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洪
(214400 江蘇春申律師事務所律師 江蘇 無錫)
基于民商法視覺下的公民私有財產保護研究
張 洪
(214400 江蘇春申律師事務所律師 江蘇 無錫)
世界在進步,社會在發展,國民的私有財產的比重和累積度在不斷擴大和增加。為了順應社會發展方向,使之國際化,多元化,私有財產的地位也得到不斷肯定。國家給予相關政策,運用民商法對我國民私有財產進行保護。但是,在實行過程中,民商法的漏洞或多或少的也在逐漸暴露,需要我們去探討并提出有效的解決措施。因此,本文基于民商法視覺,對私有財產的保護分析提出問題并給予建議。
民商法;公民;私有財產;保護研究
由行政法﹑民商法﹑刑法以及經濟法等構成的私有財產法律保護體系,在當個人私有財產和私有經濟受到損害并向有關部門及法律申請保護時,主要行為人向國家承擔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而違法行為人則向受害人承擔民事責任以彌補受害人所遭受的實際損失。因此,能夠最直接地保護私有經濟和私有財產的法律就是民商法,民商法的研究對私有財產的保護具有重要意義。
有關于私有財產和公有財產,具體的論述為二十世紀初,在對私有財產的保護相關法典中就有提及。我國的法律要求無論是公共財產還是私人財產都要平等對待,不可以偏愛任何一方,也不可徇私枉法。有趣的是,在對公共財產和私有財產保護這一方面,很早就有相關的書籍記載,我們的所有制它本身就是對財產歸屬的重要依據。所以其實所有制這個制度本身就是對財產保護的大前提。對于西方國家來說,他們對于財產的保護就是以私有制為前提的。而對于社會主義國家而言,我們對財產進行的保護是建立在社會主義公有制的基礎上。但由于各種歷史原因的制約,我們結合種種發展路線,探究出一條以生產資料公有制為主﹑多種所有制并存的形式路線。私有財產以保護世界公民的消費資料為重點,同時考慮到生產手段。我國頒布相關法律法規,自1949年的《共同綱領》中,我國就有提到過應不斷加強對公民私有財產的保護。在以后憲法的制定中均對于公民私有財產所有權的保護進行了明確的規定。從不同憲法的不同說明中我們可以理解對于我國公民私有財產所有權保護的差異性,同時也表明了我國社會的進步以及蓬勃發展。特別是在1988年和1999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中,對憲法重新設立條文時,公民私有財產所有權的保護成為討論的重中之重,進一步將私有財產中的消費資料以及生產手段進行修正。因此,在1988年和1999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中,國家對私有財產的保護擴大了范圍,將其拓展到生產手段之上。從本質上看就是,私有財產的保護對于中國而言是以生活資料為主,并同時要兼顧生產資料的保護的。
(一)法律觀念較為淡薄
民商法顧名思義是民法與商法的結合體,民法與商法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民法是在我國擁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法律,其地位與憲法相似,又被人們普遍稱為“小憲法”,主要包括兩種法律:物權法和債權法;商法不同于民法,商法是一種特別法,主要包括公司法﹑合伙企業法以及票據法。用于調節商事關系。我國的各組織機構以及公民必須嚴格遵守民商法相關規定。但是由于我國公民法律觀念仍然淡薄,對法律認識不夠,并不能很好的運用法律手段保護自己的私有財產。
(二)法律監察督促力度不足
私有財產因其私有性比之共有財產而言,缺少強有力的國家保護,同樣也缺少了有效的監視﹑督促﹑管理機構的設置,法律在監督方面的力度嚴重不足,導致私有財產維護者的力量很薄弱。
(三)缺失法律監督管理
對公民而言,私有財產最重要的一點是私有性,即為個人所擁有的,無法與任何機構甚至是國家可以共同分享的,自己的勞動所得。一般情況下,只有當私有財產所有者向相關部門提出或者申請保護時,相關部門才會采取一定的手段方式進行工作。由此觀之,在公民的私有財產保護上仍然缺失法律監督管理,公民的合法權利不能得到有效的維護。
(四)私有財產保護沒有被落實充分
國家賦予公民行使的權利,然而沒有得到實踐的權利對于公民來說是無效的,只是空穴來風。由當下社會情形來看,我國公民尚未完全形成行使自己私有財產保護權的意識,私有財產保護并沒有被充分落實,我國公民并不能有效地行使自身的私有財產保護權。
(一)立法體系完善
