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昌魁 王光華 林麗紅

摘 要:在工業企業中,對蒸汽產生的凝結水進行回收,是一種非常重要的節能措施。但在實際工程設計中存在割裂系統、設備選型和系統不匹配等諸多問題,造成凝結水回收系統不能完全發揮作用,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大打折扣。本文基于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創新地提出了凝結水回收系統應包括收集儲存輸送、處理和利用等三個部分,對目前凝結水回收系統的設計工作中經常出現的問題進行了分析,有針對性地從工藝安全、就地利用、梯級利用、統籌規劃、負荷平衡等方面提出了應對策略。
關鍵詞:凝結水;回收系統;設計;問題分析;對策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7.01.012
0 引言
在工業生產中,蒸汽作為一種重要的能源,有著非常廣泛的應用。蒸汽在相變時可以放出巨大的潛熱,用來加熱物料,促進物料的化學反應或物理變化;也可以利用蒸汽的壓力能,推動汽輪機或其他動力設備做功。在釋放出潛熱后,蒸汽由汽態轉化為液態,這些液態的水就是蒸汽凝結水,一般簡稱為凝結水。凝結水具有一定的顯熱,特別是溫度較高的凝結水,其蘊含的熱能是相當大的[1],如120℃的凝結水,和25℃的常溫水相比較,大約7t的凝結水和1t低壓蒸汽的可利用的熱能相當,所以對凝結水的回收利用具有必要性。隨著節能減排意識的逐漸深入,現在項目建設中,大多會設計凝結水回收系統作為一種節能措施。但由于目前凝結水系統的設計中涉及到工藝、熱工、暖通、制冷、給排水、水處理等多個專業,運用到工程熱力學、流體力學和傳熱學等多方面的知識,尚未形成設計規范和統一的技術要求,往往各做各的,無法統籌考慮,產生了凝結水高質低用、管道“水擊”、閃蒸汽無法利用、系統憋壓等諸多問題,致使凝結水回收系統無法有效地發揮作用。
1 凝結水回收系統的界定
根據一般系統論創始人貝塔朗菲的定義,系統是“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諸元素的綜合體”[2]。作為一個系統,凝結水回收系統應包括諸多功能單元,可以從兩個層次來描述:從狹義上,是指凝結水的收集、儲存和加壓輸送,這也是目前大多數文獻和從業者對此的理解;從廣義的角度,凝結水回收系統應包括收集儲存輸送、處理和利用,即除了狹義上的范圍,還應包括凝結水的處理和利用單元。因為凝結水回收來是為了利用的,但往往由于回收的凝結水達不到利用的水質標準,需要進行深一步的凈化處理,這樣回收→處理→利用,就組成了一個有機的系統。
2 目前設計中存在的問題
2.1 只注重設備,不關心系統
對于凝結水回收系統,有些設計師在設計時往往會片面地注重設備的配置和功能,卻幾乎很少關注相對應的系統,不深入研究上游的用汽設備和下游用水點的工作特點,造成設備和系統不匹配,整個凝結水系統運行不良,進而影響設備的運行效果。如某工藝裝置有多臺用汽設備,即多個凝結水疏水點,操作壓力差別較大,卻要求進入同一回收管路,造成低壓凝結水無法匯入總管。還有的回收點有大量閃蒸汽,需要外送到其他用汽設備,但設計時沒有考慮,只能直接外排到大氣中,造成資源的浪費和環境的污染。還有的沒有考慮凝結水回收設備的背壓,造成疏水閥工作背壓過高,排水不暢,影響上游的用汽設備的加熱效果[3]。需要把用汽設備、疏水閥(或調節閥)、凝結水管線和回收設備等作為一個整體,統籌考慮,詳細計算出各種工況和運行狀態,方可選出合適的回收設備。
2.2 設備選型和系統工作特性不匹配
傳統的凝結水設備選型往往是不考慮凝結水的溫度,均采用開式回收系統[4],對于高溫凝結水系統,造成閃蒸汽或揮發汽散逸到大氣中,既造成了熱能的浪費,還造成一定的熱污染,廠區到處冒汽,和目前 “清潔生產”的導向背道而馳。而且還會造成凝結水的水質降低,無法直接利用。還有的項目中,采用動力機械泵對凝結水進行加壓,但提供的作為動力介質的蒸汽或壓縮空氣壓力較低,根本不能提供足夠的揚程,造成凝結水無法輸送。隨著技術的發展,目前大多選用閉式回收設備,該設備無乏汽排放,避免了以上問題。但并非所有的回收系統都可以采用閉式回收設備,對于壓力非常低的凝結水,是無法使用的。因為閉式凝結水回收罐內有一定的壓力,即使采取控制壓力的措施,也可能會影響提高疏水閥的工作背壓,進而影響上游用汽設備的連續疏水,甚至會影響工藝設備的運行效果。
