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 赟 王雨晴
(100088 中國政法大學 北京)
我國夫妻共同財產婚內分割制度研究
孟 赟 王雨晴
(100088 中國政法大學 北京)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經濟飛速發展,人們的思想觀念也在不斷轉變,夫妻之間關于共同財產的糾紛層出不窮,案情也變得復雜多樣。為了維護婚姻或者給孩子一個健康的成長環境,部分夫妻提出了在不解除婚姻關系的前提下分割共同財產的訴求。2011年,《婚姻法司法解釋(三)》出臺,其中第四條就是關于夫妻共同財產婚內分割的規定,這充分說明了夫妻共同財產婚內分割制度是得到法律認可的。夫妻財產制度支撐著婚姻家庭的和諧穩定,因此我們有必要對于我國現行的夫妻共同財產婚內分割制度加以分析研究,學習與借鑒國內外相關領域的規定,從而不斷完善我國的夫妻共同財產婚內分割制度。
夫妻共同財產;婚內分割;問題;完善
我國的夫妻共同財產婚內分割制度,屬于非常財產制,是指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當出現《婚姻法司法解釋(三)》所規定的兩類情形之一時,夫妻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分割共同財產請求的制度。根據相關法律規定,我國夫妻共同財產婚內分割制度的特征如下:
(1)法定性。關于夫妻一方請求分割共同財產的前提,《婚姻法司法解釋(三)》僅規定了兩種情形。即使已經出現了這兩種情形,還需滿足不損害債權人利益的條件。由此可見,該制度的適用是非常嚴格的。夫妻之間具有人身緊密性和隱私性,夫妻共同財產建立在一個家庭的基礎上,因此夫妻共同財產一旦發生了分割必然會造成家庭的動蕩不安。
(2)平等性。平等,向來是法律制度所追求的價值。夫妻雙方在身份地位和財產地位上應該是平等的,對于夫妻共同財產均享有平等的處置權利。然而,我國是一個男權社會,“男主外﹑女主內”的思想根深蒂固,在婚姻家庭生活中往往由丈夫掌握財政大權,妻子則處于較為弱勢的地位,沒有話語權,這就導致了某些情況下強勢一方會利用夫妻共同財產權侵害弱勢一方的財產權益。
(3)期限性。不同于離婚財產分割請求權發生于婚姻關系解除之后,我國夫妻共同財產婚內分割請求權的提出僅能發生在婚姻存續期間。
(一)《婚姻法司法解釋(三)》確立了夫妻共同財產婚內分割制度
傳統《婚姻法》缺乏關于夫妻共同財產婚內分割制度的規定,使得夫妻任何一方想要分割財產都必須以離婚為代價,從而間接導致了離婚率的上升,不利于社會的和諧穩定。《婚姻法司法解釋(三)》第四條的法律規定,完善了我國夫妻共同財產制的制度設計,為婚內夫妻財產糾紛提供了解決途徑,也為夫妻任何一方維護自身的財產權益提供了救濟渠道。結合法條進行分析,我們可以發現夫妻共同財產婚內分割制度與《物權法》第九十九條存在著銜接貫通之處——只有出現了“重大理由”,法院才會支持共同財產分割的請求。二者的不同之處在于,《物權法》第九十九條所規定的“重大理由”過于抽象,缺乏具體內容,而《婚姻法司法解釋(三)》第四條明確列舉了允許分割的兩種情形,顯得更為直觀具體。
(二)存在的問題
《婚姻法司法解釋(三)》第四條對于我國的司法實踐具有重要指導意義。然而,此規定只涵蓋了兩種情形,能否滿足婚姻家庭生活中日益復雜的需求呢?顯然是不能的。在長達六年的司法實踐中,許多問題逐漸涌現:比如共同財產婚內分割的過程中如何保障第三人的財產權益,舉證責任如何分配,一系列的用語如“重大疾病”等究竟該如何界定等等。接下來筆者擬分析該制度所存在的缺陷及其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婚姻法司法解釋(三)》僅在第四條列舉了兩種情形,我們可以判斷,該限定是非常嚴格的。不可否認,這有利于防止當事人隨意行使夫妻共同財產婚內分割請求權,從而破壞婚姻的穩定性。但是,列舉的情形過少,是難以應對人身和財產關系日益復雜的社會現實的,也無法真正發揮該制度解決婚內財產糾紛和保護弱勢一方財產權益的重要價值。