社會的發展,對原有的民商法提出了新的問題,為解決這些問題,民商法不斷完善和進步。對此,立法部門工作者需要對于民商法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著力于建立健全民商法并且對于民商法的內容進行更好的完善,使其更加適應當下社會發展的需求。如現如今互聯網技術下的微信﹑支付寶﹑QQ轉賬等,都應列入公民的私有財產并對此進行保護。如此,民商法要不斷進行改進創新﹑與時俱進,緊隨社會發展趨勢,成為真正可以維護公民合法權利,解決公民間糾紛矛盾的有效理論依據。可見,不斷對民商法進行完善,健全民商法有關內容,能夠加快推動民商法體系的完善,對推動我國法律進程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加強監督作用
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法律的執行并非無懈可擊,同樣在執行過程中存在一些弊端,出現這些現象的原因不僅僅是由于法律法規的不健全,同樣也存在法律執行方面監督的問題。在執行法律法規時,應加強對于法律法規落實的監督,若做不到法律的良好監督,會導致落實出現大量的問題,嚴重影響公民權利的行駛。公民的私有財產與公民利益息息相關,公民利益受到損害,將直接影響到公民對于國家的信任感,因此,國家應加強對法律法規落實的監督,采取有效措施健全法律監督體系,進一步維護公民的合法權利,推動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完善和發展。
(三)把法律法規歸于實踐
法律的實踐性指的是法律的執行力。將法律法規歸于實踐,才能更好的對公民私有財產進行保護。民商法需要在公民自己行使權利的情況下才能夠保護公民的私有財產不受侵害,就此而言,公民必須完全信任國家,信任國家的法律法規能夠維護他們的合法權利,進而使公民自覺的維護國家的法律法規﹑遵守法律法規,將守法的思想落實,更有利于國家法律法規的實施。同時這需要國家不斷保持自身的信譽,不要使公民失望。通過法律法規的實踐,增強民商法發揮的作用效果,是社會發展環境保持穩定狀態。
(四)建立健全我國的侵權行為法對于侵權行為法主要包括對侵害他人財產﹑人身以及知識產權等違法行為的后果補救和制約的所有方面。自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政治格局的變化發展,人們對于法律方面的問題越來與重視,加上自古以來“民為輕”思想的存在,致使我國的侵權行為法并沒有建立。至今為止,仍然處于空白狀態,僅僅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里有著簡單的表述。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中,共有156條法律,其中侵權行為法的表述有22條,其中主要對侵權行為法的立法結構體系進行了說明,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首先,描述了侵權行為法的中一般條款的包含內容,具體分為過錯與無過錯原則;其次對侵權行為作出了具體的規定,清晰列舉可能出現的侵權行為;最后,對于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違反組織紀律做出侵權行為時應擔負的責任。
(五)民商法監管加強
對公民所具有的私有財產保護而言,充分發揮民商法的作用,就必須加強對民商法的監督和管理,擴大保護作用。在某種意義上,不斷完善我國相關的法律法規,嚴格進行監督執行,實現真正意義上對公民私有財產的保護。對此,提出以下幾點建議:首先,加強對相關部門的設立,如法律監察管理機構,重點針對于法律上出現的問題并解決,部門有權利并且有義務對法律執行力度進行監督,同時,對于損害公民利益的行為,及時進行制止,必要情況下進行嚴懲。其次,科學合理的劃分工作人員應盡的職能,并且加以區分,各司其職,協調發展,共同進步,對于不遵守法律法規﹑濫用職權的工作人員給予懲罰,保證法律法規的有效實施。最后,對于我國法律相關部門來講,應該加強對于弱勢群體的關懷,使他們也感受到法律的公平公正,體驗國家的繁榮富強,并加快對現有法律法規的完善工作,使之更適應我國國情。由此可見,我國法律相關部門在實現民商法的過程仍然任重道遠。
(六)加大宣傳力度
要想強化私有財產民商保護的效果,加大宣傳教育的力度是不可缺少的。因為,每一部法律法規,想要真正發揮其效用,達到為人民服務的目標,首先必須要依靠強有力的宣傳,宣傳效果深入人心,便能夠使法律的執行事半功倍。因此,在實施民商法保護公民私有財產的過程中,盡可能不斷擴大宣傳,讓公民明白自己的私有財產不容侵犯,如果一旦受到侵害,可以申請法律保護。
建立健全法律體系,擴大執法力度,加強對公民私有財產的監督工作。更好的保護私有財產,只要我們能夠順著國家制度及發展目標走,落實法律中的司法實踐,不斷的優化侵權行為法的管理,充分發揮法律的作用,一定就可以更好的發揮民商法的保護作用,更好的促進社會發展,推動國家經濟體系的完善建設。
[1]董玉鵬,孫巖.民商法與健全個人信用體系的現實融合[J].學術探索,2014(9):45-48.
[2]陳楠.淺析私有財產的民商法保護[J].企業文化,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