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程宏 鐘震宇
科技型企業孵化和培育的江山路徑
□金程宏 鐘震宇
企業是現代社會創造活動的主力軍,而科技型企業則最具創造活力與發展潛力。近年來,江山市經濟規模持續增長,經濟質量穩步提升,與大量科技型企業的快速發展密不可分。因此,創新孵化和培育科技型企業的路徑與機制,促進科技型企業的快速發展,對于推進江山市工業強市戰略、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科技型企業發展環境不斷優化。一是科技型企業的培育體系逐步健全。先后制定出臺了《江山市科技計劃與項目管理暫行辦法》《江山市科技型中小微企業風險資金池管理辦法(試行)》《江山市專利權質押貸款管理辦法(試行)》《江山市科技孵化中心管理辦法(試行)》等一系列促進科技型企業發展的扶持政策。二是公共創新服務平臺逐步完善。建成首個欠發達地區科技孵化中心,占地面積為5000平方米,目前已成功引進10個高新技術項目和7家科技中介服務機構。啟動建設占地100畝的江山市智庫工業設計產業園,為引進高端人才和高科技研發企業創造良好的創業環境。三是服務企業長效機制逐步建立。積極推動以北京、上海、杭州等地為重點區域的對接合作,推進企業高校協同創新機制建設,與上海技術交易所共建“上海技術交易所江山協同創新工作站”。
科技型企業的發展基礎不斷夯實。目前,全市有各級科技型企業160多家,占全市規上企業的54.24%。其中,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20家、省級科技型企業66家,已初步形成了多層次、多門類的科技型企業隊伍。特別是浙江國石軟磁、浙江冠旗納米等一批科技型企業落地生根,科技型企業發展態勢向好。與此同時,科技型企業創新能力不斷增強。圍繞輸配電、照明電器、消防器材、門業加工等優勢產業,廣泛建立產學研聯盟,全市擁有省級技術研究開發中心15家、衢州市級工程技術研發中心16家、區域科技創新中心5家。另外,高端人才加盟科技型企業也成為新常態。天蓬集團與中國工程院陳煥春院士成功合作,組織實施“生豬品質提升及現代管理技術研究”等系列重大關鍵技術攻關項目;虎霸集團成功引進國家“千人計劃”人才,組織實施“高性能鐵氧體材料關鍵技術研發與產業化”等重大科技攻關項目。
科技型企業的創新成效不斷涌現。在科技型企業的強力推動下,一批高效節能、先進制造、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等技術,在建材、化工、機電、食品等企業中得到轉化應用。特別是近年來通過“四換三名”工程強勢推進,涌現出了一大批技術改革創新的排頭兵。如抓住機遇轉型創新的江山健康蜂產品有限公司,率先實施“機器換人”的三友電子、雷士燈具、中數科技、科力車控等企業都是改革創新的先進典范。
認識層面有些“弱視”。江山市輸配電、照明電器、消防器材和木門加工等傳統制造業集聚度較高,具備一定的市場占有率,但往往缺乏核心技術,影響到行業的話語權和產品的定價權。很多企業經營方向迷失,經營領域模糊,創新投入盲目,經營的投機性、隨意性特點突出。同時,發展理念視野也不夠寬。多數企業在發展過程中視野狹隘、目光短淺,只注重眼前的產品生產與市場需求,自主創新意識不強、開放合作意識薄弱,抓不住重要市場機遇。
環境層面有些“霧霾”。一方面平臺承載不足。江山市雖建立了科技孵化器公共服務平臺,但是公共服務平臺的供給與市場需求嚴重不匹配。另一方面政策執行較難。目前,一些重大科技計劃項目對申報單位的專利擁有數、R&D比重、科技產出等方面的要求很高,立項成功率不高;稅收減免缺乏缺乏細則,程序有待精簡。
創新層面有些“缺鈣”。一是缺投入。科技創新是一項“高投入、高風險、高收益”的活動。據調查,全市R&D僅占GDP的0.97%,遠低于全省2.2%的平均水平。部分企業在科技創新過程中出現“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尷尬局面。二是缺人才。大多企業的研發人員存在學歷不高、理論不深、經驗不足等問題。全市企業擁有碩士及以上學位的不足一成,高級技工更是奇缺,高端人才的匱乏嚴重制約企業創新活動。三是缺信息。很多企業忽視對信息服務的獲取與研究,沒有捕捉新信息以降低創新風險、加快創新速度、減少創新投入。
