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群兒
(411105 湘潭大學 湖南 湘潭)
淺論我國知識產權法院面臨的問題及其對策
陳群兒
(411105 湘潭大學 湖南 湘潭)
2014年8月31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次會議通過了《關于在北京、上海、廣州設立知識產權法院的決定》,標志著我國設立知識產權專門法院的法律方案正式出臺。隨后,北京、廣州、上海知識產權法院先后揭牌成立,標志著我國的知識產權審判工作在制度上邁出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步,也標志著我國的知識產權保護工作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本文第一部分梳理了我國知識產權法院發展的歷史過程;第二部分提出了經過2年多的實踐,我國知識產權法院存在的一些問題,如管轄與層級問題,三審合一等問題;第三部分則是針對在第二部分中提出的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旨在對我國進一步完善知識產權法院制度有所裨益。
知識產權法院;管轄與層級;三審合一;技術調查官
1993年7月,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中級人民法院率先設立知識產權審判庭,將著作權案件﹑發明專利授權確權糾紛等各類工業產權糾紛案件集中到一個專門的審判庭進行審理。這種做法打破了過去知識產權案件一直由經濟審判庭進行審理的慣例,邁出了知識產權案件由專門法院單獨進行審理的第一步。不久,全國各地法院均開始先后設立自己的知識產權審判庭,截止至2012年12月底,全國法院的知識產權審判庭己達420個。
1996年1月,經最高人民法院批準,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法院將知識產權民事﹑刑事和行政案件統一歸入民三庭審理,成為我國第一個實現知識產權“三審合一”審理新模式的試點法院,該模式被著名知識產權學者鄭成思先生稱為“浦東模式”,受到法學理論界和司法實務界的廣泛贊譽。受其影響,其他各地法院也先后進行了類似的實踐活動,但具體的實施細節略有不同,學者將其與浦東模式一起分別并稱為廣州模式﹑深圳模式﹑珠海模式﹑武漢模式﹑四川模式等等。
2008年,國務院發布《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從戰略高度提出了研究設置統一受理知識產權民事﹑行政和刑事案件的知識產權專門法庭,并提出研究適當集中專利等技術性較強案件的審理管轄問題?!秶抑R產權戰略綱要》的出臺使得“三審合一”的探索邁入國家戰略的高度。在這個戰略要求下,知識產權審判“三合一”試點逐步鋪開。截至今年上半年,我國己有7個高級法院﹑79個中級人民法院和71個基層法院實行了知識產權審判“三合一”試點。
2013年11月,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對深化司法體制改革作了全面部署,并提出“加強知識產權運用和保護,健全技術創新激勵機制,探索建立知識產權法院”。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次會議審議通過的《關于深化司法體制和社會體制改革的意見及貫徹實施分工方案》,明確了深化司法體制改革的目標﹑原則,制定了各項改革任務的路線圖和時間表。
2014年8月31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次會議通過了《關于在北京﹑上海﹑廣州設立知識產權法院的決定》(下稱《決定》),標志著我國設立知識產權專門法院的法律方案正式出臺。2014年10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了《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北京﹑上海﹑廣州知識產權法院案件管轄的規定》(下稱決定),對三地法院的管轄分工做了進一步的規定。同年11月6日﹑12月16日和12月28日,北京﹑廣州﹑上海知識產權法院先后揭牌成立,標志著我國的知識產權審判工作在制度上邁出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步,也標志著我國的知識產權保護工作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
