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幅提升網絡寬帶速率

浙江省政府咨詢委學術委副主任、研究員
相對于上海、北京、江蘇等領先省市,浙江信息網絡尚處于“信息一級公路”水平,必須采取超常措施,奮起直追
寬帶速率是衡量一個地區信息網絡發展水平的核心指標。根據寬帶發展聯盟最新發布的《中國寬帶速率狀況報告》,從橫向分析,2017年一季度浙江忙閑時加權平均可用下載速率13.21Mbit/s,列全國第12位,而領頭羊上海的速率高達15.22Mbit/s;從縱向分析,浙江網速排名從2013上半年的第四位,逐步下滑至2016年四季度的第16位,2017年一季度雖略有上升,但離第一梯隊仍相去甚遠。反觀上海、北京、江蘇等領先省市,網速基本穩居全國前5。工信部發布的《中國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發展水平評估報告》同樣顯示,2011-2014年間,浙江固定寬帶端口平均速率指數排名均在10位左右徘徊,2015年更是跌至第17位,速率指數僅為79.96,甚至低于全國平均水平(82.18)。
當前,浙江信息經濟發展迅速,電子商務、大數據與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等產業高度發達,集聚了以阿里巴巴、海康威視、網易、新華三等為代表的眾多大型、新型互聯網企業,數據源眾多,流通量巨大,對互聯網通信的質量、容量、效率都提出極高要求,亟需以高速信息網絡為代表的信息基礎設施提供強有力支撐。
從某種程度上講,相對于上海、北京、江蘇等領先省市信息高速公路的水平,浙江信息網絡恐怕尚處于“信息一級公路”水平,通過能力差了一個層次。尤其是考慮到信息生產力的乘數效應,由此衍生的對經濟增長能力和潛力的差異性影響,更是不容小覷。若不盡快采取超常措施,將極大制約省委、省政府對信息經濟強省、云上浙江、數據強省等重大戰略部署的有效落實。必須采取果斷措施,大幅提升網絡寬帶速率。
而造成浙江信息網絡寬帶速率不高的主要因素包括:一是光纖改造工程推進力度不夠。2010年國家啟動“光網城市”行動。與銅線相比,全光網寬帶的帶寬可達50-100Mbps,提升至原先的100-200倍,數據傳輸速率大幅提高。從各地響應及落實情況看,上海市2009年就率先宣布啟動“城市光網”計劃,先后實施七次“智慧城市”寬帶大提速。四川和江蘇省分別于2015和2016年正式建成“全光網省”。截至目前,浙江僅杭州、衢州、舟山等邁入“全光網城市”行列。二是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聯點剛剛開通。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聯點是我國互聯網網間互聯架構的頂層關鍵環節。從各地互聯網骨干直聯點建設看,早在2014年9月,北京、上海、廣州、成都、鄭州、武漢、西安、沈陽、南京、重慶10個骨干直聯點已經全部投入使用,然而浙江杭州2017年6月才正式開通。三是運營商接入帶寬保障程度不足。寬帶接入普遍存在“最后一公里”壟斷現象,為此上海于2011年率先推動網絡“最后一公里”接入獨立,交由第三方機構獨立運營。2016年7月北京市發文要求每個住宅小區引入至少三家寬帶運營商。浙江尚未出臺具體指導意見或處罰細則,因“最后一公里”壟斷帶來的寬帶速率不合理下降情況較為普遍。
為此需要采取超常措施奮起直追。進一步提高戰略認知。立足“信息網絡是信息經濟先行官”的戰略高度,把補齊信息網絡短板,納入經濟社會優先發展的選項。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盡快謀劃實施全省信息網絡寬帶大提速工程,舉全省之力,抓綱帶目、精準施策、持續發力,實現浙江信息高速公路趕超發展、跨越發展。加快建設全光網省。推進“寬帶浙江”優化工程,加大資金爭取和投入力度,全面開展“城市補強、農村除盲、海島補點”工程,繼續加快打造光纖化、寬帶化接入網絡。積極推進電信普遍服務補償機制試點工作,加強浙江農村及偏遠地區信息通信設施建設,明確目標,限期建成“全光網省”。用好用足國家試點優勢。搶抓杭州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聯點開通機遇,放大國家信息經濟示范區建設優勢,加快實施省內網絡互聯互通優化提升工程,推動網絡對等互聯,提高網間互聯效率和質量。在此基礎上,加快推動杭州建設國家互聯網交換中心試點工作,與基礎電信運營企業和互聯網企業實現全面互聯。提升行業監管水平。深入落實浙江通信設施建設和保護規定,開放各類公共設施,為寬帶網絡設施的建設通行創造便利條件。加強行業監管,研究制定“提速降費”“光纖入戶不得設限”等具體細則和強制性處罰方案。加強各項舉措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鼓勵通過市場競爭,推動寬帶速率的持續提升及資費水平的持續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