我國夫妻共同財產婚內分割制度已經推行了將近6年,由于規定過于粗糙簡略,沒有具體﹑明確﹑統一的標準,導致司法實踐中產生了許多爭議。比如達到怎樣的程度才算“揮霍”?丈夫花重金買了一輛跑車,在妻子看來這可能是揮霍,對于丈夫而言卻是實現了自己的夢想。還有,“重大疾病”究竟是指哪些疾病?該采用何種醫學標準?“醫療費用”包括哪幾類費用?法條規定得太具體,會限制法官的自由裁量權,但法條規定得太簡單,反而會令法官無所適從,無法可依,只能根據自己的理解給“揮霍”﹑“重大疾病”﹑“醫療費用”等用語下定義。因此同一個案件由不同法官來審理,可能會出現不同的判決,這無疑影響了司法審判的公信力。
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誰主張誰舉證”的一般規定,申請共同財產婚內分割請求的夫妻一方需承擔相關舉證責任。結合《婚姻法司法解釋 (三)》第四條舉例分析,當一方有隱藏﹑轉移夫妻共同財產或者偽造夫妻共同債務等行為時,另一方若想分割共同財產,就必須提供對方實行上述行為的證據。現實中,能夠隱藏﹑轉移共同財產或者偽造共同債務的夫妻一方,往往是辦事能力較強﹑在夫妻關系中居于強勢地位的一方,再加上心懷惡意,因此上述行為往往具有相當的隱秘性。此時讓較為弱勢的一方承擔舉證責任是有失公平的,無異于雪上加霜,不利于維護其財產權益,更不利于家庭財產糾紛的真正解決。當然,并非所有的情形都是如此。我們應該根據實際情況采用不同的責任分配模式。申請夫妻共同財產婚內分割的一方,只需提供對方不同意支付醫藥費的言論(電話錄音﹑微信聊天記錄等)以及僅由自己付款的醫療費用賬單等證據即可,這是在申請人的能力范圍之內的。
由此可見,根據現實情況的不同,舉證責任的分配應該有所調整。這正是當前我國現有規定所欠缺的內容之一。
(1)嚴格適用原則。對于婚姻關系而言,經濟基礎的穩固至關重要。分割夫妻共同財產意味著將原先經濟基礎的平衡打破,這會給夫妻雙方帶來不安全感,也必然會對婚姻關系造成動蕩,因此我們必須慎重適用。該制度應當以不支持分割為原則,支持分割為例外。嚴格適用夫妻共同財產婚內分割制度體現了我國立法對于婚姻的尊重。
(2)男女平等原則。我國婚姻生活向來遵循“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女性在婚姻家庭生活中承擔著大部分家務勞動,有的甚至當起了全職太太,這就造成了夫妻雙方在收入上的差距。我們應當看到,盡管家務勞動不能創造社會上的經濟價值,但其對于家庭的貢獻是不可忽視的。在分割夫妻共同財產時,既要考慮到雙方的工作收入,也要考慮到女性從事家務勞動﹑照顧老人和孩子的價值意義,從而平等地進行財產分配。
(3)照顧無過錯方的原則。對于因夫妻一方過錯而導致的夫妻共同財產分割,在財產分配問題上應當適當照顧無過錯方,對于過錯方則可以考慮少分,以達到懲戒的目的。
(4)維護婚姻關系存續的原則。夫妻共同財產婚內分割制度的最終目的仍是維持婚姻家庭的和諧穩定,財產分割只是為了達到這個目的而采取的手段。因此在進行財產分配時應當堅持公平﹑合情﹑合理的標準。
(5)夫妻共同財產分割屬于民事活動的范疇,而民事活動向來遵循契約自由精神,因此,在實踐中應當尊重當事人的自由意志。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夫妻雙方可自行協商處理共同財產分割事宜,任何機構﹑他人均不得加以干涉。