2.3 凝結水輸送壓力不平衡
對于大型石化、化工等企業,設計單位往往采用集中式凝結水回收系統,這樣可以降低運行費用,提高管理水平。但也有一定的弊端,因為各工藝裝置的用汽壓力不同,外送的凝結水壓力也往往有較大區別,且并不是外送壓力高的位于凝結水回收主管的遠端、壓力低的位于近端,在實際運行中往往會出現水力不平衡的問題,造成壓力低的凝結水無法進入回收主管。有些設計單位就硬性規定所有凝結水回收點出界區壓力一致,這個壓力值一般是按照最不利的情況來考慮的,但這樣就產生另一種情況:回收設備中的凝結水泵大多數選的揚程較高,造成初投資的增加,且實際運行中大多在低效率區間工作,如果不采取電機變頻調速或調節閥控制,還可能會造成電機過載。
2.4 凝結水回收管道設計問題
高溫凝結水在輸送過程中,各點的運行壓力應從輸送管道的末端計算,而不是從起點計算。工作點壓力:P=Ps+Pe+gh+
Ps:管道的阻力,包括局部阻力和沿程阻力。
Pe:末端接受設備的工作壓力。
h:該點到管道末端的高差,如果末端標高低于該點,則h值為正,否則為負。
ρ:凝結水的密度。
ν:流體速度。
對于高溫凝結水(>100℃),在輸送過程中,當某點的工作壓力低于該凝結水溫度對應的飽和壓力時,凝結水就會在管道內閃蒸,一部分是液體,一部分是汽體,形成了汽液兩相流。在某些凝結水回收系統設計中,沒有考慮高溫凝結水的兩相流,設計的管道管徑過小,致使凝結水無法順利流通;還有管道設計的彎頭過多,在彎頭處容易形成“水擊”現場,造成管道震動和異響,嚴重的還會損壞法蘭間的墊片,造成泄露,進而造成更大的破壞和損失。
2.5 利用方式不合理
目前存在諸多凝結水利用方式,但大多存在著弊端,只考慮利用水,沒有考慮利用熱,其實對于凝結水來說,熱能的利用價值要高于水的回收利用價值。
3 凝結水回收系統設計的應對策略
3.1 優先就地利用
凝結水回收作為一項節能措施,應優先考慮就地利用。凝結水蘊含著大量的熱能,也是品質相對較高的工業水,且大多數工藝裝置需要蒸汽、除鹽水或除氧水、工業水等,如能用凝結水代替部分負荷,可以減少新鮮蒸汽或水的制備和輸送費用,將是一舉多得。各裝置產生的凝結水盡量在本單元內利用,可以根據工藝設備需求副產閃蒸汽用于物料加熱,以及設備、管道和儀表伴熱等,水質較好的凝結水也可代替除鹽水或除氧水供工藝設備使用。確實無法利用的或不能完全利用的,再考慮外送。就地利用可以降低輸送管道、設備的投資,節省運行費用,同時也方便維護和管理。
3.2 保證工藝安全
工藝裝置的運行安全是凝結水回收系統設計的首要原則,不應本末倒置,為了節能措施影響工藝裝置的安全穩定運行。對于利用凝結水作為熱源或水源的裝置,應設有備用應急措施,以防凝結水無法供應,啟動備用方案,不影響工藝裝置的連續運行。有些工藝設備的疏水壓力較低,就要采取措施控制凝結水回收罐內的操作壓力,不得“憋壓”,影響工藝設備的連續疏水。凝結水回收系統管道設計時,要進行水力計算,防止某個支路的凝結水無法進入主管道。同時要考慮電動凝結水泵的防汽蝕措施,可以采用引射增壓的方式,提高設備的NPSHa(有效汽蝕余量),使NPSHa和凝結水泵的NPSHr(必需汽蝕余量)的差值大于設計規定值。
3.3 余熱梯級利用
對于高溫凝結水來說,如果直接回收,在輸送過程存在汽液兩相流、水擊等問題,在后端的凈化處理和利用上也存在著問題,需要把溫度降低到一定的范圍內。
