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宏亮
(212013 江蘇大學法學院 江蘇 鎮江)
“互聯網+”視野下網絡主播刑法規制問題研究
陳宏亮
(212013 江蘇大學法學院 江蘇 鎮江)
網絡主播這一行業依托“互聯網+”的時代背景,基于滿足國民的文化、娛樂需求,近年來在國內有了爆發式發展。由于該行業在國內生存時間較短,網絡主播隊伍也是良莠不齊,亂象叢生,以往的刑法規制時間無法適應這一“新常態”,便有些許捉襟見肘。因此,深入分析主播刑法規制方向能夠更好實現“凈網”,加速正能量的傳播,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建設和發展。
網絡直播;存在缺陷;刑法規制;機制構建
2013年前,網絡直播平臺單調存在游戲直播,但從2013年之后,其它類別的內容紛紛出現。如唱歌﹑MC﹑聊天﹑NJ﹑舞蹈﹑樂器﹑教學﹑美食﹑戶外﹑外語﹑財經﹑健身﹑理財等等。可以說能在現實生活中見到的內容,幾乎都可以在直播平臺中找到,內容的展示角度也越發令人瞠目結舌。2015年至今,全國在線直播平臺數量超過200家;2016年更是被譽為“中國網絡直播元年”﹑“網紅元年”。如今,網絡視頻直播從一個個冰冷的手機應用,成為年輕人生活的一部分。
(一)現階段我國網絡直播行業存在問題
1.直播內容方面存在的問題
由于網絡直播行業進入門檻低﹑當前直播行業競爭激烈﹑直播行業高利益驅動,網絡直播內容存在庸俗化問題。例如直播“造人”﹑“黃鱔事件”﹑直播吸毒﹑直播說臟話﹑直播擠痘等等內容出現在直播平臺并獲得觀眾的大聲叫好。這就說明部分網民的“求刺激”心理和錯誤的價值取向﹑文化取向是庸俗直播內容出現的動力。除此之外,網絡直播甚至還會出現違法內容,為追求更多利益,也為了滿足粉絲的更多刺激感,部分網絡主播鋌而走險,直播違法行為,例如酒駕﹑人身傷害﹑襲胸﹑恐嚇等行為也登上直播平臺。
2.主播收益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
從當前主播收益方式來看,“刷禮物”是最直接也是最常見的獲益方式:直播平臺設定禮物類型及其價格,由粉絲購買送給主播。觀眾以“禮物”為標的,起哄﹑挑逗主播,要求主播作出更大尺度的行為以獲得禮物;或者主播主動用更大尺度行為作為條件以獲得禮物更大程度將直播推向庸俗化。此外,未成年人擅自使用父母錢財為主播“刷禮物”并在事后得不到直播平臺的退還,由此發生家庭矛盾甚至悲劇的現象也是層出不窮。
3.行業發展狀態方面存在的問題
當前國內較大的直播平臺有斗魚﹑熊貓﹑全民﹑戰旗﹑花椒等,各個平臺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網絡直播平臺為提高經濟效益,花重金聘用高人氣主播,哄抬主播的身價。部分直播平臺甚至虛構直播收看人數,造成資金一時涌入,市場虛假繁榮的景象。作為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媒介,互聯網經受如此沖擊勢必會造成整個互聯網發展前景,對國民經濟進步造成一定程度的阻礙。
(二)我國網絡直播行業問題成因剖析
1.主播自身原因
由于網絡直播行業對于入門者并無特殊要求,于是主播隊伍中有很大一部分低學歷﹑低素質﹑低文化﹑沒有正確“三觀”。這便在根源處給網絡直播行業的發展留下了危險基因,這也決定了該行業亂象叢生是必然的。再加之部分主播出于惡性競爭﹑貪圖錢財的目的,不斷挑戰法律或鉆法律的空子做出過激行為,這更導致該行業一時間內烏煙瘴氣。
2.直播平臺原因
國內網絡主播濫行自然有著網絡直播平臺的叢生林立。受直播行業的低成本高收益誘惑,大量網絡直播平臺涌現致使該行業競爭十分激烈。但是,網絡直播平臺仍然沒有對于主播問題進行有效管理而是聽之任之,甚至以鼓勵的態度面對主播的低俗行為。直播平臺同是出于惡性競爭,花重金聘用名氣盛大的主播,以期求粉絲的轉移從而牟利。
3.觀眾群體原因
由于手機電腦等媒介的普及化,直播行業的收視觀眾也隨之普及化。和網絡主播一樣,觀眾當中不乏低素質﹑沒有正確“三觀”的網民,這些人的心理自認為無論如何作為都不會被別人看到從而為所欲為。正如同中國普遍存在的網民一般,這些觀眾心理在互聯網中有了發泄平臺,臟話謾罵﹑污言穢語幾乎是大多數的直播彈幕,甚至有部分觀眾提出主播須以特定行為獲得禮物,作為一種心理防線的突擊,這就從一定程度上帶偏了主播的價值取向。
4.社會文化原因
拜金心理如今普遍存在于中國社會,以至于直播行業以金錢為動力從萌芽到井噴式發展﹑從中規中矩到亂七八糟。這是傳統文化的逐漸失卻,新型文化尚未高度普及。因此,深入貫徹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對于經濟平穩健康進步有著靈魂指導作用。
(一)構建網絡直播行業的準入規則
網絡直播行業出現問題的根本之處就在于主播自身的不檢點,如果網絡主播也能存在嚴格的準入規則,在實名注冊的同時對于注冊人進行信譽﹑道德調查,以確保直播注冊人的素質無虞。
(二)構建網絡直播中的實時監督體制
違法違規或者違反道德規范的多半是直播過程中的某一小段內容,這就需要網警或者網絡直播平臺工作人員即使監督,如此就能實時保障安全﹑道德﹑合法進行網絡直播。要構建該體制就需要設立專司監督的法警或直播平臺工作人員并配之以人工智能為輔。
(三)構建網絡直播觀眾實名制管理體系
觀眾是網絡直播行業發展的動力和支柱,很多問題就出現在廣泛難以管理的觀眾身上,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言論自由的權利,但現下國內很多公民濫用言論自由,利用互聯網隨意傳播信息或發布言論,特別是在直播當中的隨意謾罵和傳播謠言甚至雇傭“水軍”謾罵,這對于網絡健康發展和國民素質進步極為不利。對于所有進入直播的觀眾進行實名登記管理,出現問題可以追究到個人的管理體系十分有必要。
“互聯網+”背景下國民經濟得到有效推動,中國作為發展中大國的必須要抓住機會迎接挑戰,面對網絡直播等新興的經濟發展渠道,我們必須要謹慎對待,保證其面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方向進步,為經濟發展添彩助力。
[1]高艷俠,徐寧.網絡視頻直播火爆現象的成因分析與思考[J].新媒體研究,2017(10).
[2]張石磊.淺析網絡直播井噴式發展的原因及其存在的問題[J].新聞研究導刊,2017(02).
[3]張旻.熱鬧的“網紅”:網絡直播平臺發展中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記者,2016(05).
陳宏亮(1996.9~),男,漢族,甘肅定西人,本科,江蘇大學法學院,主要研究方向:社會法學。
本文系江蘇大學第16批學生科研課題立項一般項目《“互聯網+”視野下網絡主播刑法規制問題研究》(項目編號:Y16C050)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