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學海(海南省司法廳廳長)
打造海南特色的“一站式”綜合法律服務平臺
鄭學海(海南省司法廳廳長)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特別是習總書記2013年視察海南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落實省第七次黨代會精神,推動海南新一輪改革、開放和發展,省委在全省開展“大研討大行動”活動。海南省司法廳根據省委的部署,堅持以問題為導向,認真梳理司法行政工作在發揮職能作用方面存在的思想障礙、體制障礙和制度障礙,并就司法行政工作在建設美好新海南中如何充分、有效發揮職能作用進行積極探索。
司法行政機關承擔著法律服務、法治宣傳和法律保障的職能,與偵查、審判工作的事后救濟不同,司法行政工作著眼于事前引導行為、事中調節社會利益、事后修復社會關系,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事前預防、事中調解、事后矯治,其職能貫穿于法律事件全過程,在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加強民主法治建設、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中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自海南建省以來,海南司法行政工作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在增強群眾法律意識、引導群眾依法解決訴求、預防糾紛、及時排查化解社會矛盾、消除安全隱患、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等方面,創品牌,求發展,取得了明顯成效,受到省委、省政府和司法部的充分肯定。但工作中依然存在的一些體制機制性障礙,使得司法行政的職能作用不能得到充分、有效發揮,這些問題如得不到有效破解,將無法助力美好新海南的建設。
(一)司法行政職能呈碎片化、條線化狀態。司法行政具有監獄、戒毒、律師、公證、基層法律服務、法治宣傳、人民調解、法律援助、司法鑒定、社區矯正、安置幫教等十多項職能,相對于公安、檢察、法院系統程序化、建制化的流水作業來說,司法行政職能比較松散,具有“兵種復雜、層多面廣、條塊交織”的特點,業務門類較多,職能部門之間的業務銜接不明顯,工作程序上的關聯性不強,除了本系統自身人員,其他人對其職能很難全面了解,這就導致三種結果:一是社會的不了解致使其職能作用很難有效發揮;二是由于法律服務需求者對法律服務種類沒有一個總體概念,不了解法律服務的具體類別和功能,以致在遇有法律問題時,不能根據其需求選擇所需法律服務;三是法律服務的供、需、管三方信息不通暢,需求方“盲目尋醫”,供給方“到處尋食”,管理方不能“對癥下藥”。
(二)法律服務資源分配不均衡。長期以來,海南省近90%律師和律師事務所主要集中在經濟發展較快、法律服務需求量大的海口、三亞地區,其他市縣特別是經濟欠發達地區數量很少,難以滿足基層老百姓的法律需求。對此,海南省司法廳將“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寫入新修訂的律師執業條例,以限制在海口、三亞兩地設所,但律師職業資源分布是受市場調配的,僅依靠行政命令收效甚微。
(三)部分法律類專業人員量少質弱。公證行業,自建省至今,經過十五年的艱難發展,目前全省僅有執業公證員87人,其中具有法學專業背景的只有56人,而通過司法考試的不足20人。全省現有司法所223家,專項編制人員387人,平均每所1.7人,而司法所承擔三大職能、九項任務,其中司法所工作人員中就負責參與調解民間糾紛、開展法律援助工作具有法學專業或者通過司法考試的鳳毛麟角,難以滿足海南省800多萬人民群眾的法律需求。
