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麗
浙江新設立小微企業呈二八分化態勢
□陳麗麗
調查顯示:經過兩年多的創業發展,新設立小微企業成長呈現二八分化發展態勢,20%多的企業集中了80%以上的資產和90%以上的營業收入,生產步入快速發展軌道,成長為關鍵少數,而大部分企業發展相對緩慢
2014年3月起,全國實施企業工商登記制度改革,新設立的小微企業發展成長如何?調查顯示:經過兩年多的創業發展,浙江部分新設小微企業善于抓住創業機遇,在困境中砥礪前行做大做強;部分企業面對瞬息萬變的市場創業準備不足,創業遇挫,關停并轉單位持續增加,企業營業率下降。而正常營業的企業大多經營狀況一般,多數企業擴張動力不足,發展呈二八分化。為此,需要加強企業發展指導,尤其要完善創業管理服務平臺建設,切實加大資金、人才、空間等要素保障,鼓勵企業科技創新,優化企業創業創新環境,完善創業創新服務體系,為小微企業快速成長營造更好的發展環境。
(一)新設立小微企業營業率逐季下降,停業關閉破產單位增加
據2014年3-7月新注冊登記的浙江4029家樣本企業調查顯示,截止到2016年底,正常營業的企業2034家,營業率為50.5%,比上年同期下降7.6個百分點;停業、關閉、破產的1285家,占31.9%,比上年同期上升10.1個百分點;繼續處在籌建中的企業300家,占7.5%,比上年同期減少121家,表明籌建企業經歷投資創業準備陸續開業;搬遷的158家,占3.9%;被兼并的5家,占0.1%。此外,在注冊登記后,由于多種原因以找不到為主的其他單位247家,占6.1%。
面對瞬息萬變的市場,創業者承受著較大的經營壓力。調查數據顯示,2016年新設立小微企業正常營業單位逐季減少,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四季度樣本單位正常營業率分別為55.5%、53.7%、52.3%、50.5%;停業關閉破產率逐季走高,分別為25.0%、27.5%、29.3%、31.9%,小微企業生生死死變化快。據調研了解,企業關停的主要原因是受環境整治、市場需求不足、資金緊張等因素導致,如金華婺城區明輝箱包廠,因市場需求不足,產品銷不出,大量庫存,流動資金周轉不動,負債累累,導致關閉;金華正源制砂有限公司,主營石灰石、石膏開采,污染周邊環境,因環保原因被停業。
(二)部分正常經營的企業發展步伐正在加快
2016年,2034家正常經營的企業累計擁有資產32.47億元,實現營業收入47.48億元,吸納就業1.36萬人,資產總計和營業收入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34.9%和44.3%,從業人數下降7.0%。其中,企業的戶均營業收入為233.46萬元,人均營業收入34.93萬元,分別比上年同期增加71.69萬元和12.41萬元;資產周轉率為146.24%,比上年同期提高10個百分點。說明部分存活下來的企業如同樹苗栽培茁壯成長,發展步伐正在加快。分行業看:建筑、批零、服務、住餐等行業一旦經營正常之后主營業務收入實現高速增長,2016年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75.9%、43.1%、41.9%、41.4%;而工業企業投資生產過程相對較長,兩年間的生產情況比較平穩,2016年主營業務收比上年同期增長11.6%;農業企業變化不大,兩年間基本上零增長。
(三)企業發展二八分化明顯,多數企業經營狀況一般
在新設立小微企業成長中呈現二八分化發展趨勢,即小部分企業保持快速發展,逐步成長為關鍵少數,而大部分企業發展相對緩慢。截止到2016年底,按資產劃分,2034家正常營業企業中,資產超過100萬元的企業461家,占22.7%,資產總計28.18億元,占86.9%;資產不足100萬元的企業1573家,占77.3%,資產總計4.29億元,占13.1%。按營業收入劃分,2016年2034家正常營業企業中,營業收入超過100萬元的559家,占27.5%,實現營業收入43.43億元,占91.5%,比上年同期增長154%,實現高速發展勢頭;營業收入不足100萬元的企業有1475家,占72.5%,實現營業收入4.05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7.7%。可見,20%多的企業集中了80%以上的資產和90%以上的營業收入,生產步入快速發展軌道,成長為關鍵少數。
問卷調查反映,多數新設立小微企業經營狀況一般,經營特別好與特別差的比例不高,總體經營呈現橄欖型。數據顯示:2016年四季度,企業認為經營“好”或“較好”的占18.5%,比上年同期上升了0.7個百分點;認為“一般”的占63.1%,比上年同期上升4.5個百分點;認為本季度經營情況“差”或者“較差”的占18.4%,比上年同期下降5.2個百分點。可見經過市場的大浪淘沙,目前新設立小微企業真正能夠成長壯大的企業不到20%。
(四)擴張動力顯不足,近九成企業沒有融資需求
