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韜田曉峰閆子路
(1.212000 鎮江市委黨校 江蘇 鎮江 2.163000 大慶市公安局 黑龍江 大慶3.163016 大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法院 黑龍江 大慶)
論大數據背景下隱私權的刑法保護
陳 韜1田曉峰2閆子路3
(1.212000 鎮江市委黨校 江蘇 鎮江 2.163000 大慶市公安局 黑龍江 大慶3.163016 大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法院 黑龍江 大慶)
大數據時代下,基于云計算、云存儲為基礎的各種信息存儲、挖掘方式,可以快速收集和存儲海量終端信息。而伴隨犯罪對計算機網絡的利用,如何保護用戶的隱私權,成為一個引起社會各界關注的重點課題。目前,刑法對隱私權的保護,其范圍仍相對比較窄,因此,必須要建立完整的刑法保護體系,以促進我國網絡空間健康、良性地發展。
大數據;隱私權;刑法保護
隨著大數據的普遍應用,其在提升產業競爭力﹑推動商業模式創新等方面,日漸發揮出無與倫比的重要作用,并成為經濟發展的巨大引擎,推動著各行各業的飛速前進。然而,“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也使得公民隱私權不斷受到侵害,很多諸如手機號碼﹑住址﹑個人喜好﹑收入水平﹑購買記錄等隱私信息在用戶不知情的情況下,被輕易地被收集或倒賣,給用戶帶來了很大的侵害。例如,2016年8月徐玉玉一案,被告人陳文輝﹑鄭金鋒等人交叉結伙,通過網絡購買學生信息和公民購房信息,在多地進行詐騙,騙取他人錢款,并造成山東省臨沂市羅莊區高考學生徐玉玉死亡。
隱私權是一種基本人格權利,是自然人享受的私人生活安寧與私人信息秘密依法受到保護,不被他人非法侵擾﹑知悉﹑收集﹑利用和公開的一種人格權。目前,我國雖不乏保護公民隱私權的法律法規,憲法﹑刑法﹑民法等法律中均有相關的體現,但關于網絡隱私權的立法,尚處于初期階段,缺少網絡隱私權保護的專門性立法。同時,對網絡隱私權的保護范圍有限,相關規定過于籠統概括。為更好地保護網絡隱私權個人信息須對其進行刑法規制。2015年,為更好地保護公民因素權,《刑法修正案(九)》將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的犯罪主體,從單位擴大到一般個人,但從行為方式以及隱私保護內容的需求來看,仍然存在很多問題。2017年6月1日開始實施的《關于辦理侵犯公民個人信息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解釋》),較為明確地界定了個人信息的保護范圍以及信息(數據)交易的邊界,進一步推動了對公民個人隱私權的保護,不過具體操作規定仍需要進一步細化。此外,由于網絡自身的獨特性和網絡相關制度不完善,使得網絡服務商的監管較弱,不僅網絡服務商自我監管較弱,外部監管也不強。由于刑事立法缺乏對隱私權直接的系統的刑法保護,在司法實踐中,只能從手段本身的規制及涉及到社會法益保護方面,來對隱私權進行間接保護。如果不構成間接保護罪名,將難以對公民個人隱私權進行有效保護。但隱私權作為一項獨立的基本權利,應當在刑法中的保護更具體系性。
(一)加強立法
(1)從“下游控制”轉向“上游控制”。大數據時代背景下,應借鑒西方對網絡隱私權的保護經驗,逐步細化﹑增加和完善網絡隱私權保護相關條款,在條件成熟時,專門制定網絡隱私權保護的單行法。從“下游控制”轉向“上游控制”,下游控制是指對隱私權客觀實際造成侵害行為的懲罰,上游控制是對隱私權的侵害尚未產生危害只是具有危險情況下即進行懲罰。《法國刑法典》第二編侵犯人身罪第六章侵犯人格罪第226-19條規定,以看作對侵犯隱私上游行為的控制;《西班牙刑法》第十集“侵犯隱私﹑公開隱私和侵入住宅罪”第一章“發現及泄露別人隱私”中,第197條第1款規定,也是如此。例如,對于目前手機騷擾﹑垃圾短信等行為,只要通過隱私權專門立法予以保護,就可以管控上游信息竊取等行為。通過上下游立法的加強,可以實現對隱私保護的合圍。
(2)從“物理自我”保護轉向“數據自我”保護。此觀點并不違背刑法對法益保護的認識。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總是會出現一些新的社會價值觀念,損害人們的新方式也會產生,在理想條件下,刑法將能對這些新的損害形式進行識別,甚至將這些行為譴責為犯罪行為。刑法的發展歷程,其實也是社會價值觀念變遷的結果。傳統刑法是從人身和財產兩方面來規制個體危害行為的,在大數據背景下,必須要認識到數字化延伸利益犯罪對個體的危害,承認發生在物質自我以外針對個人的危害。如情色報復犯罪﹑身份盜竊犯罪﹑網絡騷擾等,均是承認了在網絡所帶來的物理自我的延伸。在打數據背景下,所有個體都可能成為物質自我延伸的數字化存在,對其加以保護,具有重要的社會價值性。刑法應通過獨立的章節,來有針對性地規制個體的網絡危害行為,將其社會危害向社會反映和傳遞出來。有不少學者都對我國分散式的隱私立法模式進行了批評,呼吁以集中的形式予以保護,主張在刑法中應對獨立隱私權進行明確的承認,設立專章對隱私權侵犯行為予以專門保護。
(二)嚴格司法
隨著網絡隱私權侵權案件數量的不斷增長,相關部門應在實踐中,通過學習和培訓,不斷提高司法水平,從豐富的法學理論中探索精確適用法律,尋求解決問題的理論支持,進一步嚴格司法,彰顯司法公信力和權威性。在完善網絡隱私權的立法后,應加強網絡隱私權的普法宣傳和法制教育,使公眾能認識到網絡維權的重要性,樹立網絡隱私權等的維權理念,自覺強化隱私權保護意識,學會保護隱私權不受侵犯的方法,從而營造良好的知法守法的社會氛圍。此外,還應進一步加強互聯網行業自律,因為當前針對網絡隱私權的立法還不完善,在相應法律規制缺乏的狀況下,行業自律就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即便關于隱私權的法律逐步完善,行業自律也會成為有益的補充。互聯網打破了空間和時間的界限,保護網絡隱私權還需要加強國際合作,以更好地保護國內外用戶的隱私權。
綜上所述,在大數據背景下,網絡隱私權問題越來越凸顯,國家必須要結合當前的情況,加強對網絡隱私權的研究,并通過完善立法和司法實踐,來擴大對隱私權的保護范圍,建立更加完整的刑法保護提下,從而更有效地規制犯罪對計算機網絡的利用及對公民隱私權的侵害。
[1]陳冉.論大數據背景下隱私權的刑法保護[J].中國刑事法雜志,2017,(03):66-87.
[2]馬璇.大數據時代網絡隱私權的法律保護[J].法制與社會,2017,(02):295-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