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絲婳
(330013 江西財經大學 江西 南昌)
應對人口老齡化與社會保障體系下的財政支出的對策
周絲婳
(330013 江西財經大學 江西 南昌)
當前,我國人口老齡化的狀況日益加劇,我們正處在一個人口老齡化程度快速發展的高峰期。老齡化給政府社會保障體系以及經濟財政支出帶來一系列的挑戰性難題。一方面人口老齡化使老年群體所占比重持續上升養老金支出和所供養的老年人不斷增加,影響到我國國民收入再分配的問題,也是導致社會保障體系的財政支出明顯增大和政府財政赤字的直接原因,另一方面,老齡化的加重,對我國社會保障體系的健全和完善提出了更加高的要求。本文就應對我國人口深度老齡化狀況,如何破解社會保障體系下政府財政支出壓力中所面臨的難題,提出幾點措施和相應的建議。
人口老齡化;社會保障體系;政府財政支出
隨著經濟快速增長和社會進步發展,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十分凸顯,政府加大對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資金支出與物力投入,有了一定的成效,據研究分析,人口老齡化后,增加社會保障財政經費支出,使居民享有的生活福利水平得以大幅度提升,可以增加居民對生活的獲得感,可以增加居民生活的幸福指數,使預防性儲蓄整體比例率下降,可以普遍刺激居民的整體消費水平,有效地刺激社會經濟發展的增長點。財政部門給社會保障福利提供了社保基金在內的其它各項基金支持。但是政府財政經費對社會保險的投入支出不應超過它能夠承載的限度,應該相對維持在一個合理的水平區間。顯示的圖一是2015年社會保險支付﹑財政赤字﹑國家財政支付的數據圖展,可以看到我國社會保障支出的資金是不斷提升的。

圖一 2005年~2015年社會保險支出、財政赤字、國家財政支出與收入
我國的社會保障體系支出情況與國民經濟發展密切相關。人們對社會保障體系的需求的條件,是影響社會保障財政支出的內在因素,具體就是指在享受社會保障福利的人口數,也就是社會保障人群的整體覆蓋面,離退休人數等。社會保障主要照顧的人群是老年人,隨著人口老齡化的不斷加劇,使社會保障體系承受著各個方面的挑戰越來越大,對政府財政支出壓力也持續加大,同時也直接影響著社會經濟的發展。
人口老齡化一般根據兩個指標來衡量,一是老年人口超過總人口10%以上,二是65歲及以上老齡化人口占總人口7%以上,在2000年,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所占比重已經突破了10%,超標志性進入人口老齡化社會。遠遠超過歐美老齡化人口的總數。有關統計表明我國人口老齡化2 020年—2025還將迎來新的高峰。2015年底,60歲老年人口有2 .22 億,總人口比重升至16.1%,而其中農村貧困人口老齡化占比更高,對政府社會保障福利的需求更多;其中65歲以上的達到1.44億,占比約10.5%,遠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和絕大多數發展中國家水平。今后中國老齡化程度還會持續加劇,到2020年,預計老年人口接近2.5億,占總人口比重17.8% ; 2030年,老年人口預計將達3.65億,比重超過25% ; 2040 年,老年人口將超過4億,比重將超過30%。我國老齡化呈現下面三個特點:
1.高速進入人口老齡化
在上世紀60~70年代,由于人口生育過度膨脹,之后中國近40年全面推行計劃生育。我國進入老齡化時間遲,但老齡化發展速度快于世界平均水平。長期以來堅持計劃生育政策使得生育總體水平明顯下降,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也愈加明顯。我國長期處于社會主義發展的初級階段,而且人口眾多,過早出現“國還未富,人已先老”的人口老齡化的現狀,人口老齡化群體又來得早﹑速度快﹑影響大。使得社會保障福利支出負擔過重,政府財政支出壓力不斷增加。
2.社會經濟欠發達,地區差異大
隨著人口老齡化群體比例的不斷上升,總人口中老年人口的變化也是呈一個動態進程,中西部欠發達地區老齡化程度更是明顯高于沿海發達省市,我國城鄉差別比較大,人口流動使貧困地區的農村人口老齡化更加突出,當前人口轉變而發生的人口結構變化是一種普遍的人口現象,也是生育水平普遍下降和人口壽命普遍延長共同作用的結果,一般情況下,經濟發展﹑出生率下降和人口老齡化三者是基本同步的。也是人口遷移和計劃生育政策等老齡化的加重,將會使社會保障福利支出負擔系數進一步上升。
3.在社會主義建設和體制改革中度過人口老齡化
