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謙
(214400 江陰市人民法院 江蘇 江陰)
探討民事執行難的原因及對策
劉 謙
(214400 江陰市人民法院 江蘇 江陰)
目前,我國出現民事執行困難的原因主要是司法的從屬化、立法方面存在不足、執行體制的不通暢以及法制意識不強等。在面對我國民事執行困難的現狀應當采取相應的策略提高全民的法律意識,對新的運行機制進行完善,對立法進一步進行健全,采取具有針對性的措施,保證我國民事執行能夠順暢、圓滿。
民事執行制度;存在問題;完善策略
近幾年來,民事執行困難的問題已經成為了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法院的執行工作在實施法律﹑構建社會主義法律制度以及創建文明社會的過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義。民事執行是運用國家法律的強制力對權利人進行權利實現保護的制度,主要是在人民法院在當事人以及相關人員的參與下依照法律使得已經具有法律效應的判決﹑裁定等付出實踐的活動。因此,民事執行時民事訴訟的最終階段,是實現司法正義的最后環節,是確保當事人合法權益受到保護的最終體現。
(1)司法權存在從屬化的現象。我國的憲法和法院組織法中明確的規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審判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以及個人的干預”,但是,再是實際的社會生活的過程中,法院在認識任命以及經費撥付等各個妨礙你受制于地方的黨委﹑人大以及政府。因此,司法權在權力體系中屬于一種從屬地位,其獨立性受到了破壞。地方政府機關會為了自己的地方利益,從各個方面出發給法院的執行工作帶來一定的瑪法,甚至會出現阻撓正常工作執行的情況出現。在我國的法律中明確規定,執行法官對外代表法院刑事執行權,但是法院的院長是由本級的人民代表大會進行選舉的,在權利行使的過程中受到一定的限制,導致執行法官不能夠依法獨立﹑公正的進行民事判決。
(2)立法方面的不足。針對數量來講,我國的民事訴訟法中對執行程序的規定的措施比較少,一些在國外能夠常用到的執行措施在我國仍然處于一種空白的狀態,一些民事執行措施過于原則化,操作性比較差。目前,現有的執行法律不夠完善,存在很多的漏洞,而且操作性較差,而且缺少與之相配套的其他法律,導致執行的效率比較低,造成了執行難。執行救濟措施和制度的不完善和缺乏在一定的程度上加劇了執行難。
(3)執行體制不夠通暢。合理的執行機構應當能夠把法院的裁決轉變成人們現實的權利。但是,我國的執行庭只是人民法院組織系統中的一個職能部門,屬于人民法院領導,在業務上又獨立于法院的其他庭室,其重要的職能就是把法院的裁判書變成當事人的現實權利。在進行執行的過程中出現很多導致執行困難的原因,執行過程不夠通暢。
(4)缺少法律意識。申請執行人由于缺少應有的法律意識,很多情況下會錯過最佳的執行機會。同時在實際實踐的過程中一些預防性的工作僅僅停留在表面的形式上。如金融結構對外放貸款,很多情況下不能夠按照法律的程序進行嚴格的審查和評估,對于資金投放的可行性報告也只是走走形式,無形當中增加了投資的風險,也增加了執行的困難度。被執行人員由于缺少相應的法律意識,在自己將要敗訴的情況下進行財產的轉移,導致法院無法執行財產,更有甚者躲避審判,更加增加了執行的難度。
(1)促進全民法律意識的提高。構建社會主義法制國家的重要前提是促進全民法律素養的提高,同時提高全民的法律素養能夠有效的解決民事執行困難的問題。在我國長期的司法實踐的過程中逐漸的形成了重實體﹑輕程序的做法,很多的執行法官覺得在執行工作中就是幫助債權人實現其實體權利,程序是否公正無關緊要。在這樣的思想指引下,在進行執行的過程中存在很多違反程序的做法,從表面上起到了實現債權的作用,但是卻對人民法院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造成了損害,導致執行程序的價值不能夠實現,因此,促進執行法官的職業素養的提高能夠有利于解決執行困難的現象。人民法院在進行立案的過程中,可以結合案件的實際情況以及可能出現的風險對當事人進行風險提示,讓當事人能夠對訴訟的風險以及執行的難度有一定的了解,這樣當事人就能夠子啊訴訟前就能夠對訴訟的風險進行清醒的認識,在訴訟的過程中提供相應的證據,實現訴訟的目的。
(2)對于立法進行完善。目前,我國的執行依據主要是在民事訴訟法以及一些司法的解釋中,比較復雜,因此,國家應當出臺一部具有針對性﹑獨立的﹑完整的《民事執行法》,對民事執行進行進一步的改進。首先,需要對舉證制度進行完善,在立法中應當對申請執行人和被執行人的舉證范圍進行明確的規定,對人民法院的查證范圍進行明確的規定,并且需要對被執行人無財產舉證制度進行完善,建立和執行相關的聽證制度,增加執行工作的透明度。同時對強制措施體系進行完善,注重措施的整體性。在司法實踐的過程中,應當對比較適應的措施進行吸收,如采取勞務抵債的措施,就是被執行人沒有能力進行還債的時候,可以允許債務人以自己的勞務進行抵債,能夠有效的解決執行問題,同時還不會浪費司法資源。另外,對刑訴法進行完善,促使刑事處罰在執行的過程中能夠具有更強的操作性。對一些新的罪名進行完善和制定,如增加騙取人民法院執行依據罪,對拒不執行法院判決裁定罪進行完善。
(3)構建新的執行運作機制。目前,由于我國的執行機構隸屬于法院,而法院的領導人員的任命是通過地方權力機構進行決定的,而且人民法院的財政支出又是地方政府提供的,導致人民法院不能夠依照法律進行獨立執行裁判權,執行機構也很難完成任務。因此,應當對現行的法院管理機制進行改革,建設獨立的垂直領導和執行的機構,能夠是人民法院擺脫當地政府的束縛,其活動的經費不用地方政府進行供給,由國家進行統一的領導,通過這樣的方式才能夠有效的避免地方政府對執行的制約。另外,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促使全國的執行信息能夠形成統一的﹑多層次的﹑嚴密規范的執行信息網絡系統。建立健全異地委托執行制度,并且對相應的責任制度和懲罰制度進行建立,確保異地委托執行能夠順利的實現。
法律是社會主義的最后一道防線,民事執行時實現法律判斷的體現,同時也是當事人合法權益能夠實現的重要保障。民事執行困難不但挑戰了法院的權威,同時也會使得民眾對法律失去信心。民事執行困難有很多方面的原因。在解決民事執行難的過程中,應當從法律意識﹑完善立法以及構建運行機制等方面進行,能夠有效的解決民事執行難的問題。
[1]李科榮.我國民事執行難的原因及對策研究[J].邊疆經濟與文化,2014,03:146-147.
[2]楊萬鵬.我國民事執行難的原因及對策分析[J].商品與質量,2012,S7:171-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