(四)監管工作不到位,法律服務工作未完全獲得廣大人民群眾的認可。律師、公證是貼近民生,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法律服務工作,盡管我們的律師、公證員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有的甚至是純義務性的,如我們的法治進鄉村,另外社會上一些反響重大的事件,都有律師、公證員的積極助力,但由于少數人的服務質量、服務態度欠佳等問題,社會對律師、公證員的評價、信任度不高,這極大地影響了律師、公證事業的發展。
(五)司法鑒定、社區矯治管理工作存在法律制度方面的缺陷。法律法規對部分司法鑒定事項未規定統一登記管理,因此這類鑒定存在多頭管理問題,而各管理部門的職能定位和管理權限又不明確,造成執業監管漏洞。社區矯正是一種非監禁刑,在對社區服刑人員實施監督管理時需要采取強制措施,應當由專職人民警察執行,而目前實際由司法所承擔這項工作,司法所并未配置專職人民警察,故執法用警問題成為影響社區矯正工作的突出問題。
(六)監獄、戒毒工作在體制機制方面存在諸多問題。監獄、戒毒經費保障相對不足,民警主要精力用在了企業生產和勞務創收上;“警囚比”偏低;戒毒管理工作體制不順,導致多頭管理、銜接不暢;刑滿釋放人員、戒毒期滿人員回歸社會的工作流轉不順,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社會教育戒治體系,等等,諸多問題,導致重新犯罪率和戒毒復吸率居高不下,對社會治安影響很大。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全面依法治國的戰略要求,讓執法者始終秉承法治思維和法治理念依法行政,讓廣大人民群眾知法、懂法,均等地享有法律服務,享受法律所帶來的公平與正義,是司法行政工作的應有之義。對影響和制約司法行政職能作用發揮的體制機制性問題,要跳出原有的思維模式,強化特區意識,創新管理機制。為此,海南省司法廳以“大研討大行動”活動為契機,積極探索利用科技手段,打造“一站式”綜合法律服務平臺,以破解體制機制性障礙。
(一)“一站式”綜合法律服務平臺的總體設計思路。基本思路是整合法律援助、人民調解、法治宣傳、法律咨詢、社區矯正、安置幫教、律師公證、司法鑒定、司法考試等與人民群眾密切相關的司法行政各項服務職能,構建起“一個窗口受理”“一站式辦公”“一條龍服務”的“超市”式綜合法律服務平臺,使老百姓遇到了法律方面的問題都可以到這個平臺尋求幫助,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便捷高效的法律服務。
總體架構是立足“法律事務咨詢、矛盾糾紛化解、困難群眾維權、法律服務指引和提供、法治宣傳、服務評價投訴、特殊人群服務管理”的平臺建設定位,構建綜合法律服務實體平臺、“12348”綜合法律服務熱線平臺和綜合法律服務網絡平臺三大平臺。
實體平臺是網絡平臺和電話熱線平臺的“實體店”,涵蓋司法行政統籌提供的各類法律服務,并集管理、服務、監督于一體。實體平臺縱向有省、地市、縣區、鄉鎮和村(居)委會五級,依托現有的法律援助平臺加以改造。開設“海南省法律服務網”網絡平臺,網絡平臺是實體平臺和電話熱線平臺的“網店”。這個平臺是集網站、微博、微信、移動APP等優勢為一體的“淘寶網”式的網上法律服務大廳,具有與實體平臺一樣的職能。升級改造的法律援助熱線“12348”為綜合法律服務熱線平臺,設立一體化呼叫中心系統,省域內可以直接呼叫接入,統一前臺受理,并與互聯網平臺互聯互通。
(二)法律服務平臺的運行機制。“一站式便捷服務、一攬子解決問題、一體化管理運行”“一號接入、集中受理、分類處理、統籌協調、各方聯動、限時辦結”。依托“互聯網+”和云計算將線下法律服務資源擇優架構到線上,建立線上線下、網上網下“7×24小時”全天候服務模式;通過電話平臺和網絡平臺縱向串起五級實體平臺,橫向對接“110”“12345”政務熱線及其他教育、勞動、環保等公共政務平臺;網絡平臺建立數據分析中心,根據權限掌握分析平臺各類咨詢和服務數據,為相關部門提供決策參考。
