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冬雨
(10019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法學院 北京)
淺析其他類型的擔保物權
范冬雨
(10019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法學院 北京)
其他類型擔保物權是否應予以認可,問題根源在于如何平衡交易安全與意思自治間的矛盾關系。新出現的擔保物權類型、擔保物權客體的多樣化在學理與審判實務中引發了巨大爭議。物權法定原則中的“法”具體指代哪些法律規范應當進一步加以明確。擔保物權客體的范圍應當隨著經濟發展逐步開放,而非墨守陳規、進而阻礙了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擔保物權;收益權;質押
從改革開放到亞投行的建立,再到一帶一路項目的實施,中國經濟發展突飛猛進。經濟的發展背后離不開一批中小企業的革新。中小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面臨融資難﹑貸款難的問題,盡管我國部分銀行針對小微企業出臺了相應的貸款政策,但由于審核嚴格,依然滿足不了中小企業的融資需要。傳統的擔保類型抵押﹑質押﹑留置已不能滿足其生產經營,于是市場中自發的出現了非典型性擔保的形式。這一類意定擔保物權的設立能否得到認可,是否違反了物權法定原則,如何進行公示,能否對抗其余債權人成為了不得不解決的法律問題。
擔保物權設定的功能在于提高債務人自身信譽,保障債權人能夠順利實現債權,債務人如果以其自身財產提供相應的擔保,并不會直接增加債務人的責任財產,僅在涉及多個債權人時,擔保物權的設立有助于維護債權人利益;而債務人提供保證人,間接地增加了債務人的責任財產,此種類型不在本文討論范圍內。在信貸融資方面,我國目前的法律規定多為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和行業規定。在行政法規層面,除了《國務院關于促進融資擔保行業加快發展的意見》,提出了針對小微企業與三農企業的融資擔保扶持與激勵政策,但相對較為原則。除此之外還包括《國務院辦公廳轉發銀監會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于促進融資性擔保行業規范發展意見的通知》﹑《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明確融資性擔保業務監管職責的通知》等文件。在部門規章與行業規定方面,大多數的文件均為對某一具體領域的規定,并無統一規定,并且行業規定多為銀行業登記結算方面的管理性規定,并無對擔保物權范圍的直接規定。在擔保市場方面,對于企業而言,融資的主要方式包括借款﹑發行債券﹑透支﹑延期還款等方式。但眾多方式中大多數債權人均會要求提供相應的擔保。目前企業提供擔保的方式大多以對有形財產的抵押,包括土地﹑建筑物﹑成品﹑半成品﹑機器設備的抵押。在個人的借貸款關系中,常見動產的質押。因此有限的抵押擔保需要與我國市場經濟以來經濟高速發展,企業融資需求日漸膨脹產生了難以調和的矛盾。實務中出現了許多非典型性擔保的形式,造成了登記機關無法辦理登記,不具有相應的公示效力,法官在審理過程中也難以認定是否有效。
我國目前關于物權種類的法律規定,集中規定在《民法總則》以及《物權法》中。《民法總則》第百一十四條規定“民事主體依法享有物權。物權是權利人依法對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權利,包括所有權﹑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第一百一十六條規定“物權的種類和內容,由法律規定。”《物權法》第五條規定“物權的種類和內容,由法律規定。”第四章擔保物權規定了抵押權﹑最高額抵押﹑質權﹑留置權幾種類型。《民法總則》第一百一十六條規定承繼了《物權法》第五條的規定。大部分的教科書也將該條解釋為“物權法定”原則,即物權的種類和內容均由法律規定。上述規定可以看出,擔保物權的類型十分有限。從擔保物權客體的范圍而言,《物權法》第一百八十條規定了抵押財產的范圍,第七項規定了“法律﹑行政法規未禁止抵押的其他財產。”采取了開放式的立法模式,法無禁止即自由。法律未明確禁止的,即均可作為抵押權的客體。而在第二百二十三條第七項中規定“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可以出質的其他財產權利。”該條文進行了封閉式的規定,法律無明文規定,即不可以其他財產權利進行出質。現實生活中,以不同類型的財產權利出質的現象越來越多,例如排污權﹑收費權﹑柜臺承租資格等等。只要具有經濟價值的權利均有可能被當事人作為權利質權進行出質。從上述條文可以看出,我國目前法律規定在擔保物權的形式而言,仍不可突破相應的物權法定原則。從擔保物權的客體而言,不同類型的擔保物權客體規定不同。但從實踐中來看,一方面,關于抵押權﹑質權﹑最高額抵押等類型能否滿足實踐的需要值得考量,另一方面,關于擔保物權客體范圍的限制,是否阻礙了擔保融資的進一步發展,值得探討。在擔保物權形式方面,是否要加入讓與擔保一直以來爭議較大,而在擔保物權客體的范圍方面,高圣平教授認為“動產擔保權為支配標的物的交換價值的權利,作為權利標的的擔保物首先應具有交換價值,其次應具有可讓與性,為擔保權的行使而最終變價標的物創造條件。滿足這些要求的財產即可成為擔保權的標的物。”王澤鑒老師認為“為使物盡其擔保的功能,似無限制必要,宜由市場需要決定之。”兩位老師均認為擔保物權的客體應當采取開放式的態度,由市場發展而決定。而問題產生的核心思想在于平衡交易安全與意思自治間的矛盾關系。開放式的擔保物權客體形式會給登記機關造成巨大壓力,對于保護第三人交易安全不利,但尊重了意思自治,迎合了市場需求。因而二者需要平衡。從法律層面上看,產生上述問題的原因主要在于物權法定原則中的法究竟是什么法,是否包含行政法規﹑部門規章等。其次物權法定的內容,究竟物權的何種內容須由法律規定,是否包括物權的種類﹑形式﹑客體﹑公示方法等。
