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偉文
(524043 廣東民賜律師事務所 廣東 湛江)
我國合同法上的合同解除制度
游偉文
(524043 廣東民賜律師事務所 廣東 湛江)
合同的解除,是在合同合法有效成立后,由當事人中的一方或雙方的意愿表示,同意將雙方合同關系歸于解除的行為。合同解除是一項將合同之條約終止的事由,在合同法制度中處于重要地位。不同種情況下解除合同會導致不同種結果,比如,解除合同的條件不同是由解除權產生的原因而導致,從而使得最后效果不同,本文對我國合同法上的合同解除制度進行分析探討。
合同解除;法定解除;約定解除;效力違約
合同是簽訂合同當事人自己表示其意愿的結果,一旦合同成立生效,合同簽訂的當事人雙方就必須要受到合同中約定權利義務的約束。由于種種原因,當合同無法繼續實行或合同的最終目的無法達到時,為了防止當事人雙方經濟的損失,法律就為當事人雙方設立出一種權利,就是解除權,從而使得當事人雙方能夠擺脫原有合同對其的約束力。
根據解除權的不同,合同解除的條件也有不同,一般合同解除的條件分為法定解除條件和約定解除條件。法定解除條件,是被法律直接規定的簽訂合同當事人雙方能夠解除合同的條件,分為一般條件與特殊條件。而約定解除條件,是指簽訂合同當事人雙方約定其中一方當事人能夠使用解除權的狀況。
1.1 約定解除條件
約定解除是由當事人雙方的協商所決定的,所以,能夠依據具體的情形而自行進行決定,但是,法律卻沒有,也沒有必要給予其統一規定。根據我國《合同法》第九十三條規定:當簽訂合同當事人雙方協商結果達成一致后,就可以解除合同,合同不再具有效力。當事人雙方可以決定一方解除合同需要的條件。當解除合同的條件達到成熟的時候,解除一方可以解除合同。但是約定解除與附條件的法律行為卻不同,其差異表現在以下幾點:第一,其適用領域不同。附條件民事的法律行為中的解除條件,在其原則上能夠添加一切民事法律行為以及意愿表示行為;但約定解除條件卻只適用于合同行為。第二,條件達成后產生的解除效力不同。附條件民事的法律行為中的解除條件,其目的是為了控制民事法律行為的效力范圍,使當事人的指定要求達到滿足,為此,當事人應當以其意愿表示對民事法律行為再加上附加條件。當解除條件達成時,民事的法律行為將會自動失去其效用,就不再需要當事人再發出任何的意愿表示;而約定解除條件卻不是合同的附加條件,約定解除條件達成雖然無法直接導致合同解除,但當事人必須通過使用解除權才能將雙方合同關系消滅。根據我國《合同法》在規定,當事人必須按照約定解除條件來解除合同,應該通知對方,當通知到對方時,合同立即生效。第三,條件成熟的效力不同。一旦附條件民事的法律行為的解除條件成熟,該民事法律行為將失效;但是,約定解除條件一旦成熟,合同既可能發生效力,也可能返還到合同最初成立之時。
1.2 法定解除條件
根據我國《合同法》規定,當事人想要解除合同,就必須滿足以下條件中的一項:第一,因不可抗力原因而致使合同目的無法實現。第二,在合同有效期之間,當事人中的一方意愿表明或者行動表明不履行合同義務。第三,當事人一方未在規定時間內履行其義務,經告知后仍在規定期限內未履行完成其任務。第四,當事人一方因存在其他違約行為而導致無法完成合同目的。第五,法律所規定的其他狀況。以上是法定解除的一般條件,由于單個合同都有自己的不同方面,法定解除條件會因合同而異。
合同解除的效力主要包括合同解除的溯及力以及合同解除與損害賠償責任的關系。
2.1 合同解除的溯及力
合同解除所導致的法律后果是將雙方原有的合同關系消滅。但合同解除后對合同在存續期間債權債務關系的溯及力卻有所爭議。我國法系認為,合同解除對于非連續性合同具有溯及力,而對于連續性合同不具有溯及力。我國對于合同解除的溯及力一般主張區分連續性和非連續性合同。根據我國《合同法》規定,合同解除的溯及力,一般取決于兩個方面,分別是當事人是否請求以及合同的履行狀況和合同的性質。
2.2 合同解除與損害賠償責任的關系
合同解除與損害賠償責任的關系,有的規定其可以并存,而有的卻規定不能并存。根據《民法通則》規定:如果合同要進行變更或者接觸,必須影響當事人要求賠償損失的權利。在合同解除后根據不同的損害賠償的范圍存在著不同的觀點。合同的解除一般是由于當事人一方的違約后所產生的,在一方違約的情況下,非違約方的損害要得到相應的補償。合同的解除是當事人的利益狀態回到簽約前的狀態,而只有在合同完全履行后才有可能獲得利益。所以,合同的解除所產生的損害賠償不應該包括合同履行后債權人應該得到的利益賠償。
隨著我國出臺新的合同法,三部合同法鼎力的局面就結束了,并且形成了一個新的局面,建立一個統一的合同法,對我國市場經濟發展有著積極的推進作用。我國的三部合同法消失,取而代之出現了統一的合同法解除制度。
3.1 對我國合同法解除事由的評析
相比我國舊的合同法定解除制度,現如今我國的合同法定解除制度在解除事由方面改變了很多,但是在效力方面變化十分細微。我國的合同法定解除制度分別引入了兩大系發和國際商事合同法的理念,引入根本違約制度,由于合同解除常常會引起交易失敗,直接造成損失,所以,必須要行使限制解除權,而根本違約制度正好有這種功能,此外,還引入了預期違約制度,其作用在于豐富違約制度理論,并且對合同履行期到之前的違約行為的規定有了更進一步的強化。雖然我國合同法定解除制度已經得到完善,但是缺仍有缺陷,有關部門需要關注并加以修改。
3.2 我國合同法定解除制度的實踐運用
在合同法修訂之前,我國的法定定解除制度是根據大陸法系而建立其框架結構,所以我國的合同法擬定也完全按照此體系來制定,對種種不同的違約形式也分別做了詳細規定,但是,在深入擬定時,發現這些規定越加繁雜,最終借鑒英美法系的根本違約制度而制定我國的合同法。在實踐中必須要熟知不同狀況下的根本違約判定標準。
合同解除是合同法中的一項非常重要的問題,在合同不能正常進行下去時,解除合同常常是簽訂合同雙方當事人之間法律關系的一個有效辦法,我國需要更進一步完善合同法,讓合同法定解除制度在實踐中得以更好的運用。
[1]王利明.房紹坤王軼著《合同法》.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第2002年版.
[2]史尚寬.債法總論.中國政法出版社,200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