1.相關的配套法律不完善
根據《人民法院組織法》第2條的規定,人民法院除地方各級人民法院與最高人民法院外,還包括軍事法院等專門人民法院。顯然,知識產權法院應屬于專門人民法院的序列,其設立應遵從專門人民法院的要求。第28條規定,“專門人民法院的組織和職權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另行規定”。我國知識產權法院設置的具體問題雖有全國人大常委會頒布的《決定》和最高人民法院頒布的《規定》進行規制,但是并沒有對憲法和三大訴訟法以及《人民法院組織法》進行及時的補充﹑修改,這將導致知識產權法院的運行缺乏法律保障。例如,與一般民事案件的“四級兩審終審制”不同,知識產權法院案件的審級為“三級兩審終審制”,即各知識產權法院﹑知識產權法院所在地的高級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不同于普通法院的管轄范圍,知識產權法院有其指定的管轄對象。包括知識產權法院自身的職權范圍﹑與普通法院之間的案件移送以及知識產權法院法官的選任﹑人事﹑財政安排。這些雖然在方案中有所涉及。但是方案本身不是法律,也不能代替法律。知識產權法院的創設工作剛剛起步,以后還要進一步發展完善,因此,離不開相關法律法規的配套規定和解釋。否則,法律上的空白會成為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的一大缺陷。
2.管轄和層級存在沖突
首先是管轄的問題,由于目前只有北﹑上﹑廣三地設有知識產權法院,并且管轄范圍并不及于所有的知識產權案件,因此很有必要對知識產權法院和基層法院各自管轄案件的范圍進行厘清。基于《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在北京﹑上海﹑廣州設立知識產權法院的決定》,知識產權法院主要管轄技術類的一審案件以及部分上訴案件。具體來說,知識產權法院主要負責專利﹑植物新品種﹑集成電路設計﹑技術秘密等對專業背景和技術難度要求較高的案件。知識產權中的其他部分,諸如商標﹑著作權等部分糾紛案件仍由普通法院審理。
其次是層級的問題,在目前的情況下,由于還沒有成立知識產權上訴審法院,那么現有的知識產權法院的案件上訴應向所在地的高級人民法院提起。知識產權法院在級別上相當于中級法院,故其上訴本就應該向高級法院提起。故,知識產權法院相對于高級人民法院來說,是一審法院。上文已經將知識產權法院的管轄范圍與基層法院進行了劃分。對于基層法院來說,知識產權法院相對于其來說,是上訴法院。最高法曾在一份報告中提到,針對當前管轄侵權訴訟的法院分布廣﹑數量多﹑上訴法院不統一,無法確保裁判標準統一的問題,可研究設立國家層面的知識產權高級法院,作為全國涉及專利案件的上訴管轄法院,縮短審理時間,統一裁判標準。而《決定》第7條規定:“本決定施行滿3年,最高人民法院應當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報告本決定的實施情況?!币簿褪钦f,全國人大常委會可以根據這一《決定》實施3年來的情形,做出新的規定。因此,對于層級的問題,未來可能還存在諸多變數。
3.審判模式仍有不足
根據《決定》和《規定》,我國現行知識產權法院實行民事和行政“二合一”的審判模式,而知識產權刑事案件則依舊放在原有的普通法院進行審理。但是,在北﹑上﹑廣三地知識產權法院成立之前,“三審合一”的審理模式早己在全國普通法院的知識產權審判庭鋪開,并且從實際實施的效果來看,“三審合一”對于加強知識產權司法保護,提高知識產權保護水平具有明顯的作用。此時卻又推動“二合一”的審理模式,難免有逆時代潮流之嫌,是一種改革上的退步。這種退步在上海知識產權法院表現得尤為突出,因為上海早在1996年起就開始試行民事﹑刑事﹑行政案件統一由知識產權審判庭審理的“三審合一”審判模式,對這一模式早己有多年的司法實踐經驗。上?;鶎臃ㄔ汉透呒壢嗣穹ㄔ杭喝繉嵭兄R產權案件“三審合一”模式,原上海市一中院﹑二中院在案件轉向知識產權法院之前實行的也是“三審合一”的模式,在本地其他法院均實行“三審合一”模式的前提下,上海知識產權法院實行的“二合一”模式,無疑是一個另類,十分不利于上下級法院之間的對接和審判效率的提高。
4.技術調查官制度尚未完全落實
眾所周知,知識產權案件的一個重要特點是法律問題常與復雜的技術問題交織在一起,因此,技術問題的判斷往往是法律適用的前提,技術問題解決的好壞將直接決定審判質量的優劣。2014年12月31日,《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知識產權法院技術調查官參與訴訟活動若干問題的暫行規定》正式發布,技術調查官制度引入知識產權審判。技術調查官既不同于專家證人﹑技術鑒定人﹑技術咨詢專家以及專家陪審員,也不是技術法官,而是司法輔助人員。技術調查官可以出庭協助法官查明技術事實,并就案件涉及的技術問題撰寫技術審查意見,供法官認定技術事實參考。技術調查官作為司法改革的一大亮點,對于消除辦案技術障礙具有重要意義。