上述問題產生的根源在于如何平衡交易安全與意思自治間的矛盾關系。如果拓寬了擔保物權的形式以及擔保物權客體的范圍,促進了融資擔保市場的繁榮,但增加了擔保市場的不確定性,在無相應完備的公示方法,會造成其他債權人利益受損,久而久之則會增加交易的障礙,債權人會審慎檢查抵押財產有無設定擔保。在司法實踐中,法官們運用自身智慧,平衡雙方權利義務關系,對法律條文進行解釋,進而得出一部分可圈可點的判決。例如在“福建海峽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福州五一支行訴長樂亞新污水處理有限公司﹑福州市政工程有限公司金融借款合同糾紛案”中,為擔保債務履行,福州市商業銀行五一支行與長樂亞新公司﹑福州市政公司﹑長樂市建設局共同簽訂《特許經營權質押擔保協議》,約定福州市政公司以《長樂市城區污水處理廠特許建設經營協議》授予的特許經營權為長樂亞新公司向福州市商業銀行五一支行的借款提供質押擔保。人民法院認為,污水處理項目特許經營權是對污水處理廠進行運營和維護,并獲得相應收益的權利。污水處理廠的運營和維護,屬于經營者的義務,而其收益權,則屬于經營者的權利。由于對污水處理廠的運營和維護,并不屬于可轉讓的財產權利,故訟爭的污水處理項目特許經營權質押,實質上系污水處理項目收益權的質押。特許經營權雖具有財產價值,但我國目前物權法中并未規定其可以質押。法官將其解釋轉化為污水處理項目收益權的質押。參考了《擔保法解釋》第九十七條關于公路收益權的規定,將其轉化為應收賬款進行規定。法官將污水處理項目收益權質押轉化為應收賬款,化解了權利質押客體不在法律規定范圍內的尷尬,但并非解決此類問題的長遠之計。在“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豐臺支行等與北京育聯科大學生公寓開發有限公司等質押合同糾紛上訴案”中,2002年4月23日,建行豐臺支行﹑育聯科公司﹑北外三方簽署協議書約定:北外承諾將育聯科公司承建的北外大學生公寓樓12年的經營收益權自該樓交付使用日起交付給育聯科公司;北外同意育聯科公司將該公寓樓12年經營收益權質押給建行豐臺支行,為育聯科公司在該行貸款提供質押擔保。同日,育聯科公司﹑建行豐臺支行簽署協議書約定;育聯科公司將其擁有的北外大學生公寓12年經營收益權轉讓給建行豐臺支行,為育聯科公司在建行豐臺支行的貸款及所有債務提供質押擔保;育聯科公司在建行豐臺支行開設北外大學生公寓收費保證金專戶,該公寓的全部收入存入該專戶,用于清償育聯科公司在建行豐臺支行所有債務的保證。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第一,關于質押協議的效力。權利質押應遵守相關法律規定,在法律未明確規定本案所涉大學生公寓的經營收益權可質押的情況下,為落實國務院相關規定所制定的銀發【2002】220號文件,應作為本案權利質押的依據。該文件中明確規定,商業銀行與借款人就學生公寓收費權質押簽訂的質押合同須經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審批和統一登記,自登記之日起生效。而本案所涉經營收益權既未登記,也未移轉占有,故育聯科公司無須承擔質押責任,北外亦不存在惡意侵害質權的情形。人民法院并未直接說明公寓收益權能否質押,回避了該問題。而是說質押并未登記和移轉占有,因而質押合同未生效,回避了相應的問題。上述案例可以看出,我國目前關于收益權能否質押﹑如何登記存在爭議。實務中卻有具有經濟價值的財產權益進行質押的需求,進一步修法時應當予以考慮。
個人認為,對于債務人提供何種類型的擔保,在不涉及債務人的其他債權人的情形下,債務人提供何種類型的擔保,原則上只要債權人同意,我認為法律就不應當進行干涉,但在涉及到其他債權人時,就會產生相應的公示問題﹑實現債權的順序問題。在法律規定方面,因其他債權人的產生具有不可預料性,因而不可能具體規定有無其他債權人的情形。在擔保物權類型方面,新型的擔保物權類型不斷出現,在擔保物權客體范圍方面,新型客體不斷出現,突破了傳統的物權客體確定性特征,在進一步修法﹑立法時應當考慮。立法時,對于擔保物權的形式以及客體范圍,盡可能采取開放式立法的態度,由此應當做好相應的擔保物權登記,及時進行公示進而保護第三人利益。
[1]高圣平.《物權擔保新制度新問題理解與適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13年5月,第486頁
[2]案例來源:http://www.pkulaw.cn/case/pfnl_1970324844973694.html?keywords=%E6%94%B6%E7%9B%8A%E6%9D%83%E8%B4% A8%E6%8A%BC&match=Exact,最后訪問時間:2017年7月8日[3]http://www.pkulaw.cn/case/pfnl_1970324838736809.html?keywor ds=%E6%94%B6%E7%9B%8A%E6%9D%83%E8%B4%A8%E6%8 A%BC&match=Exact,最后訪問時間:2017年7月8日
范冬雨(1993~),男,蒙古族,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法學院2016級民商法學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