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曉霞
從“皮革制造”邁向“皮革智造”
□潘曉霞

圖/黃偉光
皮革制造業是浙江具有競爭優勢的傳統產業之一,產業發展基礎較好,皮革服裝和鞋靴的產量分別在全國排名第一和第二,影響力較大。近年來,時尚裘皮、寵物用品、時尚箱包等新興消費不斷擴大,已經形成了海寧“中國皮革之都”、溫嶺“中國鞋業名城”、平湖“中國旅行箱包之都”和平陽“中國皮都”等特色區域,成為了我國皮革產業發展的風向標。金路達“總統包”、力高“媒體包”亮相G20杭州峰會,品牌效應顯現。但是,浙江皮革制造業仍存在產品附加值不足、生產質量效益不高、環保壓力不小等一些突出的問題,制約行業進一步發展。
“十三五”時期,皮革制造業作為浙江的十大傳統制造業之一,將持續深度調整。個性時尚消費興起、“互聯網+”加快應用、國內外制革行業技術不斷革新為皮革制造業發展帶來新機遇的同時,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全面改造提升浙江皮革制造業,要以發展中高端皮革精品為主線,著力提升皮革產品附加值,不斷提高皮革制造業時尚化、高端化、品牌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水平,從而推動浙江皮革制造業提質增效。
個性時尚消費興起助推皮革制造業多元化發展。隨著生活水平不斷提升,個性化、時尚化消費的新常態興起,消費者對生活方式及自我形象要求越來越高。皮革產品不僅是傳統的手工制品,也是作為“衣食住行”之首的時尚產品,更是引領潮流的高品質產品,面臨著巨大的市場發展機遇。
要充分發揮皮革設計師創意設計能力,對標打造皮革潮品。一是鼓勵對標提升。對標意大利、法國等國際皮革知名企業,加快與外部知名設計院校、設計師團隊、創意設計機構等合作,發揮海寧皮革產業設計基地作用,加快服裝、鞋類、箱包3D設計和研發,提高企業鞋楦設計、鞋靴樣板設計、皮革服裝造型、色彩設計等能力。鼓勵企業創建省級重點企業研究院、省級及以上企業技術中心、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等,提升產業設計能力。
二是建設皮革時尚平臺。鼓勵建設一批設計資源集聚度高、專業服務能力強的專業性皮革時尚創意設計示范平臺,積極探索眾創、眾包、眾社等新興創意設計組織方式,發展網絡協同設計平臺。
三是舉辦皮革時尚會展。加快培育專業性會展企業,每年舉辦各類產業對接會、皮革新產品發布會、革(裘)皮服裝流行趨勢發布會、皮革時尚周、皮革(合成革)博覽會等展會,發展永不落幕的引領全球皮革制品潮流的高端皮革展。
國內外皮革制造業精品不斷革新,有力地推動產業邁向中高端。皮革產業作為一個傳統產業,全球中高端市場一直以來由歐美等國家主導,我國受傳統消費觀念的影響,市場上的國產中高端品牌相對較為匱乏。目前整個皮革產業形成了以國際品牌Prada、LV、Ferragamo為代表的奢侈品牌,以Coach、Michael Kors為代表的高端品牌,以奧康、康奈、紅蜻蜓等浙江企業為代表的中高端品牌以及其他低端品牌。總體上看,皮革制造業競爭逐步加劇,優勝劣汰的趨勢正在形成。
浙江已經涌現了一批龍頭企業,引領我國皮革制造業中高端發展。如奧康作為中國男鞋第一品牌,成立中國皮革制造業首個產業創新聯盟,推進核心共性技術研發;力高控股、金路達皮具的箱包產品身懷愛國情懷,成為2016中國杭州G20峰會用包指定供應商,在峰會上大放異彩。“十三五”時期,要發揮龍頭企業作用,發展中高端皮革精品。一是發展中高端精品服裝、鞋靴和箱包等產品。把握國際時尚流行趨勢,發展時尚皮革(裘皮)服裝;發展時尚鞋面革、服裝革(裘皮革)、高檔汽車坐墊革、家具裝飾革、毛革兩用革、生態皮革等;發展中高端箱包等產品,推行真皮標志和生態皮革標識;以可穿戴智能化為方向,加快開發智能皮具產品。發展狗、貓、魚、鳥等寵物的玩具、裝飾等皮質寵物用品。