可以采用多級閃蒸,并通過蒸汽噴射器、水汽引射器、溴化鋰制冷機、吸收式熱泵、換熱器等設備,結合其他用汽設備的工藝需求,把凝結水溫度逐級降低,做到高質高用、低質低用。如對于170℃的凝結水,可以采用如下流程:高溫凝結水先輸送到一級閃蒸罐,產生0.4MpaG的飽和蒸汽,輸送到低壓蒸汽管道;一級閃蒸罐內的中溫凝結水輸送到二級閃蒸罐,閃蒸壓力為0.05-0.1MpaG,由于壓力較低,不方便利用,這部分閃蒸汽可以通過蒸汽噴射器增壓后,再輸送到低壓蒸汽管道;二級閃蒸罐內的低溫凝結水流入凝結水罐,會同其他低溫凝結水,通過凝結水泵加壓,輸送到余熱回收單元,熱回收設備可以是溴化鋰制冷機、吸收式熱泵或換熱器等,降到設計溫度以下,進入凝結水精處理裝置,經過除油除鐵除鹽等過程凈化處理,檢測達到高壓或中壓鍋爐補給水水質要求,可以輸送到除氧器或其他用水設備,代替除鹽水,可以提高水的循環利用率,減少除鹽水站的設計負荷和投資規模,更重要的是,把熱能基本上全部利用,提高了能源的利用效率,真正起到節能減排的效果。
3.4 廠區統籌規劃
蒸汽系統在工業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在煉油、石化等企業中的消耗量是僅次于電能,在部分行業中蒸汽甚至能占到公用工程總消耗量的40%及以上。把蒸汽系統和凝結水回收系統規劃設計好,對于企業節能減排、降耗增效,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5]。在設計時,工藝、熱工、暖通、水處理等各專業要加強溝通,廠區統籌規劃,做好物料平衡和熱平衡。對于各工藝裝置要統計好最小、操作、最大負荷,工作運行情況,并結合總圖布置,規劃出最佳的凝結水管道走向、管徑、運行壓力、運行溫度、凝結水站布置位置等,做好凝結水回收設備、處理設備和余熱利用設備的選型,從源頭抓起,避免前期考慮不周,后期改動較大,造成系統水力失調,運行費用較高,經濟效益大打折扣。
3.5 冷熱負荷平衡
在部分項目中,為了方便凝結水的輸送,需要對凝結水進行降溫。由于大多石化、化工等行業的企業熱負荷多,冷負荷少,在傳統的設計方案中,有些就采用空冷器,或循環水冷卻,這部分熱能白白浪費掉,還需要多消耗電費,后一種方式還增加了冷卻水站的負荷。建議在設計中,可以結合暖通等專業的意見,用凝結水作為熱源,通過熱水型溴化鋰制冷機制備工藝或建筑空調用冷凍水;對于需要外購蒸汽的企業,可以采用二類吸收式熱泵,提取凝結水的熱能,制出壓力為0.3~0.5MpaG的低壓蒸汽,代替部分新鮮蒸汽,以減少外購蒸汽的消耗量,降低企業運行成本[6]。盡量不要用循環冷卻水、空冷器來冷卻降溫,以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4 結論
在工業企業的凝結水回收系統設計中,要在保證工藝安全的基礎上,因地制宜,各專業充分溝通,統籌規劃,充分利用新技術、新設備,把凝結水的熱能和水資源充分利用,節能減排,降耗增效,一套設計合理、運行穩定的凝結水回收系統,可以有效降低企業的運行成本,增強企業的盈利能力,提高企業的競爭力;同時減少了燃料的消耗,降低了CO2、SO2和粉塵的排放,提高了水資源的利用效率,具有良好的社會效益,維持社會可持續發展,發展循環經濟,造福社會,澤被后生。
參考文獻:
[1]寇超美,雒小坤,雒新峰.生產用汽凝水回收存在問題及解決方法[J].西安航空技術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2(03):66-67.
[2]于玉林.基于系統論:對"審計免疫系統"的認識[J]. 會計之友,2010(25):9-13.
[3]鐘新慶,曹忠信,戴志軒.冶煉廠儲槽蒸汽加熱系統疏水問題研究[J].通用機械,2013(04):68-71.
[4]鄭海莼.凝結水回收系統的分析比較[J].煤氣與熱力,2002(03):285-286.
[5]楊浩.熱力系統凝結水回收系統工藝[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1(06).
[6]史路.大型石化企業蒸汽動力系統的優化策略[J].能源工程,2015(01):64-68.
作者簡介:劉昌魁(1976-),男,碩士,副總工程師,主要從事研究工業企業蒸汽系統節能、高溫凝結水回收和處理系統、工業換熱和冷卻系統,承擔濟南市科技計劃項目(企業自主創先類,編號201201134)一項,授權發明專利一項,實用新型專利八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