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瀟瀟
(10019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北京)
民事訴訟法視野下電子證據的運用探討
杜瀟瀟
(10019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北京)
伴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信息技術對社會發展的影響也是日益突出的,在生活的各個方面都發揮著重要作用。信息技術帶動了電子產品的快速發展,電子產品的日常生活中出現的頻率以及作用也是日益增多。而且這種影響還滲透到了民事訴訟案件中,最為突出的表現即為電子證據。在我國已經對原有的民事訴訟法進行了修訂,在最新版本中對于電子證據具有的公訴力進行了詳細說明。在本文中結合我國的訴訟法規,就電子證據具有的作用以及其應用性進行了詳細說明。
民事訴訟法;視野;電子證據;運用;探討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來臨,電子科技的迅猛發展,電子證據已經成為了民事司法領域中的重要證據形式,而且其應用性也是極為廣泛的。然而,因為我國在相關立法上并不完善,有關電子證據的法律規范依舊較少,在部分規定上處于空白狀態,因此,加快研究電子證據于民事訴訟中的高效運用是示范必要的。
基于傳統理論,對電子證據可從廣義與狹義兩個角度進行分析。狹義層次上,指的僅為數字式證據,即通過信號離散狀態實現的對各種數值﹑信息的承載,這種形式的電子證據;從廣義上來講,還將模擬式電子證據囊括其中。即對于信息內容是通過信息特征對應的具體數值來進行記載的。在數字式證據與這類廣義的模擬式證據是存在一定差異的,伴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這兩種形式的轉換以及融合都是可能實現的。此外,目前我國關于電子證據的理論研究依舊處于初始階段,故此,結合我國當前的發展實際,廣義角度的電子證據更加符合我國國情。
近年來,學者們針對電子證據在民事訴訟中的作用進行了詳細的闡述與說明,目前較為流行的學說主要有,物證說﹑混合證據說等等。筆者認為,電子證據可視為一種獨立的證據形式。因為電子證據自身具有的特征是顯著區別于以往的證據類型的,盡管在形式上是具有一定的共通行的,但是其自身的信息化特征﹑數字化特征等都是十分突出的,而且電子證據是具有其脆弱性的,是易被改變的。這些賦予其獨有的特征,故此可將其歸為一種獨立的證據類型。
(一)真實性
這一準則強調的是電子證據必須是客觀的,是真實的,并不是偽造﹑虛假的。民事訴訟程序中,在對電子證據進行真實性審查時,應當從如下幾個角度入手:確保證據獲得的程序為安全的;電子證據的傳送過程是安全可靠的;不存在刪改等問題。
(二)關聯性
關聯性強調的是電子證據于案件是具有關聯性的,是具有客觀聯系的。在審查是否具有關聯性時,應基于如下幾點進行:電子證據是能夠對案件的部分事實提供證明的,而且這部分事實是無法實現對實質問題的解決的等等。
電子證據對案件事實具有的證明能力﹑證明價值等將會取決于電子證據是否為充分的﹑可靠的,因此,證明力強調的是證據具有的可靠性,從實質上對電子證據真實性進行的衡量與分析;充分性則強調的是,要求以充分的證據來對案件事實進行認定。
(一)電子證據證明力認定的基本前提
與傳統證據不同,在對電子證據進行展示時,是要求利用電子設備實現的,而且和以往的證據存在的顯著區別在于,如果對電子證據進行了如刪除這類的操作,是無法觀察出的。故此,電子證據是否可靠一直以來都受到很多人的質疑。而這種可靠性的質疑,在傳統證據形式中依舊是存在的。現代社會,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應用日益普及,電子證據將會日益增多,不可因為電子證據中存在的不足就將其摒棄,而是應當合理的利用,以充分發揮其對案件事實的證明力。
(二)電子證據證明力的認定標準
1.可靠性
如果僅僅依靠法官的認識來衡量﹑認定電子證據的可靠程度是比較困難的。電子證據是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而逐步形成的,屬于一種較為新穎的形式,其科技含量也是很高的。故此,要求專業人員在專業技術方法下對其可靠性進行認定。
2.完整性
對于電子證據的完整性,應當通過如下兩個角度來進行認定,其一,判斷其自身是否為完整的,指的是判斷電子證據是否保持著其初始狀態,是否有人對其進行過后期加工﹑修改等。盡管部分電子證據進行了修改其可靠性是有可能保留的,但是此時證據的完整性將不再存在,而完整性是進行電子證據使用的重要前提。其二,應當確保進行電子證據解讀的軟件﹑系統等是完整的,如果計算機系統并不完整,那么將會對電子證據完整性產生影響。
(三)電子證據證明力的認定規則
不管是傳統的證據形式,還是當前的電子證據形式,對于案件事實都是具有證明力的,要求能夠針對電子證據證明力認定進行不斷的完善,這對于實踐應用是具有重要意義的。
1.電子證據經公證后具有的證明力是要高于未公證的
當事人為了避免以后進行訴訟,而申請公證處對電子證據證明力進行的公證,通過這種方式能夠對其證明力進行確定。而且公證處在案件中處于中立地位,故此法官對公證處出具的結果是持以肯定態度的。因此,如果電子證據經過了公證,那么與未經過公證的證據相比,其法律效力是更高的。
2.相較于間接電子證據,直接電子證據具有更高的證明力
如果電子證據是依據法定程序進行的收集,屬于直接電子證據,那么是能夠對案件事實進行單獨證明的,而且無須其他輔助證明,那么這類證據在案件審理中往往會更加受到法規的信任。而間接電子證據,是無法對案件事實進行獨立證明的,是需要其他的輔助證據的,而且電子證據即便是經過了修改﹑刪除,是很難發現的,這一特征也決定了法規對其可采性是存在一定質疑的。
當今社會,電子商務獲得了快速發展,電子證據的數量越來越多,在司法實踐中也被廣泛應用。因此,我們應當增強對電子證據的研究,以使得電子證據能夠更加規范﹑系統的運用到民事訴訟案件中,以符合當前電子商務迅猛發展的趨勢。
[1]張磊,徐麗娟.電子證據的取證問題及對策研究[J].法制博覽.2017(04)
[2]龐鳳宇.電子證據取證問題研究[J].河北公安警察職業學院學報.2016(01)
[3]趙旭.論電子證據的認定規則[J].法制與社會.2015(32)
[4]白建軍,賈志城.電子證據的媒體特殊性研究[J].自動化與儀器儀表.201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