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祥雨
強化雙創空間集聚與空間聯系
□化祥雨
近日,中國“雙創”理念已被正式寫入聯合國決議,并將每年的4月21日定為世界創意和創新日,這充分彰顯了中國智慧,“雙創”理念得到世界認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經濟轉型升級之道,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要抓手,更是推動經濟增長重要引擎。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已將深入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列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任務。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由李克強總理于2014年夏季達沃斯論壇上提出,無疑給新常態下中國經濟穩增長提供了一劑良藥。回顧雙創發展的這短短幾年,各地雙創工作如火如荼,在經歷了雙創政策發力期后,逐漸步入雙創爆發期和合理發展階段。浙江作為中國民營經濟大省,特殊的經濟環境熏陶了浙江人與生俱來的創業激情和創新細胞。那么,當前浙江雙創發展水平如何?如何進一步提升浙江雙創水平?
借助36氪、北京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等權威機構基于大數據構建的中國創業創新指數,今年5月統計結果顯示,浙江省雙創指數為718,位列全國省份第四名,前三名依次是北京市、廣東省、上海市,雙創指數分別為781、772、743。可以看出,浙江省雙創水平離前三名還有一定的差距,究其原因,主要是企業融資規模、服務平臺個數、政府基金投入、雙創生態環境等方面還有待加強。針對浙江省11個地級市雙創指數水平來看,排名前三的依次為杭州市(585)、寧波市(293)、臺州市(242),嘉興市(188)、金華市(183)、溫州市(176)、湖州市(162)、紹興市(139)、麗水市(123)、舟山市(119)、衢州市(118)分別位列4-11名。可以看出,浙江省地級市雙創水平呈現出顯著的空間差異,雙創活躍的城市主要集聚在環杭州灣地區,其次為浙東南地區,浙西南城市雙創水平較低。究其原因,各地區主要在創業企業個數、融資規模、就業人數、服務平臺、政府基金投入和雙創生態環境等方面存在較大的差距。
為推動浙江雙創水平更上一層樓,加速浙江創新驅動發展,促進浙江經濟轉型升級,激發浙江經濟增長內生動力,筆者建議相關政府部門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加強雙創空間集聚。各個城市通過高新技術開發區、眾創空間、孵化器、高校院所、特色小鎮、服務平臺等建設,引導創新創業要素空間集聚,升級發展為城市雙創中心,重點培育一批省級雙創中心、形成幾個區域雙創中心、打造一個國家雙創中心。通過雙創中心的空間集聚效應,吸引匯聚更多更優質的雙創資源,進而提升城市雙創勢能和影響力。依托城市雙創中心,加快浙江經濟結構調整轉型升級,打造雙創產業鏈體系。
強化雙創空間聯系。通過學術論壇、研討會、產學研等形式,加強浙江省城市與省內外城市之間政府、高校、企業雙創活動交流,尤其是與北京市、廣東省、上海市的雙創合作與交流,構建跨地區雙創協同聯盟,促進科技、研發、知識產權、金融、人才、創業人員等雙創要素的空間流動、轉化與融合,形成雙創空間聯系網絡。在強化環杭州灣、浙東南城市雙創空間聯系的同時,重點加強浙中、浙西南地區雙創空間聯系。依托雙創空間聯系網絡,推動雙創資源流通、共享與共用,打造跨區域雙創生態系統。
完善雙創政策體系。人才方面,制定更加優惠的政策,吸引更多國內外高層次人才來浙江開展創新創業活動,鼓勵更多大學畢業生、社會人員、企事業單位人員創新創業,激發出更大的雙創活力;資金方面,加大政府雙創金融支持,增加政府雙創基金投入,提供更多的雙創活動財稅金融優惠,強化創新創業反哺獎勵機制;平臺方面,擴大雙創服務平臺數量,提高雙創服務專業水平,強化科研成果轉化推廣能力。依托完善的雙創政策體系,樹立堅實的創新創業信念,打造雙創新常態。
作者單位:浙江省經濟信息中心經濟監測預測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