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獻忠
加快建設全球互聯網應用創新中心
□聶獻忠
基于互聯網應用的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制造方式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是推進經濟轉型的主打方向,不同主體間的協同創新、全面創新及萬眾創新是實現成功轉型的關鍵動力。發揮現有的創新優勢和互聯網基礎,浙江有條件成為全球互聯網應用的科技創新中心
建設富強浙江,必須率先建成創新型省份,全面擁抱互聯網,加快推進互聯網應用創新成為推動經濟中高速增長和產業高端化發展的主引擎,成為全國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的引領和支撐。為全面推進基于互聯網應用創新,必須以建設全球互聯網應用創新中心為目標,進一步加快培育創新主體、營造創新環境、提升創新服務和優化建設創新平臺,加快突破形成合力,建立完整的系統化創新體系。
高速發展的互聯網行業加快了浙江先進制造業轉型發展,也為浙江服務業質量的提升注入新生命力?;诨ヂ摼W應用的全面創新是推進浙江經濟轉型穩步發展的重要基礎,尤其是包括基于互聯網應用的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制造方式創新以及基于互聯網應用的商業模式創新。在基于互聯網技術與應用的基礎上,企業全面拓展形成全新的數字化服務和商業模式;生產制造上下游企業增強創建數字融合市場;企業大力采用云計算、數據分析、射頻識別技術和產業互聯網等新技術提高生產經營效率。在互聯網社會,全面創新與協同創新、萬眾創新一起將會越來越重要。
近年來,浙江通過推進“四換三名”加快互聯網應用創新,著眼于互聯網應用的四大創新,重點推進基于互聯網應用的產業轉型與創新發展,互聯網應用的城市轉型與智能發展和基于互聯網應用的社會轉型與智能服務,成效顯著。在主要傳統行業與領域,形成一批能引領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商業模式創新和協同制造方式創新的示范型企業,部分創新型企業在產業融合、創新引領、開放合作、產業提升上走在全國前列。基于浙江互聯網發展的領先優勢和良好基礎,眾多企業紛紛利用互聯網技術和平臺,搶占產業鏈中高端、市場中高端,通過緊盯國內外消費前沿,不斷開發新產品,提升產品質量與品牌知名度,以滿足更高層次的市場需求。
總體來看,技術創新主要是圍繞個人消費、產業應用,以及互聯網基礎、安全和技術建設,瞄準互聯網應用的尖端前沿,通過主業延伸、行業兼并擴展以及跨界并購,專注推進技術創新,成功案例包括舜宇光學、巨星科技以及海康威視。管理創新的數字信息化形成包括宋城模式、森馬集團以及迪安診斷模式等。制造方式創新不僅是智能制造、智能工廠,還包括企業之間協同創新與協同生產制造。協作是互聯網開放思維下的創新生產方式,不同創新主體協同合作形成協同創新?;诨ヂ摼W應用的商業模式創新主要是貫穿于資源配置、研發、制造、營銷、市場、融資、人力等環節和因素的創新,較為典型的成功案例包括華瑞物流、阿里巴巴以及遂昌遂網電子商務等。
全球互聯網創新中心必須具備高度集中化的全球互聯網創新活動的控制與協調中心,進而成為全球互聯網創新體系的連接點,全球互聯網創新功能性機構主要所在地,全球互聯網創新資源要素的匯聚地和流動地,引領全球互聯網創新思想、創意行為、創業模式的主要策源地,包括創新生產在內的主導產業生產場所等等。當前,省委省政府明確把“率先進入全國創新型省份行列”作為2020年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總目標,而基于互聯網應用創新作為浙江的領先優勢和特色,將是重中之重。雖然,當前在互聯網應用創新上,浙江仍然存在一些制約創新發展的體制機制,但總體看,發揮現有的創新優勢和互聯網基礎,浙江有條件成為全球互聯網應用的科技創新中心。實現這一戰略目標,不僅體現在互聯網創新資源的集聚上,更應體現其在互聯網創新活動方面的擴散能力與影響力,包括以杭州為互聯網創新中心城市向外擴散,也包括以現有領域向所有行業擴散。全球互聯網科技創新策源地目標戰略的實施完善,需要發揮阿里巴巴等本土跨國互聯網企業在全球互聯網創新網絡中的治理位勢。全球互聯網科技創新中心功能主要體現為創新網絡流動性和互聯性,成為全球互聯網創新網絡的“中心”。
隨著互聯網領域創新的不斷推進,浙江應在關鍵領域與環節,尤其是未來產業“新王者”包括生物基因領域、健康醫療領域、文娛領域,如智能機器人、物聯網和人工智能(AI)領域,加快互聯網應用創新進程,加快價值鏈上的系統創新,在創新產品與技術、創新人才與服務、創新模式與機制上,實現新的突破。未來物聯網將從縱向專業化向橫向多樣化普及,其中智慧城市將成為領先物聯網技術的綜合應用空間,有更多的政府將開支用于物聯網在智慧城市中的部署管理。“物聯網+”將從消費端產業端加快同步推進,政府、企業、個人應學習如何在物聯網基礎設施上創新創業,“軟+硬”才能構筑更深的“護城河”。而人工智能領域則是通過萬物智能化、人類機器化,實現人、機、數的一體化進程。
