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和
憑“三變”抓“四化”
□蔡和
為確保完成“十三五”期間國家下達浙江的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目標任務,近日省政府印發了《浙江省“十三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實施方案》(浙政發〔2017〕31號)。《方案》不僅明確了主要目標,而且從加快推進能源革命、構建低碳產業體系、倡導低碳生活方式、構建低碳空間格局、加強低碳科技創新能力建設、深化低碳發展試點、積極參與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開展國內外合作交流等多方面提出具體目標和措施,特別對全省轄域范圍內的11個設區市,均設置了具體的碳排放減量目標。應該說,“十三五”控溫工作的藍圖已描繪,目標很明確、任務很清晰,下一步的關鍵是如何去推動落實。
相比較于“十二五”期間控溫工作,“十三五”期間有更好的基礎工作條件,在以下三方面發生轉變:一是工作理念發生轉變。“十二五”期間所謂的控溫可以說是一種至上而下的理念灌輸,而“十三五”期間將這種理念更多的逐步轉換為社會各方面的普遍共識,目前已明顯感受到低碳發展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內生需求所在。從政策層面看,更加重視低碳發展,如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清潔能源示范省創建等相關政策與行動方案。從工作層面看,浙江省在“十二五”期間試行推動了碳強度責任目標考核,探索建立“六位一體”低碳試點、碳交易企業核查、溫室氣體清單編制等一系列抓手性工作體系,低碳工作逐步引起各級政府的重視。從社會層面看,氣候變化、低碳生活、綠色消費等概念逐步普及,共享單車等綠色交通在人們生活中被日益接受。
二是工作基礎轉變。目前基本建成省、市、縣、企業“四位一體”碳排放數據體系,如省級編制2005-2016年度溫室氣體清單,11個設區市、90個縣(市、區)分別編制2010-2016年度溫室氣體清單,編制近2000家重點企業的2010-2016年碳報告,基本上摸清全省的碳家底,為低碳工作打下扎實基礎。
三是工作支撐發生轉變。做好工作關鍵靠人,目前支撐低碳工作的專業隊伍從無到有,不斷壯大。各級政府都非常重視支撐隊伍建設,省級專門成立浙江省應對氣候變化和低碳發展合作中心及應對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所有設區市人民政府基本上建立了常態化的工作支撐機構,同時還培育了幾十家省內溫室氣體清單編制機構和碳報告核查機構。顯然這些工作基礎方面的轉變為推動落實“十三五”控溫方案創造了有利的工作條件。
下一步,如何抓住重點來推動“‘十三’控溫”工作,筆者認為就工作層面要發揮工作基礎“三變”優勢,著力在“四化”方面上下功夫,以實現預期目標。一是考核制度化。進一步完善碳強度考核體系,切實強化碳排放總量控制的約束性作用,充分發揮考核的指揮棒作用。考核內容要添量,對設區市的年度碳考核與控溫方案任務分解掛鉤,一并考核。考核效力要加碼,考核對象要直接考核到各級政府,把碳考核與地方黨政領導綠色發展評價考核體系相結合,建立責任追究制度。考核依據要提質,進一步提高省市縣三級溫室氣體清單編制的質量,盤活溫室氣體清單數據為考核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二是試點示范化。依托“六位一體”低碳試點體系,充分發揮試點示范效應,推動低碳城市、低碳縣市、低碳城鎮、低碳園區、低碳社區、低碳企業建設,全方位推動低碳城市實現早日達峰,將碳排放控制與產業結構調整、能源革命和生態文明建設有機結合,使各試點主體成為近零碳排放示范區、低碳發展創新高地、社會統籌協調發展引領區。
三是監測常態化。要對“十三五”控溫工作實現期中、期末動態的評估跟蹤,著力建立低碳季度形勢分析,依托各地市支撐機構以及數據庫資源,開展應對氣候變化和低碳發展形勢分析,強化應對氣候變化和低碳發展形勢研判和對策分析,實時動態跟蹤設區市人民政府控溫工作成效。抓重點企業在線監測,在條件成熟的企業開展碳排放在線監測,制定和發布企業碳排放在線監測指南,通過開展在線監測,動態把握重點企業排放情況,真正做到預測有據、心中有數、結果有譜。
四是金融手段化。俗話說“有錢好辦事”,各級政府要建立應對氣候變化預算科目和推動低碳發展的專項資金。要積極創新市場機制,主動參與碳市場建設,探索建立有利于企業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創新激勵機制。抓住浙江省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的機遇,大膽探索創新,推動低碳發展的資金投入,探索建立氣候投融資機制,充分利用世界銀行等國內外資金,建立綠色產業發展基金,推動地方低碳轉型發展。
作者為浙江省經濟信息中心、浙江省應對氣候變化和低碳發展合作中心副總工程師兼氣候處處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