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瑛 杜偉杰 邱靚
創新驅動發展的杭州實踐
□應瑛 杜偉杰 邱靚
杭州作為創新活力之城,具備創新實力強、創新要素全、創新環境優的發展優勢,以及獨特的人文基因、市場基因和政務基因,走出了一條特色的創新發展實踐之路,將為建設創新強省作出更多的杭州貢獻
2016年G20杭州峰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贊許杭州是“創新活力之城”。這是對杭州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成效的充分肯定,也為杭州創新發展實踐作了一個生動的詮釋,已成為杭州的又一張金名片。
近年來,杭州市始終堅持把創新發展放在突出位置,全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在全球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有效需求減緩的大背景下,走出了一條由創新強力支撐的經濟發展“微笑曲線”:GDP增速在由2010年的12%下降到2013年的8%之后,觸底上揚,2015年杭州成為國內第10個萬億級城市,增速更是達到10.2%。
創新實力強。根據“新一線城市研究所”發布的《2017中國城市創新力排行榜》顯示,杭州成為“中國最具創新力的新一線城市”Top 5首位,位列全國19座一線城市和新一線城市第5位。一是新產業快速壯大。2016年高新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增加值1372.92億元、812.07億元,增長12.5%和11.6%。信息經濟持續快速壯大,2014年至2016年杭州市信息經濟增速分別為18.6%、25%、22.8%。2016年信息經濟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24.3%,對GDP增長貢獻率超過50%。其中,電子商務、移動互聯網、數字內容、軟件與信息服務、云計算與大數據等五大產業增速更是高達45.2%、45.1%、35.0%、28.8%和28.2%。二是新技術異軍突起。在人工智能、虛擬現實、區塊鏈等前沿新技術上率先布局、搶得先機,2017年2月公布的“2016中國人工智能企業Top100”榜單前二十強中杭州占了6席。阿里巴巴以“強化學習”和“刷臉支付”兩大技術上榜麻省理工科技評論發布的“2017全球十大突破性技術榜單”,一改多年來被Google、微軟等國際公司獨占的局面。??低晳{借創新的前瞻性技術以及由其轉化出的全球領先應用技術和產品,連續六年蟬聯IHS全球視頻監控市場份額第一。此外,杭州數字安防已成為我國三大安防產業集群之首,在射頻識別、無線傳感器網絡、物聯網系統集成等方面掌握了一批核心技術,創建了國家級技術創新平臺和基地。三是新模式不斷涌現。電子商務領域,杭州以中國(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城市為契機,全力加快推進跨境電商發展。目前杭州市運用平臺開展跨境電子商務的企業接近4000家,全市跨境電商產業園達11個。創業服務領域,杭州未來科技城開發了“O2O”云服務平臺,依托線上線下服務體系,以新模式為創新創業者提供更優質的服務。城市治理領域,在2016杭州·云棲大會上,杭州市政府公布“城市數據大腦”計劃,以交通、醫療、教育、養老等領域為抓手,在全國乃至全球范圍內對依托人工智能進行社會管理進行前瞻性探索和實踐。四是新業態加速集聚?!盎ヂ摼W+”新業態應用水平領先,2016中國“新型智慧城市”峰會上,中國互聯網協會和螞蟻金服研究院聯合發布中國335個城市的“互聯網+”社會服務指數排名,杭州市以383.14的總分位居總指數和月均增速的榜首。在“互聯網+金融”領域,2013年阿里巴巴推出“余額寶”業務,成為互聯網金融發展的標志性事件;2015年國內首個互聯網金融大廈落戶杭州;據《北京大學互聯網金融發展指數》顯示,杭州已連續3期穩居互聯網金融發展榜單之首。2017年6月底,杭州市主城區近5000輛公交車全部實現移動支付,“無現金社會”成為杭州“創新活力之城”的又一新注腳。