以改革開放為前提,推進突破型互聯網應用創新。與傳統行業相比,互聯網行業創新能力和擴散性非常強,對既有體制約束、傳統思維、傳統經營與管理及消費方式的突破非常明顯。一般來說,對傳統路徑突破力越大的互聯網行業,其市場前景越好且爆發式增長越強。因此,需要高度重視技術創新與制度創新的結合,為促進互聯網應用在更多傳統行業的創新帶動,就必須切實增強改革開放動力。尤其是要根據互聯網行業的“無邊界”特性,繼續抓好“互聯網+”改革試點,構建有利于互聯網創新驅動發展模式的政府職能體系,同時還要擴大開放程度,整合全球互聯網創新資源,出臺相關法規和政策促進本土互聯網平臺對外開放。
以企業創新為主體,全面推進互聯網應用創新。充分發揮企業創新的主體地位,引導互聯網要素資源向企業集聚,更好地激發互聯網創新的全面拓展。歷史表明,浙江眾多龍頭企業尤其是創新型企業大多土生土長,創新意識與動力強,創新力旺盛。因此,互聯網應用創新必須著力構建“以技術創新為重點、制造方式創新為基礎、管理創新為保障、商業模式創新為紐帶”的創新體系。完善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金融資本相結合的互聯網應用創新體系,強化資本為動力支持下的企業創新主體地位,促進創新政策向企業傾斜、創新成果向企業集中、創新人才向企業流動、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
以金融支持為引領,建立互聯網應用創新融合通道。增強互聯網應用的技術、金融和產業合作,是突破瓶頸約束、不斷創立浙江互聯網領先優勢的重要方式。要發揮全省資本優勢,引領創新發展。當前,經濟增長正由投資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浙江傳統投資優勢應因時而變,向資本優勢、創新優勢驅動改變。民間資本富裕以PE為主,未來要引導扶持更多資金形成“天使-風投VC-PE”的完整創新生態體系,形成更多新增長點。尤其是重點圍繞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基因生物工程、智能機器人、先進儲能材料等重點領域和環節,重點布局,加快構建互聯網產業鏈,布局創新鏈。
以關鍵技術為重點,加快互聯網應用技術創新。集中優勢團隊與人才力量,專項項目攻關,突破操作系統、高端芯片、大規模集成電路、網絡傳感器、機器人、工業控制器、高端數控機床、高端工業軟件以及信息系統領域的核心技術。通過政策引導和資金支持,構建政府、產業界、學術界和各種科研機構相互合作的協同創新體系,鼓勵互聯網與行業龍頭企業聯合開展四大創新。啟動實施關鍵技術專項工程,以行業骨干企業為龍頭,聯合省內外國內外的實力大學和科研機構,協同攻克系列關鍵技術,建立融合創新試驗平臺,為開展技術攻關、新產品新業務新模式研發等提供支撐。
以創新環境為優勢,大力引進集聚互聯網創新人才。創新人才是創新思想的重要來源,青年又是創新活動成功的關鍵。要大力引進培育高層次互聯網人才,著力改善人才環境,加大對青年人才支持力度。加大戶籍、入學、房產與社保等制度改革,促進人才向重點扶持的自主創新領域集聚,吸引頂尖人才,把思想、成果留在浙江。加強“創新人才市場”建設,鼓勵互聯網創新人才在企業、科研機構、高校以及各地區、各部門之間自由流動,鼓勵創新人才柔性流動。探索互聯網創新教育進高校,融合學科和專業建設,建立多層次、多種類、高水平的人才培養體系,加快構建領軍型、科研型、應用型人才和技術、管理兼備的復合型人才等多層次人才結構,建設高水平人才隊伍。
以創新平臺為支撐,完善互聯網生態系統建設。創新的交流、孵化、共享與轉化平臺,是實現互聯網應用創新引領的重要支撐。應當按照“政府扶持平臺,平臺服務企業,企業自主創新”的思路,加快推進互聯網創新平臺的建設。如更多地建立一些定期或不定期交流創新思想的平臺,充分利用高校、學科和專家優勢,進一步提升創新交流的層次,豐富創新交流的形式、擴大創新交流的領域,激發創新的靈感;提升浙江整體的創新能力,建設孵化器和公共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創新技術與信息共享平臺,使中小企業能更多地分享創新信息資源,推進個體創新的應用性開發。
以知識產權保護為保障,加快推進互聯網應用產業化。
著力加快知識產權強省建設,實施知識產權行動計劃,推動知識產權全面運用,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等工作。切實根據《浙江省專利條例》開展電子商務領域專利保護行動,設立國家級和省級知識產權維權中心。謀劃知識產權強省,要深化產權領域改革,加強知識產權創造和運用,嚴格知識產權保護,推進知識產權強市、強縣、強企建設。尤其要以“專利”與“標準化”加強創新產權保護,推進動漫、設計、咨詢等服務企業創新專利申請、品牌創建、知識產權保護和“標準化”建設。
作者單位:浙江省社科院發展經濟學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