同時也表達了她對中國共產黨敬愛與仰慕之情,以及對黨的崇仰忠貞。動作中含有跳躍、下腰及平轉,巧妙地結合在一起,流暢性較強。例如,伴隨著舒緩的音樂,舞蹈動作也優美舒展,平轉接甩頭,再接雙手背后昂首挺胸向前走,一連串的動作與音樂相配合,使觀眾的內心舒暢。再如,騰空跳躍,落地接滾地起,再接雙手攤開,單手捂嘴下腰,這一串動作雖沒平轉等動作流暢,但她的一起一跳,掀起了觀眾內心的波浪,讓觀眾在這舒緩的一段舞蹈中,不僅僅體會到了流暢,還感受到了內心澎湃。
第三段表現了劉胡蘭的壯烈犧牲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音樂舒緩,并伴有歌曲“我祈禱,天邊的大雁帶我飛向遠方,為什么極樂的世界里,也有悲傷,也有悲傷……”這一段也是情感極為豐富的一段,雖然劉胡蘭已經被鍘刀鍘死,但是編導又把作品延伸化了,把劉胡蘭未能來得及表達的情感一并延伸,利用地面艱難的爬行,來充分顯現出劉胡蘭意志的堅定、不屈不撓的精神。這段是整個舞蹈的高潮部分,也是最感人的部分,觀眾欣賞到這里的時候,從揪心的感覺到感動得淚流滿面。例如,表現劉胡蘭被鍘刀鍘死的動作,編導用一個快速向后下半腰,并控制半腰,再伴隨著音樂中巨大的雷聲,動作與音樂相結合,這樣的編排直擊觀眾內心,并為之震撼。再如,表現劉胡蘭永不放棄,在地面艱難爬行的動作中,加入雙手向前延伸,更加突出劉胡蘭奮力向前的精神,再加上音樂的低沉悲傷,把觀眾又帶到另外的一個情景中,與劉胡蘭感同身受她的悲慘遭遇和不屈不撓的堅定意志。
《劉胡蘭》這部作品,不同的情感表達都配有不同的音樂,起到烘托的作用,從而達到更好的作品效果。使觀眾跟隨演員,一同用心去體會劉胡蘭為國犧牲的偉大英雄事跡,震撼到人們的內心深處。
(三)人物塑造與服飾設計特點
作品《劉胡蘭》,是一部當代舞獨舞體裁的作品,該作品不是一個人高難技術的展示,而是個體生命有價值、有個性的存在,同時也是創作者與舞者個體生命的投入,是個體生命內在的自我獨白,是作為生命個體的人與世界的對話,從而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
作品《劉胡蘭》是根據人物劉胡蘭真實的造型所塑造,齊耳短發,粗布上衣,粗布褲子。我在表演劉胡蘭這個作品的時候,在原作造型的基礎上加以創新。原本我是長發,為了表演這個作品剪成齊耳短發,并用紅毛線繩在頭頂扎了一個小辮,從而更加突出劉胡蘭小小的年紀。該作品不僅在形象上真實塑造,還從時代背景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查閱有關劉胡蘭的英雄事跡,從內心去感受劉胡蘭所處環境,所受遭遇時的內心狀態。確保在完成整個作品時,更加生動、形象地將人物特點、人物英雄事跡表達得淋漓盡致。
作品《劉胡蘭》的服飾既不漂亮,也不華麗,原創作品中選用粗布,而我表演的服裝上有所創新,上衣選用棉麻料子,褲子選用棉布料子,這樣更能與劉胡蘭的時代背景相符合,對作品的表演有巨大的作用。在服裝的設計中,上衣的袖子稍作改動,把原來的直筒袖改為七分袖,這樣的修改增強舞臺上的肢體效果,例如伸胳膊等動作,七分袖把胳膊修飾得特別纖長。并在上衣別襟部分加入小碎花的布片,縫成補丁狀,這樣也能體現出當時人們生活的狀態。服裝的褲子上也稍作改動,用紅色的記號筆在褲子上畫出血一樣的印記,還原劉胡蘭遭敵人迫害的情形,突出展現劉胡蘭不畏困難、不屈不撓的愛國主義精神。
(四)創作技法和創作理念
創作技法采用當代舞獨舞的表現方式,表現手法為“真實再現”,或視為一種“準確地展現生活”的基本創作傾向。該作品從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人物情感的追溯,多界面、多層次地展現,貼近普通百姓的生活,表達了當代人民的生活和平凡的人物,體現了精神的不凡和生動,最大限度地豐富表現力,增強了感染力,煥發出時代的氣息,容易理解,注重內心世界的細致開掘,在平凡樸實中去升華精神的生動與不凡,它追求人物性格的個性化、平民化和生活化。
