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文昕
“最多跑一次”跑出加速度
□田文昕
浙江是靠吃“改革飯”發展起來的。多年來,浙江以“八八戰略”為指引經濟發展的“燈塔”、以改革為驅動經濟發展的“引擎”,干在實處、走在前列、勇立潮頭,實現了由資源小省到經濟強省的歷史性跨越,在中國改革進程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最多跑一次”改革,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制度供給,是政府“放管服”改革的重要內容。改革實施以來,企業和群眾辦事的人力、物力、財力和時間得到大幅節省,有效降低了經濟發展過程中的制度性成本,改革任務取得階段性顯著成效。二季度全省重點企業監測數據顯示,98.6%的企業對簡政放權改革表示“滿意”或者“基本滿意”,超過七成(75.2%)的企業認為“最多跑一次”改革有利于“提高企業辦事效率”。
但同時,在改革進程中審批效率仍有待提高、政府內部辦事流程仍待優化、政策宣傳仍待加強等問題仍然存在。因此,必須發揚鐵軍精神,再加勁、再提速,推動“最多跑一次”改革跑得少、跑得快、跑得準。
“最多跑一次”,核心在于“跑得少”。改革的核心在于突破傳統的政府辦事流程,徹底改變“政府部門一張嘴,群眾企業跑斷腿”的局面。“一個窗口、集成服務”的改革確實能為企業辦事帶來便利,但這一全新服務模式的全面推廣仍有一個過程。以投資項目“最多跑一次”改革為例,根據二季度數據,近三成(28.7%)的企業表示目前投資項目全流程審批“沒有實現企業期待的一件事跑一次”。因此,要加快推進“一窗式服務”改革,推動由受理窗口直接傳遞到相關職能部門進行審批,加快實現互聯網與政務服務的深度融合,不斷健全網絡辦事平臺,爭取更多的事項可以“跑得少”甚至“零跑腿”。
“最多跑一次”,關鍵在于“跑得快”。改革不僅包括政府服務企業和群眾前臺界面的改造,也包括后臺政府內部流程優化、信息共享、力量整合等內容。但由于涉及項目審批部門多、事項多,“辦理材料繁瑣”“審批周期過慢”等問題依然存在。根據二季度數據,由于企業投資項目多環節多部門審批流程沒有改變,34.8%的調查企業表示“申請材料繁瑣復雜”,20.2%的企業表示“審批周期長”。因此,要加快政府內部辦事流程優化和部門關系的重塑,整合和優化政府權利運行,切實提高辦事效率。
“最多跑一次”,基礎在于“跑得對”。梳理“最多跑一次”事項,統一事項名稱和辦事流程,并讓企業和群眾及時知曉詳細、有效和充分的辦事信息,是推進整個改革任務的基礎性工作。政府部門要盡早完成“最多跑一次”辦事事項的梳理和標準化工作,提高政策的針對性和科學性,并充分利用報紙、電視、互聯網和新媒體及時準確發布改革信息和政策法規解讀,讓企業更深入地了解工商、投資、環保等多種門類的清單,并結合自己的需要選擇相應的流程,避免企業“跑得盲目”。
當下的浙江,正處于大有可為的戰略機遇期、干事創業的發展黃金期、不進則退的轉型關鍵期。要堅定吃改革飯,發揚鐵軍精神,打好“最多跑一次”攻堅戰,跑出好成績、跑出加速度,把“最多跑一次”打造成浙江全面深化改革的又一金字招牌,以勇立潮頭的今朝,迎來譜寫新篇的明日。
作者單位:浙江省經濟信息中心經濟監測預測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