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燕
原材料價格還能漲多久?
□汪燕
截至3月份,浙江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連續9個月環比上漲,購進價格連續13個月環比上漲。一季度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同比上漲11%,分別較去年同期和全年提高17.4和13.2個百分點,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同比上漲4.8%,分別較去年同期和全年提高8.5和6.5個百分點,原材料價格的快速上漲對浙江企業生產經營帶來較大的成本壓力。據全省萬家重點企業監測顯示,一季度66.7%的工業企業認為能源、原材料價格上漲是生產經營中面臨的主要問題和困難,較去年底提高12.3個百分點。此外,工業生產購銷“剪刀差”達6.2個百分點,較去年同期擴大3.5個百分點,高于全國4.2個百分點,大大擠壓了企業的利潤空間。萬家企業監測顯示,一季度95.9%的企業表示原材料價格上漲使得企業利潤空間受到擠壓。如何看待本輪原材料價格上漲性質、成因、影響及趨勢變化呢?筆者認為,當前階段原材料價格的上漲是一種結構性、修復性、階段性和輸入性的上漲。
首先,是一種結構性上漲,而不是全面性上漲。當前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主要集中在“三黑一色”行業,而制成品價格漲幅較小,故對原材料和能源主要依賴于外部輸入的浙江影響較大。一季度燃料動力、黑色金屬材料和有色金屬材料購進價格同比分別上漲22.8%、23.7%和17.2%,并向金屬制成品、化纖等下游行業傳導。
其次,是一種修復性上漲,而不是趨勢性上漲。拉長時間軸來看,2012年以來浙江PPI連續58個月下降,2016年11月才由負轉正。原材料價格經歷了長達5年的下跌,存在向均衡水平回歸的壓力。2016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大落后產能、低效產能“去產能”力度,供大于求局面得到改善,近期原材料價格上漲主要是市場力量對價格超跌的修復調節。
再次,是一種階段性上漲,而不是持續性上漲。一季度原材料價格同比漲幅較大主要受翹尾因素影響,月度環比漲幅回落趨穩。3月份,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和購進價格環比分別上漲0.2%和0.6%,均比上月回落0.4個百分點。另一方面,“史上最嚴環保法”加上“史上最嚴環保執法”,環保不達標企業暫時停業整頓,供求短期失衡,整頓完成后恢復供應,供求將重新平衡。
最后,是一種輸入性的上漲,而不是內生性的上漲。當前原材料價格的大幅上漲雖與國內部分行業供需關系調整有關,但原油、鐵礦石和有色金屬等國際大宗產品價格上漲影響也不容小覷。目前世界經濟增長前景依然存在較大不確定性,大宗商品價格持續走高可能性不大。
綜合判斷,未來較長一段時間內原材料價格會逐漸走穩。從企業實地調研情況來看,原材料價格的持續上漲缺少來自下游需求的支撐,同時上游原材料價格向下游傳導,已經侵蝕了一部分中下游產業盈利空間,如果下游需求沒有顯著增加,則該效應會逆向傳導至上游,從而抑制上游原材料價格的進一步增長。當前我國生活資料價格并無較大波動,維持在相對較低增長水平,消費市場相對疲弱,拉動作用不太顯著。而全省一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增長8.9%,低于去年同期1.5個百分點,11個月來增速首次低于全國,且低于全省近五年平均水平2.9個百分點。因此,當前宏觀經濟面不支持原材料價格持續大幅上漲。萬家企業監測顯示,預期未來三個月原材料價格趨于平穩的企業占46.2%,預期價格上漲的企業占32%,難以判斷的企業占18.7%,即多數企業對原材料長期上漲持謹慎態度。
雖然簡政放權和“最多跑一次”改革有效地降低了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但是當前浙江企業稅費負擔、融資成本、社保費用、用工成本、要素成本、物流成本依然較高,原材料價格上漲進一步增添了企業負擔。有關管理部門一方面應積極引導企業通過諸如采用先進管理技術優化供應鏈管理、加大技改力度提高產品附加值、組建產業聯盟向供應鏈上游拓展延伸、利用期貨市場套期保值等方法主動有效地應對原材料價格上漲;另一方面,還需要及時制定出臺相關政策,如落實中小企業結構性減稅政策、實行涉企收費清單管理制度、減少政府定價的涉企經營性收費、加快推進“紅頂中介”與主管部門脫鉤改革等,努力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為企業進一步降低成本、減輕負擔。
作者為浙江省經濟信息中心副主任、《浙江經濟》總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