從我國人口老齡化的現狀和未來發展趨勢來看,社會保障支出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而同時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卻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工業化﹑ 城鎮化尚未完成,社會保障支出﹑政府財政赤字﹑人口老齡化問題這三個變量之間發展的不均衡,中國GDP 總量雖然位居世界第二,但主要經濟指標的人均值仍大幅落后于世界主要經濟體。經濟增速放緩,社會保障財政支出勢必持續增加,受一些因素的影響。生育率的減少使得青年勞動力數量隨之減少,為了保障社會保障體系的收支相對平衡,導致年輕一代的負擔明顯加重,那么在社會人口老齡化趨勢下如何保持社會保障基金的收支總體平衡成為一個重要的問題。
伴隨政府職能轉變和經濟改革的不斷深入,今后我國政府財政支出上肯定在社會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福利支出上有很大的增加,方方面面由于我國多年來政府在公共服務方面欠賬較多,在公共服務的支出上可能會顯得力不從心,尤其是我國社會保障覆蓋面將逐步擴大到包括廣大農民在內的全國人民,大量的農村貧困人口和人口老齡化程度加劇,沉重的負擔使我國已逐漸成為一個未富先老的國家,而今后在國家財政在社會保障方面的支出一定是大幅度增加。
受人口結構﹑資源環境﹑人口流動﹑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制約,以及長期城鄉二元體制等的影響,中國的老齡化問題存在著區域間的差異,并不能一概而論。老齡化沖擊我國固有的經濟體制結構,隨著老齡人口的增加,醫療保險與養老保險的支出也是在逐步增多,必然也會導致社會保障支出與之同步增長。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將會使社會保障財政支出日益增加,國民財富中用于老年福利的支出的增加必然影響到國民收入的再分配,使整個社會和家庭向老年人傾斜。支出比重過大將嚴重影響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動力。
政府財政赤字是國家在經濟運行的宏觀層面都可能會面臨的一個不可回避的問題,然而,財政赤字亦是財政政策的重要的舉措之一,且已經逐步發揮積極的作用。即便在國家財政收入增長緩慢的狀況下,政府財政部門積極應對變化,積極推進政府財政資金統籌,社會保障﹑民生福利﹑公共服務等重點需求支出仍然享有保障。政府財政支出結構向惠民生傾斜,老百姓能夠享受到政府惠及民生的政策紅利。比如,新農合以及城鎮居民養老保險的補助標準從原來的320元提高至每人每年380元。基本建立了政府財政義務教育轉移支付與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掛鉤的有效機制,普通高中的國家助學金標準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標準提高和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標準,人口老齡化下社會保障的財政支出資金機制得到保障,老百姓對政府惠民政策和公共服務滿意度不斷提高,機關事業單位的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繼續穩步推進。
1.政府應加強頂層設計有效提高國民福祉
由于社會保障支出不斷增加,已成為應對人口深度老齡化的世界難題。政府要規劃未來養老金頂層設計,制定出臺《養老金法》,基本養老金是穩定社會的養命錢,激勵職工就業和增加養老金積累,實現養老金充足性,社會保障福利支出需要與經濟發展水平差不多相適應,如果社會保障水平過高會使政府的財政壓力增大,反之過低廣大貧困人口的日常基本生活就難以保障,從而導致社會動蕩。政府一系列重要舉措將逐步擺脫公務員和事業行政單位的巨額社會保障運行所承擔的負擔,縣級以上政府一些配套財政補貼用于社會保障,各級政府工作也將“構建服務型政府”作為重點,從一站式公共服務做起,并將加大政府財政投入,提高國民就業參與率以改善養老金待遇,將增加社會保障福利支出的作為保民﹑惠民﹑兜底的主要手段。
中國社保基金支出增長率已經超過基金收入增長率,養老金的累計結余額如何保值增值也成為潛在的大問題,從而造成賬面應收賬款過多,最后卻要讓政府買單。政府一邊在補,一邊又在漏,導致這些問題的源頭在于現行公共政策的逆導向,養老金增長高于工資增長﹑鼓勵提前退休﹑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做空等等。最終,社保支出方面的財政預算赤字頻出。鑒于社保政策中長期的特征,這種財政赤字累積會導致代際債務如同滾雪球一樣越積越多,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實現全民參保養老,實現全國職工全國養老金統一,劃轉國有資金充實社會保障資金,才能全面實施城鄉居民享受社會保障制度以解決根本問題。
當前經濟增速放緩﹑稅收壓力大,一系列的改革包括:供給側改革﹑去產能﹑降成本﹑去庫存以及清理僵尸企業,都需要國家財政的大力支持。只有社會經濟持續有效發展,增加和提高就業質量,拉動經濟才能更加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從而提高城鄉居民社會保障需求。
