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海濤
(212013 江蘇大學法學院 江蘇 鎮江)
電視綜藝節目知識產權保護現狀、問題與對策
姬海濤
(212013 江蘇大學法學院 江蘇 鎮江)
隨著社會進步,經濟發展,文化產業的知識產權保護不斷受到重視,特別是我國的電視綜藝節目產業。目前國內很多專家學者都認為通過法律手段保護電視綜藝節目知識產權可以有效鼓勵創新,對中國電視綜藝節目產業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綜藝節目模板;知識產權法;法律保護
電視節目模板指“電視節目模板包”(TVFormatPacket),有些學者認為,電視節目模板是指一檔電視節目的具體構成樣式和整體框架結構,它包括節目名稱﹑節目構思謀劃﹑節目形態﹑操作方式﹑演繹規則﹑節目流程﹑板塊組合﹑節目風格等一系列的創意。[1]
本文所討論的電視綜藝節目知識產權主要是指綜藝類節目模板。綜藝類與新聞或訪談類節目不同,它更易于制作成前后間有內在聯系的系列電視綜藝節目,這是由其本身的特點造成的。為適應國內電視市場的激烈競爭,滿足人們的觀賞需要,綜藝類節目經歷了從最初的游戲節目眾多到今天的真人秀節目層出不窮的變化。
(一)我國電視綜藝節目知識產權的保護現狀
從法學理論來說,知識產權一般是指公民或法人等主體依據法律的規定,對其從事智力創作或創新活動所產生的知識產品享有的專有權利,又稱為“智力成果權”和“無形財產權”。知識產權包括工業產權和著作權兩部分。[2]近年來,在我國不斷發生電視綜藝節目知識產權糾紛案件,與此同時,也出現了國外的電視節目制作公司就綜藝節目知識產權侵權而對國內電視臺提起訴訟的案例。目前我國知識產權法并沒有相關規定對此進行保護,可見我國在知識產權領域立法的滯后性。在電視綜藝節目風生水起的今天,各大國內外電視臺普遍進行相關節目的版權登記與交易,然而我國的《著作權法》保護的客體并不包括電視綜藝節目模板,法律對電視節目的“領導力量”難以提供相應保護,這不利于電視文化產業的發展。
(二)我國電視綜藝節目知識產權法律保護的問題
中國是文化產業較為落后的國度,日前仍沒有相關立法能對其全面保護。有句話這么說“無救濟便無權利”,如今電視綜藝節目正發展的如火如荼,若是綜藝節目模板得不到法律的承認和保護,其所締造的價值收益便會打折,進而文化行業都會遭受負面影響。
1.對電視綜藝節目模板性質的爭議
《著作權法》保護思想的表達而并不保護思想本身。大部分學者面對一個作品時,都會先通過剝離思想與表達的方式進行分析,剝離出的表達部分是受到法律保護的,純粹的思想部分是不受保護的。電視綜藝節目模板是屬于思想創意還是屬于思想表達,判斷的結果決定了它是否能受到版權保護,這在我國學術界存在著較大的爭議,無法達成共識得出定論。
2.私利益與公共利益的沖突
在利益層面,作者的權益需要法律保護,因為作品是作者獨創的思想表達,其具有現實價值。如果得不到保護,那么作品將會被任意使用,作者的付出與收益不成正比,這將會降低作者的創作熱情。然而,知識產權法還要兼顧社會公益,需要做到保護作者私利益和保護社會公利益的平衡以促進文化產業發展,這是非常困難的。
(一)由《著作權法》給予電視綜藝節目模板主要保護
完善知識產權法治建設是加強我國知識產權保護的根本路徑。就電視綜藝節目知識產權而言,必須加快推進其保護的法治化進程。西方發達國家在電視綜藝節目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為我們提供了有益的借鑒和參考,目前國外許多國家已經將電視綜藝節目模板納入到《著作權法》保護的客體范圍中。在我國電視綜藝節目產業蓬勃發展的今天,立法更應當跟上時代潮流,借鑒吸收國外優秀先進的立法,通過《著作權法》的修改,給予電視綜藝節目知識產權最大的保護,使得電視綜藝節目的知識產權保護能夠有法可依,構建完善的法律保障機制。
(二)《商標法》對電視綜藝節目模板的輔助保護
電視綜藝節目的熱播會帶來廣泛的品牌效應和社會關注。由于《商標法》主要是對商標提供保護,因此對電視綜藝節目的保護面較窄。鮮有電視節目制作公司會為節目注冊商標。然而,為電視綜藝節目注冊商標確實能為節目模板本身提供保護,同時也促進品牌節目的發展。注冊商標不僅有效的保證了節目的品質,還增加了節目的吸引力,提高了商業信譽。這樣可以有效避免其他綜藝節目制作公司冒用名稱,惡意搶占收視率造成誤導。此舉也可以增加節目制作方的收益,打造品牌節目。
(三)《反不正當競爭法》對電視綜藝節目模板的補充保護
目前我國法律沒有對電視綜藝節目知識產權的明確保護,出現爭議時大多是通過比照《著作權法》中規定的“以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進行保護。實踐中,侵權行為往往是借助于對電視綜藝節目的侵權活動實現其非法營利活動,具有明顯的不正當競爭性質。《反不正當競爭法》與《著作權法》是上下位法的關系,那么在下位法對此缺乏詳細規定時,可以依照上位法對其進行保護。通過《反不正當競爭法》對電視綜藝節目模板進行補充保護,是構建系統的電視綜藝節目法律保障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知識產權保護意識覺醒的今天,無論是從電視產業的發展,或是從我國法制建設的完善來看,對綜藝節目知識產權實現有效及時的法律保護都是必要的。從國際化發展的大趨勢看,電視綜藝節目知識產權應當在法律保護范疇之內,雖然目前在我國的法律體系內,電視綜藝節目知識產權沒有明確地包含在法律保護客體之中,但這只能體現我國目前條件有限,并不影響最終沖破有限條件,實現電視綜藝節目知識產權的法律保護。綜藝節目知識產權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對其保護必須提上日程,只有充分地保護,才能使電視綜藝節目獲得未來產業競爭的一席之地,這對廣電事業乃至整個文化產業都有很大影響。
[1]石月平.“論電視綜藝節目模板的知識產權保護”.《現代視聽》,2009年第2期第48頁.
[2]李建華.《論知識產權法定原則——兼論我國知識產權制度的創新》.《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6年第4期第83-89頁.
姬海濤(1995.3~),男,江蘇常州人,本科,江蘇大學法學院,主要研究方向:民商法學。
本文系2016年度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電視綜藝節目的著作權保護及侵權問題研究”(項目編號:2016SJD820014);2017年江蘇大學第16批學生科研課題立項資助項目“電視綜藝節目知識產權保護現狀、問題與對策”(項目編號:16C163)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