創新要素全。杭州市積極構建全區域協同、全要素配置、全鏈條融合、全方位保障、全社會動員的全域創新格局,形成了相對齊全的創新要素,建立了相對完善的創新鏈條。一是創新主體多樣。杭州市擁有浙江大學、浙江工業大學、杭州電子科技大學等高校,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52研究所等科研院所,阿里巴巴、海康威視等注重創新的龍頭企業,以及浙大網新、中天微、中控集團等一批創新型企業。二是創新平臺健全。2015年,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和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兩大“國字號”招牌先后落地。謀劃建設了“一區兩廊兩帶兩港兩特色”重大平臺。2016年未來科技城和阿里巴巴入選國家首批“雙創示范基地”,建成國家級眾創空間35家、孵化器30家,居副省級城市第一。三是創新人才匯聚。海外高層次人才、浙大系人才、阿里系人才、浙商系人才等各類人才資源集聚。僅以2016年為例,杭州新增國千專家19名、省千人才55名、國家萬人計劃人才13名、市“521”人才49名,累計自主培育國千專家108名,25人入選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培養高技能人才3.5萬名。
創新環境優。為完善創新創業生態體系、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杭州以建設有全球影響力的“互聯網+”創新創業中心為目標,先后出臺科技創新“30條”、深化改革“杭改十條”、“人才新政27條”等政策,打造“創新創業新天堂”。一是政策體系完善。以“一號工程”信息經濟為例,2014年以來,杭州不斷完善信息經濟政策體系,目前已基本建成了包括信息經濟統計、考核、法律、人才、政策等5大制度保障體系。二是注重先行先試。為適應信息經濟創新性要求,杭州市在全國率先建立了信息經濟12大產業分類統計體系,制定出臺全國領先的人才新政27條,市級層面全國首創設立了20億元的信息經濟產業投資基金,率先制定實施了《杭州市智慧經濟促進條例》等地方性法規。2017年5月20日,杭州市數據資源管理局正式成立,單獨為數據資源的管理而成立一個部門在全國屬首創。6月26日,杭州市獲批設立全國首個互聯網法院,在率先形成互聯網審判機制、搶抓網絡空間的國際話語權和規則制定權上再次先人一步。
創新已經成為杭州這座城市的氣質,融入成為杭州發展最不可或缺的新基因。在這基因背后,除了杭州作為省會城市地理區位優越、生態環境優良,具有集聚資源要素先天優勢等客觀因素外,最重要的決定性因素是杭州獨特的人文基因、市場基因和政務基因。
敢為人先、勇立潮頭的人文基因。杭州“精致和諧、大氣開放”的地域文化和人文精神,涌現了宗慶后、魯冠球、徐冠巨等實業“神話”,馬云、丁磊為代表的互聯網“奇跡”,以及如今數以萬計的創業草根,他們善于“無中生有”,敢于“小題大作”,勇于創業創新。以創新創業為特征的“創客”文化已經成為杭州的價值導向、生活方式和時代氣息。草根創業蔚然成風,全民創新已成常態。
堅韌頑強、靈活多樣的市場基因。杭州是全國民營經濟和民營資本最活躍的地區,是名副其實的民營經濟強市。2016年,杭州市民營經濟實現增加值6586.09億元,占GDP的比重達59.6%。杭州的民營經濟“一有雨露就發芽,一有陽光就燦爛”,韌性十足,生命力頑強,不僅孕育了阿里巴巴、??低暤戎揞^,還擁有國內十分之一以上民企500強企業,上榜“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的企業數量連續14年蟬聯全國第一。更難能可貴的是,在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增大的形勢下,杭州民營市場主體仍保持高速增長。2016年末,杭州市私營企業40.06萬戶,比上年末增長19.7%,個體工商戶42.60萬戶,增長10.3%。
包容開放、服務為本的政務基因。杭州政府采用的既不是“無為而治”的管理方式,也不是自始至終的“政府推動”模式,而是堅持企業和政府“雙輪驅動”。企業是主體,政府是牽引;企業是內因,政府是外因。政府對企業的服務意識及“店小二”精神,已經成為杭州經濟發展的重要驅動力。政府甘當、善當“店小二”,下好政策的棋、搭好要素的臺、念好服務的經,從不搶市場的戲,但也從未缺席,始終把主角留給企業、把主體留給市場。在推動經濟發展中,注重包容性,對新生事物包容開放,注重前瞻性,善于順勢而為而后全力推動。阿里成長為今天的阿里,信息經濟“一號工程”的確立,都是這方面最好的例證。這或許也正是馬云多次表示沒有杭州就沒有阿里巴巴、徐冠巨評價杭州是孕育企業家沃土的原因所在。
需要指出的是,任何單方面的優勢都不足以讓杭州成為“創新活力之城”,更重要的是這些優勢因素之間的有機交融,政產學研用的有機協同、人才資本和企業的有機融合、“無形之手”和“有形之手”有機協作,以及這些因素在相互交融、相互促進之中不斷迭代、持續演化形成的獨特生態——一個集產業鏈、投資鏈、創新鏈、人才鏈、服務鏈于一體的生態系統,這才是杭州成為“創新活力之城”的根本所在。
作者單位:浙江省經濟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