2.制定出臺延遲退休的政策是應對老齡化的必然選擇
一要出臺延遲退休政策,受人口老齡化的影響平均每個勞動年齡人口所供養的老年人在不斷增加,我國已經處在人口老齡化快速增長期,老年人口正以每年800萬以上的增速發展。延遲退休有助舒緩社會保障壓力。同時延遲退休可以大力開發老年人力資源優勢,有利于社會經濟發展。
3.開放發展養老和老年性產業結構
雖然人口老齡化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要解決人口老齡化帶給社會經濟發展許多問題,首當其沖就是老年人比重持續上升使老年社會保障福利支出不斷增加,導致政府財政支出負擔加重,從而國民收入再分配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都將受到影響。依據生命周期的基本規律,老齡化人口的不斷遞增,消費需求隨之攀升,拉動消費馬車,對經濟增長應該產生正向提速。社會保障需求的主要群體為老年人,伴隨著老年人口整體規模和比重的攀升,在社會保障福利的各個方面上還將會有新要求,也將影響到社會保障支出的直接辦法。由此老年人口規模急增,為避免老年贍養過重的兩面楚歌,要發展“50﹑60+”行動計劃,建立“就業養老部”促進就業并釋放基礎養老金的負擔。
當前由于人口慣性作用所表現出的人口持續增長,盡管老齡化進程加快,中國標準消費人口的規模在短期內也會不斷擴大,即使人均消費水平不變,國內消費市場依然有巨大潛力。根據宏觀經濟數據,進一步計算中國的老年消費支出狀況認為中國老年人均消費水平﹑宏觀消費規模﹑消費比重都呈現逐年提高的趨勢。雖然老年人均消費水平的增長速度低于GDP增長水平,但由于近年來中國老齡化發展速度快,老年人口規模的迅速膨脹依然在總量上抬高了老年消費規模的持續增長。由于人口老齡化的趨勢加重所致的社會一系列問題已經成為了全球關注熱點的一個問題,隨后還存在老齡化社會帶來的我國人口結構的巨大變化。人口老齡化是在與我國在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尚不匹配的情況下提前到來的,屬于十分典型的 “國未富人先老”。中國人口老齡化的發展速度將會對經濟社會發展產生很大的影響。我國的老齡化是在特定階段內快速形成的,有著特定條件下的一些特征,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也將更加復雜。由于人均預期壽命延長和醫療衛生水平的普遍提升,我國未來人口老齡化還會有加快的趨勢,不少社會學者都對人口發展趨勢進行過預測分析,結果不盡相同,但都同時表明了一個趨勢,未來老齡化仍將繼續上升。也必然使老年人社會保障福利﹑老年醫療保險﹑養老金補助等一系列支出不斷增加,對今后社會保障公共財政的財務規劃體系將是一大考驗。
我國人口老齡化對社會保障財政支出赤字與社會經濟增長的影響都是一直以來我們社會保障研究很重要的一項內容,政府社會保障支出除社會保險基金以外,還涵蓋比如:社會救濟﹑社會福利以及社會優撫等一些依靠財政撥付和民間慈善捐贈以及發行福利彩票等一些渠道獲得的資金。國家財政資金在社會保障體系中起著非常重要的穩護作用,也是政府社會保障福利支出的重要來源。人口老齡化老年群體幅度大增,給一個國家社會保障養老保險制度帶來的影響。是對制度的挑戰,其主要還是社會養老保險已經成為整個社會保障制度中巨額項目支出。我國人口老齡化還處于一個快速發展期。多種因素包括:受人口的基數﹑二元經濟﹑區域發展不平衡和近40年計劃生育政策實行的不均等性及存在許多因素的作用。其經濟壓力是不言而喻的。
總之,我們應按照人口老齡化的需求和約束來進行一些全方位的創新,有效發展生態養老,改善老齡人口的人力資源成本以提高生產力,改善老齡人口的整體資產結構以較大地提高購買力,以改革創新紅利取代低勞動成本的人口紅利。
[1]蔡昉,王美艷: 《中國城鎮勞動參與率的變化及其政策含義》,《中國社會科學》 ,2004 年第 4 期.
[2]蔡昉,王美艷: 《中國人口與勞動問題報告——從人口紅利到制度紅利》, 社會科學 文獻出版社,2013.
[3]陳衛: 《 中國未來人口發展趨勢: 2005 ~ 2050年》,《人口研究》,2006年第4期.
[4]馮興元、李曉佳,《論城市負債與市政債券的規則秩序框架》.《管理世界》,2005,第 3 期.
[5]于濤.中國人口老齡化與老年消費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13.
[6]劉儒婷.人口老齡化背景下中國城鎮養老金支付能力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2.
[7]楊燕綏 “十三五”挑戰性主題:《如何應對人口老齡化與社會保障》 清華大學.
周絲婳,江西財經大學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