(6)通過研究德國﹑法國﹑瑞士等國的夫妻共同財產婚內分割制度,我們可以發現以上國家的相關制度設計非常全面,這是值得我國學習和借鑒的。我國當前的夫妻共同財產分割制度較為簡略,因此我們需要搭建起該制度的結構,并填充相關內容。
我國現行制度僅僅規定了適用夫妻共同財產婚內分割制度的兩種情形,過于單薄,也不符合實際情況。因此我們有必要借鑒德國﹑法國﹑瑞士等國的制度設計,增設適用該制度的情形,具體如下:
①夫妻一方負有家庭扶養義務的人因患重大疾病﹑無收入來源且經濟困難等情況需要救助,另一方不同意支付相關費用的。
我國《婚姻法司法解釋 (三)》第四條第二款僅規定了一種情形,在扶養義務人和適用情形上都規定得過于簡單,有必要加以完善。根據我國《婚姻法》的相關規定,夫妻之間﹑父母與子女之間﹑(特定情形下)有負擔能力的(外)孫子女與(外)祖父母之間,(特定情形下)有負擔能力的兄﹑姐(弟﹑妹)與弟﹑妹(兄﹑姐)之間均存在贍養或扶養的義務等等。以上情形均應列入法條。
②夫妻一方有能力卻不履行扶養家庭的義務。夫妻雙方作為婚姻生活共同體,對維持婚姻家庭生活的正常開支(比如孩子的學費﹑家中老人的贍養費等等)均有經濟方面的責任。我國當前房價和物價水平都比較高,家庭往往要養育孩子﹑照顧老人,支出不菲。如果夫妻一方不履行扶養家庭的義務,會加重另一方的經濟負擔,也不利于保障婦女和老幼的合法權益。此時是有必要分割夫妻共同財產的。
③夫妻一方的財產嚴重資不抵債。當夫妻一方以個人名義對外借款,所欠債務數額巨大,個人所有的財產不足以全部清償債務時,往往需要動用其在共同財產中的份額。此時如果存在危及另一方財產利益的可能,就應當盡快分家析產。
④當前,我國婚姻生活中的家暴﹑虐待等婚內侵權行為屢見不鮮。個人財產是承擔侵權責任的前提。將此情形納入分割事由中,有利于在發生婚內侵權行為時將個人財產從夫妻共同財產中分離出來,實現婚內損害賠償,以達到懲罰和震懾的目的。
⑤夫妻作為婚姻生活共同體,在處分重大共同財產時,應該盡可能做到協商一致。但是我們也要看到,夫妻雙方利益需求之間的沖突并非每一次都能化解。比如就一套房屋,丈夫想將其變賣從而進行投資,妻子認為風險過高堅決不同意,雙方彼此不肯妥協,整日爭吵不休。此時如果允許夫妻雙方對該套房屋進行分割,雙方各得一半,丈夫可以去投資,妻子也不需要承擔投資風險,最終可以得到一個兩全其美的結果。
⑥增設分割事由的兜底條款。現實生活中所出現的新情況是層出不窮的,夫妻之間的財產矛盾亦是如此。法律具有滯后性,即使非常詳盡地列舉適用夫妻共同財產婚內分割制度的情形,仍是難以趕上社會發展的步伐。鑒于此,一些國家和地區采取了列舉條款加兜底條款的立法模式,比如瑞士﹑法國和我國臺灣地區。列舉式條款具體﹑可操作性強,有利于法官迅速準確地適用,而兜底性條款具有彈性,概括性強,涵蓋面廣,能包容現實中不斷出現的新情況,有利于法官充分行使自由裁量權。因此,我國立法可以增設兜底性條款如下:“有其他重大事由,且必須通過分割財產才能解決的”。
我國夫妻共同財產婚內分割制度仍處于起步階段,各方面還很不成熟。這是正常的,我們不必操之過急。相信隨著立法技術的進步和司法實踐的不斷發展,該制度必定會逐漸走向成熟與完善,最終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其制度價值。
[1]劉容.我國夫妻共同財產婚內分割制度研究[D].海南大學,2016:32.
[2]郭菲菲.我國婚內夫妻共同財產分割制度研究[D].山東大學,2015:11-12.
[3]鄒琳琳.婚內夫妻共同財產分割法律問題研究[D].揚州大學,2015:23.
[4]王嬌紅.論我國婚內夫妻共同財產分割制度的完善[D].山東大學,2015: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