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武斌
經營交通數據流壯大企業現金流
——地方交投公司的轉型發展路徑
□張武斌
作為地方政府融資平臺,交投公司普遍發展模式單一,主要業務是承擔交通基礎設施的融資、投資和建設任務,不重視經營性輔業和關聯項目開發,導致自身造血功能嚴重欠缺,極大制約企業盈利能力、償債能力和再融資能力,處于一種不持續的發展狀態。同時國家為了控制和化解日益積累的地方債務風險,從2010年的國發19號文到六部委50號文、財政部87號文,各項調控政策層層加碼,對融資平臺的監管力度與日俱增。交投公司必須以強烈的危機意識和發展意識,積極整合自身資源和發展優勢,突破現有的單一發展路徑,主業輔業聯動,輕重資產并舉,著力創造穩健增長的運營收入和足以覆蓋融資的現金流,開辟可持續的市場化融資新途徑,加快從政府交通投融資建設平臺向城市基礎設施綜合運營商轉型。
交投公司長期承擔城鄉交通設施建設,擁有大量交通設施資源和交通信息資源,作為當前地方政府重點支持轉型的國企,在整合吸收相關交通出行和民生服務信息,牽頭打造基于地理位置信息的智慧城市綜合應用平臺方面具有先天優勢,從而可以進一步運用互聯網思維經營這些大數據,開拓城市綜合信息服務產業成為利潤豐厚、資產輕型的重要輔業之一。由傳統重資產的工程建設領域向新興輕資產的信息服務領域跨界發展,必將從思維習慣、管理模式、能力建設等方面給轉型中的交投公司帶來強力沖擊,需要從政府支持、戰略競合、內部聚焦這三個層面積極借力、精明施策,爭取內外發展環境最優化,確保主輔聯動的轉型戰略順利實施。
主導建設界面友好、內容豐富、擴展性強、數據安全的智慧城市綜合應用平臺,營造既具有地域特色又相對完整的生活圈場景,培育具有根植能力和進化能力的微型生態系統。互聯網商業的有效模式之一是以社區為中心,培育“內容+社群+商業”的社群商業形態,其中:內容是媒體屬性,用來做流量的入口;社群是關系屬性,用來沉淀流量;商業是交易屬性,用來變現流量價值。主導開發智慧城市綜合應用平臺,首要之事就是要整合現有相關政府公共管理和大部分民生服務內容,這無疑具有顯著的公共行為特征。因此,平臺建設除了獲得必要的政府財政資金支持外,更重要的是爭取相關部門的數據共享支持,這將會觸及到部門的信息權益,需要在市級層面建立統籌協調機制。只有依托豐富親民的平臺內容和不斷完善的平臺功能,吸引大量用戶注冊使用,形成足夠規模的流量入口,才能維持生活圈場景和微型生態系統的生命力。
建立與通信運營商、互聯網公司等數據龍頭企業和線下優質企業的合作共贏關系,破解自身數據瓶頸和資源約束,完善數據營銷的閉環,提高活躍用戶占比,增強客戶粘性。事實上,一位顧客的行程可能是涵蓋大交通、小交通、餐飲、娛樂、文化等各項產品的,但是對于交投公司或集團來說,他們手中直接掌握的地理位置數據只是其中一項,不同環節之間的消費數據仍是碎片化的,旗下掌控的實體化產品資源也是有限的,不可能滿足顧客全部多樣化、個性化的消費需求,這樣的服務鏈條下顧客的消費體驗必然會大打折扣。互聯網經濟既遵循共享精神,又體現叢林法則,公司要提高“與狼共舞”的博弈技巧,通過購買數據、資源互換或者戰略合作等形式,將自己手中的關鍵一手數據與外部數據打通,并日漸積累有效流量,在與用戶的第一觸點上就能做到精準推薦組合產品。與此同時,吸引更多廠商、終端和消費者使用,構建完善的線下消費全流程,大幅提高用戶使用的滿意度,并發掘更多的潛在客戶,從而不斷厚植O2O營銷的閉環鏈。
緊扣主輔聯動這個主題,優先打通交通系統內部數據鏈條,提升公司各類資源的信息化水平和設施的智能化水平,夯實信息服務產業發展的“基本盤”“路基層”。公司要想在互聯網經濟這個大浪淘沙的市場上站穩腳跟并且分一杯羹,首要之事就是夯實自己的“基本盤”,筑牢“路基層”。交通背景的各類企業對于信息化其實并不陌生,但是大多數仍然只是分別沿著行業傳統和網絡平臺兩條道路奔跑,沒有把互聯網與行業應用真正緊密結合。線下資源缺乏與消費者有效溝通的平臺,常規產品難以滿足顧客不斷變化的需求而形成呆滯資產;線上平臺了解消費者真實需求,但是由于線下資源的分散難以對接而陷入空轉。要從頂層設計的高度,重新定義公司信息化戰略內涵,建立強有力的內部協調機制,深入推進公司整體數字化、智慧化進程,切實消除信息孤島和信息盲點。只有線上數據和線下資源兩者完全有機融合,線上解決需求,線下實現交易,才能真正發揮互聯網這個倍增器作用,通過大數據營銷,有效實現交通資產增值、服務增值和數據增值,多維度地為交投公司在市場化轉型過程中改善資產負債表貢獻現金流。
作者單位:湖州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