孵化和培育科技型企業,路徑選擇是關鍵。既要充分借鑒發達地區的成功經驗,也要因地制宜,選擇切實可行的培育路徑。
產業路徑。堅持優勢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并重的培育原則,加快形成主導產業引領、多行業協同發展的格局。要大力發展智能微電網、氣體絕緣金屬封閉開關、綠色照明等高新技術產品,實現從傳統輸配電向智能成套設備、從低端節能燈向高檔照明核心部件的功能轉型,進而提升產品的附加值和產業的核心競爭力。要根據最新的產業導向和發展的可能性,重點在新能源新材料產業進行大膽選擇、探索和培植。重點引進和扶持企業開發智能光伏電板、VFD、LED等光電子產品、磁性材料、納米材料等新型產品。依托優質水資源,加大綠色食品產業的開發力度。
生成路徑。一方面,政府要積極培育旗艦型龍頭科技企業,著力拉長太陽能光伏發電設備、高純度納米及高性能軟磁材料等產業鏈,力求在若干年內把同景科技、國石軟磁、冠旗納米等科技型企業培育成在國內具有領先地位的企業。另一方面,對于成熟度較高或可獲取性強的技術,以引進具有龍頭帶動作用或與現有產業鏈配套的大項目為重點,開展定企招商,提高戰略性新興產業“引進來”的規模和水平。對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所需的先進技術和設備,可以通過直接購買或引進投資,迅速提升江山新興產業的整體實力。
驅動路徑。堅持孵化——轉化——優化梯次培育驅動原則。高新技術成果的轉化有其客觀規律,即一般都需要經歷研發、試制、中試、產業化等階段,孵化鏈的設置上也必須與之相適應,使處于不同階段的創業需求都能得到相應的滿足。孵化器具有配套全、租金低等優點,企業主基本可以做到“拎包入駐”。政府則對孵化器內的企業經營管理情況進行跟蹤和服務,每三年對照經濟指標進行考核,按其實績評出等級,連續兩次考核不合格者,自動淘汰出局。對創業績效和發展前景較好的科技型企業予以“畢業”,利用工業平臺的土地優先解決。
健全科技型企業成長促進機制。培養和引進一批具有先進孵化理念和管理水平的優秀服務團隊,提高孵化器綜合服務能力水平。拓展創業指導、專業孵化、種子資金等增值性服務,探索和推動持股孵化及市場化運行機制,實現孵化服務倍增效益。完善轉化落地平臺建設,加快推進冠旗納米產業園、國石軟磁產業園、水資源綜合利用產業園等新型產業載體規劃建設,從空間上為企業轉化落地做好承接。
健全科技型企業生成機制。進一步加大對世界500強、國內知名企業招商力度,積極爭取國家重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落戶江山。同時,通過“江商回歸”等活動,推進民營企業與新興產業對接,尤其是民營資本同高新技術的聯姻,確定有市場、有潛力、有核心技術的重大項目作為示范項目,集中財力物力進行重點突破。加快孵化項目轉化實施,以即將孵化“畢業”的高成長性科技型企業為主要服務對象,通過為企業提供技術研發、市場開拓、知識產權、人力資源、投融資服務等服務,充分滿足高成長性科技型企業對于發展空間、技術研發、資本運作、人力資源、市場開拓、國際合作等方面個性化需求,幫助企業加快轉化實施。
健全科技型企業成長激勵機制。一方面,要加快實施科技扶優扶強工程。盡快出臺《科技型企業培育工程實施意見》,從資金、人才、稅收、信貸、產業發展環境等方面進行扶持,促進科技型企業快速成長。另一方面,要優化資源要素配置。創新生產要素優化組合的模式與方法,加快推進要素資源市場化改革,積極引導土地、資金等要素資源向創業創新領域傾斜。同時,鼓勵企業采取柔性流動、項目合作等方式聘用國內外高端科技人才。
健全科技型企業成長管理機制。加快建立績效評價制度。建立以自主知識產權、科技持續創新能力、成長速度、社會經濟效益等為取向的績效評價體系,對已認定的科技型企業進行定期考核評價,實行動態管理。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實現審批內容、標準和程序的公開化、規范化。加強信息服務,及時公開發展規劃、產業政策、行業動態等信息,逐步建立和完善統計、監測、分析和發布制度。進一步完善考核機制。建立科技型企業統計指標體系,定期進行統計分析和運行分析,及時掌握其發展動態。在工業轉型升級考核及產業升級投資考核中增加科技型企業相關考核專項,提高考核權重。
作者單位:江山市發展和改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