二是培育“浙江制造”自主品牌。推進“中國質造·浙江好產品”行動,認定一批“浙江制造”精品。鼓勵企業加快從貼牌生產向自創品牌轉型,培育一批具有國際市場競爭力的“浙江制造”知名品牌。充分挖掘中國元素、老字號、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將傳統文化融入品牌建設。打造“海寧皮革”“溫州皮鞋”“平湖箱包”等一批有影響力的區域皮革品牌,建立中高檔成品鞋品牌基地、箱包品牌基地等。
“互聯網+”加快應用催生皮革制造業模式創新。工業4.0的時代已經到來,圍繞智能工廠、智能生產等互聯網、大數據,每個行業都有翻天覆地的變化,那皮革制造業該如何發展?以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深化與皮革制造業融合,全面改造研發、生產、管理、供應鏈、物流、營銷等各個環節,促進設計過程、制造模式、營銷模式創新,為產業創新發展提供有力支撐。一是發展智能制造模式。加快皮革企業技術改造,在皮革沖孔、劃料、切印、改色、噴涂、激光雕刻、刺繡、縫線、打標等環節推廣“機器換人”,提升數控皮革裁剪機、數碼打印、皮革智能裁剪機器人、皮革切印機、智能皮革濕度測定儀等智能裝備使用比例,積極運用3D紅外腳型掃描技術、3D打印技術、皮革智能排樣系統等,縮短皮革設計、制造周期。
二是創新商業模式。建立柔性供應鏈系統,發展基于腳型、身型大數據的批量定制、個性化定制等智能制造模式,使產品向多品種、中小批量方向發展。如紅蜻蜓鞋業已經開展消費者個性化體驗以及信息大數據搜集分析等功能,開啟個性化定制系統,開創全新測量概念,運作定制手工坊,成為國內首家應用3D量腳制鞋技術的品牌,新鮮的電商模式用戶群體慢慢建立,消費者的購物習慣逐漸養成。
綠色低碳環保和清潔生產推動皮革制造業轉型發展。國內發布《制革行業節水減排技術路線圖》,提出了制革行業關鍵技術和重點技術發展方向;發布新《環保法》,企業更加注重從資源投入和使用、產品設計開發、生產制造、后端治理等環節,全過程、全方位建立節約、清潔、循環、低碳的新型生產方式,確保全產業鏈的環保健康發展,增強行業可持續發展能力。
環保法規日趨嚴格,企業固廢處置及綜合利用問題依然是制約制革行業發展的一大障礙,綠色制造亟待發展,最終要做到皮革全生命過程的低耗、自然、綠色。一是攻關工藝技術。優化皮革生產工藝,如無硫(酶法、氧化法)、少硫(保毛)脫毛工藝,無氨氮脫灰工藝,無鹽、少鹽浸酸工藝,灰液、鞣液循環利用工藝,鉻吸凈工藝等;加強行業關鍵共性技術攻關,如可持續聚氨酯技術、金屬(無鉻)鞣制技術、制革固體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技術、皮革化學品綠色化技術、清潔生產工藝技術等,推行綠色安全制造。
二是建立綠色制造標準體系。鼓勵溫州大學、嘉興學院等高校,海寧皮革研究院、溫州大學皮革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參與綠色制造技術的研發工作。逐步建立綠色制造標準體系,推動綠色制造技術普及、應用及產業化,創建綠色示范工廠和綠色示范園區,全面提升行業綠色制造水平。
三是整治提升“低小散”企業。面向皮革制造業“低小散”“臟亂差”企業(作坊),就企業生產經營中的安全環保不達標等問題開展全面整治,推進綠色制造。
浙江皮革業一直走在制革工藝創新、皮革品牌創新的前列,有力地推動了中國皮革制造業的設計升級、制造升級、市場升級。在未來,浙江皮革制造業要深刻認識并準確把握國內外形勢新變化新特點,借助現代互聯網等工具,加快皮革行業結構調整,致力于高附加值皮革精品的生產,煥發皮革產業時尚氣息,促進浙江從“皮革制造”邁向“皮革智造、時尚皮革”,開創皮革制造業新征程。
作者單位:浙江省工業和信息化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