一是解決長期以來法律需求者盲目“求醫”的問題。通過搭建綜合法律服務平臺,整合司法行政提供的各類法律服務職能,打造“綜合法律服務超市”,實現“菜單式”供給、“訂單式”服務。法律需求者能夠通過平臺全面了解法律產品種類、功能,了解專業人員的專業特長、能力水平以及個人品德等,從而根據自身需求到平臺上“淘寶”法律服務,避免專業信息不對稱造成的職業欺詐和社會的負面影響。
二是緩解法律資源分配不均衡、人員編制不足的問題。平臺會按照一定的條件和標準,從全省法律服務機構和服務人員中選定一批律師事務所、公證處、司法鑒定機構、法律援助中心等實體法律服務機構入場作為法律服務主體,請其中的優秀律師、公證員、司法鑒定人、人民調解員等在網絡平臺上以真實身份代表所在機構向群眾提供法律服務,法律需求者只要進入平臺,就可以打破區域限制,均等享有優質法律服務資源。
三是滿足人們對法律服務精準化、便捷化的需求。隨著科技的進步,不斷創新的科技產品讓人足不出戶就可以享受購物的樂趣,一部手機就可以暢游中國,極大地提高了人民幸福指數。本平臺的創建,就是希望通過網站、微博、微信、移動APP等新媒體不斷創新法律服務途徑,豐富法律服務產品,完善供給方式,讓海南老百姓只要撥通一個電話、登錄一個網站、走進一個大門,就能“一站式”解決“一攬子”法律問題,獲得最大程度滿足感。
四是完善法律服務的監管工作。綜合法律服務平臺會根據服務項目,分門別類地建立法律服務標準體系、質量評價機制、監督機制、失信懲戒機制等監管體系。依托平臺,百姓可以及時對法律服務機構和服務人員的服務質量和服務態度等進行評價、投訴;司法行政管理部門可以有效進行監管,對存在問題及時查處和懲戒,變“被動接案”為“主動上門”,倒逼司法行政各項主業向服務型、實戰型轉變。
五是促進法律服務質量的提升。平臺將各項法律服務提供者的資質、收費標準、專長和服務流程全部公開,通過法律需求者對服務者的“選購”,優勝略汰,倒逼法律服務者自覺提升服務水平。同時,平臺建立的司法行政案例庫,可以引導法律服務者遇到爭議較大案件時,以過去典型案例為參照,優質、高效地開展工作。
六是有效彌補監獄、戒毒、社區矯正、司法鑒定工作因體制性障礙造成的短板。通過平臺,能夠實現同公、檢、法及政府各職能部門的互聯互通,司法鑒定可以依托平臺與各管理部門協調對接,推進司法鑒定信息共享和良性互動,明確職能定位和管理權限,彌補執業監管漏洞。社區矯正可以依托平臺與政法綜治部門及監獄、戒毒所緊密協作,通過延伸監管的方法克服制度設計上的缺陷。監獄、戒毒部門可以依托平臺的大數據和云計算收集加工重新犯罪的罪犯和復吸人員詳盡的個人信息,并通過對這些“大數據”的深入分析,提升教育戒治水平;可以依托平臺多位一體的聯動協作機制,完成刑滿釋放和期滿戒毒人員與社會的無縫對接,充分發揮教育矯治的延伸功能。
七是推進法治宣傳工作。可以依托平臺建立“司法行政案例庫”“說法園地”等,有效完成司法行政部門“誰執法誰普法”和“誰服務誰普法”的普法任務;可以依托平臺,由法律專業人在線提供法律服務,轉變以往“灌輸”式的法治宣傳為“交流互動”式,增強了法治宣傳的針對性、有效性,實現普法工作的精準化;可以依托平臺與各執法部門的互聯互通、數據共享,建立協調、督導機制,確保“誰執法誰普法”任務落實到位。
綜上所述,我們積極探索打造“一站式”綜合法律服務平臺,其目的就是希望通過豐富法律服務產品,創新法律服務供給體制機制,建設覆蓋城鄉社區、滿足各領域各層次需求、體現公平正義價值追求的法律服務體系,讓人民群眾、各類社會主體在需要時都能獲得普惠、精準、及時和有效的法律服務,解決百姓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不斷讓海南人民增強獲得感、幸福感。
(見習編輯:辛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