1.完善相關的立法
知識產權專門法院的設置,是我國司法體制改革中的一件大事,一個成熟而健全的知識產權司法保護模式離不開相關配套的法律作為依據和保障。如前文所論述,雖然知識產權法院的設置具備《憲法》和《人民法院組織法》的相關規定作為前提,但是,在針對如何設置知識產權法院以及知識產權法院設立后該如何運作等一些細節化的處理都缺乏相關的法律依據。因此,首先我們可以選擇對《人民法院組織法》進行修改,以專章的形式增加對知識產權法院設置的相關規定。另外還要注意到,知識產權法院的設置是一個逐步完善的過程,在這個漫長的過程中,法律要始終與之保持同步,避免法律上的缺陷和空白。其次,知識產權法院的設置對于訴訟法層面的規定也會造成沖擊。從目前看,知識產權法院審理知識產權相關民事和行政糾紛案件,那么原本的《民事訴訟法》以及《行政訴訟法》的對應管轄的內容就要進行修改。
2.設立知識產權高級法院
以北京﹑上海﹑廣州三地的知識產權法院的設立為起點,目前我國的知識產權審判模式基本上形成了,從基層法院知識產權審判庭到知識產權法院再到高級法院的審級和上訴模式。這既不符合“專門法院”的定義,也不符合知識產權審級的設置初衷,因為隨著審級提升對應的審判隊伍原本應該更加專業,如果由專門的知識產權法院一審的案件,上訴到相應的高級法院卻僅僅由一個知識產權審判庭負責,這顯然不太合理。再次,以知識產權法院設立為契機,目的就是為了能夠整合優質的司法資源,進行集中高效的審判,統一司法裁判標準,而如果沒有專門的知識產權上訴法院那么就很難達到上述的目的。因此,筆者認為隨著知識產權法院設置模式的摸索和逐步成熟,建立知識產權上訴審法院迫在眉睫。
3.完善技術調查官制度
首先,從技術調查官的選拔范圍看,筆者認為,在設置選拔標準時,不應單從學歷等等方面設置硬性的準入標準,應當設立一個開放性﹑多元化的選拔來源,人員的來源可以多元,但是都要進行專業技能的考核,通過考核人員方可準入。
其次,在我國技術調查官制度運行的過程中,要注意兩個方面。第一,注意內部的培訓學習,按照《規定》的內容,法院內部要設置技術調查室。那么技術調查室作為技術調查官的組織和管理部門,要組織團隊成員定期開展培訓和學習活動,學習內容應包括最新的技術成果和技術認定細節,也應包括相關的法律知識。在保障整個技術調查官團隊能常態化更新自己的知識儲備的同時,作為法院的正式人員,也要了解相關的法律知識,熟悉庭審流程。第二,要與一線技術人員定期開展互動交流。技術性問題的復雜,要求技術人員必須把握細節,專業嫻熟。因此,及時保持與一線技術人員的溝通交流,也會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在案件處理過程中對技術問題的認定更為精準。
最后,由于技術調查官對于案件技術問題的認定,會直接影響法官對侵權的判定和案件的判決結果。因此,一般會涉及重大的經濟利益。這時,如果技術人員弄虛作假或者收受賄賂更為直接導致司法裁判的不公。因此,要設立技術調查官的違規追責機制。對于在案件中,故意枉法認定或泄露商業秘密的,應當視情節給予其警告﹑記過乃至開除的處分,情節嚴重涉及到刑事犯罪者還要追究其刑事責任。
知識產權法院的創設,以及對相關方案和細節問題的完善都不是簡單的一蹴而就的過程。因此,在未來的發展道路上,必須明確進一步的發展方向,注重相關細節問題的完善。希望知識產權法院的創設能夠綜合考慮我國的目標和定位,從而科學規劃,同時還可以借鑒域外國家的成熟運作模式,以立法為前提,外部架構和內部配置共同推進,形成富有中國特色的,行之有效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推進相關的技術創新,提高我國的知識產權保護水平,提升我國的國際形象。
[1]易繼明.為什么要設立知識產權法院[J].科技與法律,2014(4):573-577.
[2]易繼明.設立什么樣的知識產權法院[J].科技與法律,2014(5):747-751.
[3]袁秀挺.中國知識產權法院的愿景及其實現路徑[J].科技與法律,2015(1):22-39.
[4]劉春霖,左娟.論我國知識產權法院的構建愿景及實現路徑[J].河北法學,2016(4):77-85.
[5]朱妙春.淺議知識產權法院也應采取三審合一審判模式[J].中國發明與專利,2016(1):8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