該作品從點、線、面的技法入手,加入了跳、轉、翻的技術技巧,更加形象生動地表現了人物內心的情感波動。舞蹈開端,運用面的創作技法來體現,激昂的音樂、鏗鏘有力的動作,使觀眾一下子進入到情景中來,幾個代表性的動作,彎腰雙手背后,艱難前行,形象地再現了劉胡蘭被敵人虐待的真實場景,使觀眾特別直觀地去理解人物內心的情感。抒情部分采用線的創作技法,整套動作干凈連貫,與優美的音樂相結合,讓觀眾跟隨舞者一同進入舞蹈中,去感受內心的那種感動。高潮部分運用點的創作技法,再伴隨著音樂里邊的雷聲,使觀眾視覺和聽覺達到統一,深層次地將情感傳達到觀眾的內心。
該作品的創作理念是根據劉胡蘭英雄事跡的真實寫照來創編的。一方面緬懷小小年紀的劉胡蘭這一壯舉,另一方面通過當代舞《劉胡蘭》這種表現方式,直觀再現了劉胡蘭當時所處的環境、所承受的痛苦。使觀眾內心感到敬佩并有所反思,感恩美好生活的來之不易,感恩祖國的偉大,人民才能富強。為了祖國的發展,新一代的我們要心懷感恩之心,刻苦學習,努力奮斗,堅定為中國共產黨奮斗終身的決心。
《劉胡蘭》是一部具有革命色彩的當代舞獨舞作品,整個作品表現的是少年英雄劉胡蘭英勇對敵、壯烈犧牲的故事,我一直有一顆對英雄崇拜的心,在選擇畢業劇目時,毅然決然定下這支舞蹈。《劉胡蘭》舞蹈的服裝既不漂亮,也不華麗,但是我喜歡它動作的灑脫,以及情感飽滿的體現,這些都深深打動我的內心,每一次看這個舞蹈,都有不同的感受。為了更好地從形象上表現劉胡蘭形象,我把頭發剪成了短發,這樣更能與劉胡蘭的體貌特征相似,更好地塑造人物的形象,從而達到理想的藝術效果。
《劉胡蘭》這個劇目,那種抑揚頓挫、灑脫的情感轉換也可以使我自身舞蹈素養的積累,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劉胡蘭》動作灑脫,不受束縛,情感表現豐富,是一種抽象的美,也是極容易被大眾所接受的,但是,這種表面呈現的美并不能滿足人們對內在靈魂的追求。舞蹈《劉胡蘭》不同于其他當代舞,是紅色革命年代的題材,表現的更多地是內心釋放出來的內在情感和給人們內心震撼的感受,并且具有一種獨特的感染力,用肢體語言來表現人們在創造現在美好生活時受苦受累、忠貞不屈的精神,讓人們從內心真正感受到美好生活的來之不易。主人公劉胡蘭那顆對黨和國家堅貞不屈的心,和她在敵人面前無所畏懼的精神,值得我們深深地敬佩和學習。如果沒有像劉胡蘭這樣的英雄存在,就不會有我們的現在,更沒有現在的美好生活,我們正在享受著英雄們勝利的果實。通過對《劉胡蘭》這個劇目的藝術價值和創作特點的分析與闡述,更深層次了解作為黨員所應表現的革命精神,并且努力學習她的精神,激勵自己前進,為黨和人民做貢獻,并為黨的事業奮斗終身。
[1]王克芬.中國近代當代舞蹈發展史[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9.
[2]葉進.當代舞蹈精品聚焦[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8.
[3]江東.中國當代舞[M]. 北京:新星出版社,2007.
[4]慕羽.中國當代舞創造與研究[M]. 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2009.
[5]林君桓.當代舞蹈美學[M].福州:海峽文藝,2003.
J722
A
文華(1967-),女,齊齊哈爾大學音樂與舞蹈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從事舞蹈教育學與民族舞蹈研究;邢軼夢(1992-),女,齊齊哈爾大學音樂與舞蹈學院,2014級在讀碩士研究生,從事舞蹈教育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