受經濟下行壓力影響,企業經營擴張動力不足,對融資的需求呈下降趨勢,不想融資或者不敢融資,沒有融資需求的企業比重上升。2016年四季度,無融資需求的營業單位占89.2%,比上年同期上升2.3個百分點。從有融資需求的單位的融資來源看,71.1%的融資來自銀行貸款,26.6%來自個人借款,僅2.3%的企業從小額貸款公司或其他企業等渠道融資,銀行依然是企業融資主要渠道。當前,新設立小微企業融資成本基本穩定。2016年四季度新設立小微企業銀行貸款的年利息為7.49%,民間借款的月利息為1.20%。實地調研反映,企業流動資金基本以自有資金為主,市場導向明確,形勢好轉時擴大規模,反之則縮減業務活動。
(五)用工趨于謹慎,招工意愿不強
2016年四季度末,2043家正常經營的企業從業人員13596人,比上年同期減少1017人,減少7.0%。分行業情況:農業、工業、批零、服務業、住餐等行業從業人數均在減少,分別比上年同期減少11.8%、3.3%、17.4%、5.5%、12.1%,但建筑業受主營業務快速增長的帶動,從業人數增加明顯,比上年同期增長40.6%。
問卷調查顯示,新設立小微企業用工趨于謹慎,用工需求減弱。2016年四季度,89.4%的調查單位沒有招工需求,比上年同期提高1.6個百分點。調研反映,在市場前景不明朗和用工成本高企的雙重因素影響下,增加用工只能加重企業負擔。目前企業用工成本依然維持在較高水平,2016年四季度新設立小微企業人均月薪為3051元,比上年同期增加53元。
創業創新環境有待改善。目前,政府出臺的扶持小微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不少,企業享受的比例在提高,但仍有不少小微企業對相關政策不了解,存在信息不對稱現象。有些政策門檻過高,大部分企業難以達到申請條件。調查顯示,2016年四季度新設立小微企業認為沒有享受過優惠政策的占65.4%;享受稅費減免政策的占32.7%;享受政府資金支持和貸款優惠的分別占1.0%和0.6%,享受政策比例不高。在新設立小微企業最關注的政策措施中,32.5%認為要加大財政金融支持;23.5%認為要減少審批和資質資格認證;21.3%認為要處罰違法違規行為,營造公平市場環境;21.2%認為要加大對新設立單位經營場所的支持;還有1.4%認為是其他政策措施,如降低行業準入門檻等。
創業創新的平臺供應不足。新設立企業正處在創業起步階段,不僅需要政策資金人才的支持,更需要小微創業園、電商創業園、科技創業園等創業平臺的支持。現在各級政府大力打造創業園,但剛開始創業的小微企業可望不可及,難以惠及;部分大學生及海歸的科技型創業者也反映科技創業園稀缺,且單體規模普遍較小,處于僧多粥少的局面。
創業創新定位缺乏明確導向。新設立小微企業把握和發掘市場的能力有限,對未來發展缺乏清晰的戰略思考和戰略定位,難以在相關領域發現商機。2016年四季度末,4029家新設立小微企業中處于籌建狀態的有300家,占調查企業的7.5%,注冊2年多這部分單位仍找不到合適的經營項目,無法正常營業。
創業創新能力有待增強。浙江新設小微企業總體規模偏小,本小利薄抗風險能力弱,年銷售收入和注冊資本均處于較低水平,屬“小打小鬧”階段,尚未形成大氣候。科技型、創新型企業偏少,技術含量整體不高,技術改造和新產品開發滯后,普遍缺乏核心技術和自主品牌,產品質量和檔次不高。
優化創業創新經營環境。企業的發展離不開政策、技術、資金等各方面的扶持,政策寬松、管理有序的市場環境是促進新設立小微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目前新設立小微企業最期盼的扶持政策是加大財政金融政策支持,財政部門要進一步加大減免稅范圍,金融機構要簡化貸款程序,減少貸款附加條件,積極為小微單位“雪中送炭”。加大處罰違法違規行為力度,規范市場競爭秩序,營造公平競爭環境。
完善創業創新服務體系建設。加強對新設立小微企業的管理和服務,政府相關職能部門要向管理和服務并重轉變,厘清部門之間的職責分工,在商事制度改革的基礎上,進一步減少審批和資質資格認證環節,整合各部門資源,實施“一站式服務、一紙化認證”的模式。大力發展各類社會服務組織,包括各類企業協會和行業商會組織,完善有利于促進小微企業發展的中介服務體系,加快中小企業產權交易中心、信息交流、技術服務、人才培訓機構及人才市場、法律咨詢維權等服務平臺建設,建立有效的企業自律機制和監督機制,保障民間投資的合法權益。
強化創業創新風險意識和發展前景指導。部分有資金、有創業理念的創業者在創業初期有決心、有沖動,但是缺乏對經濟市場的調查研究和經濟形勢的把握能力,缺乏市場導向,往往在創立企業和個體店后很快就陷入經營困境。要加強對小微企業創業引導,加強創業創新風險意識和發展前景指導,提供更多的行業分析預警預測,提供更多的經營信息和市場可行性建議,積極引導小微工業單位健康發展。
企業要增強創業創新能力培養。新設立小微企業正處在跚跚起步階段,本小利薄抗風險能力弱。俗話說得好,打鐵還需自身硬,企業若要在市場經濟中脫穎而出,茁壯成長,必須要揚長避短,不與市場比大小,只與市場比特長,產品和服務要在精細化上做文章,尋找市場空白點做為企業發展的商機,增強創業創新能力,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發展之路。
作者單位:國家統計局浙江調查總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