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體觀點 PERSONAL MEDIA VIEW
自媒體觀點
(2017-08-14;公眾號:輝常觀察;作者:孟永輝)
傳統電商時代,用戶關注的是在某個電商平臺上是否能夠“買到”心儀的商品,這是一個尋找的過程,用戶的終極目的是找到即可。而在電商3.0時代,用戶關注的是如何“買好”心儀的商品,用戶的目標不再僅僅局限于買得到,而且還要買得好。從“買得到”到“買得好”,其實是用戶行為的一個變化。它的背后更多地透露出來的是一個商品與人結合的底層邏輯。
以淘寶拆分成為淘寶和天貓為標志,電商領域其實就已經開始了這樣一種變化。隨著這種變化的逐步深入,用戶的行為習慣和消費痛點依然沒有得到根本解決,因為即使進行了商品供應端的改變,用戶面對的商品依然是多元的,依然需要篩選。這就需要電商平臺深度介入其中,為用戶尋找他們潛在需求的商品,從而減少他們在尋找過程當中的痛點。
(2017-08-09;公眾號:物流參考;作者:王永強)
在價格日益透明化,競爭日趨白熱化的今天,我們也許需要的是一場刮骨療傷般的洗禮。如果繼續沉迷在以往的靠到處尋找低價渠道去做幾個客戶賺點差價的這種思維的話,真的有可能接下來的路會愈發艱難。低價本身就是一個陷阱。
所以,在未來的整合中,誰主沉浮,誰笑得最美,笑到最后的才是最大的贏家。當專線的整合時代已經來臨,除了面對挑戰,我們別無選擇。而你,準備好了沒?沒有最低,只有更低。低價格的背后是深淵。未來一定不是屬于低價者的天下,而是屬于那些通過潛心積累,認真打磨自有產品和渠道,不斷完善細節和客戶體驗,通過合理定價體現出自身價值的企業和個人。低價競爭終將死去,價值回歸已在路上。
(2017-08-02;公眾號:劉曠;作者:劉曠;)
對于整個生鮮電商行業來說,涌入的平臺可謂成百上千,這也導致整個行業的競爭甚為激烈。相關數據顯示,整個2016年國內的生鮮電商平臺數量達到了4000多家,尤其是在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線城市,生鮮電商的戰爭可謂一片混亂。但是我們從Trustdata、易觀發布的今年上半年數據來看,平臺月活躍用戶數量排名前十的平臺,只有京東到家、每日優鮮、中糧我買網三家平臺的月活躍用戶數量達到了一定量級,并且這三家平臺的活躍用戶數量遠遠超過其他排名前十平臺的月活用戶數量總和。尤其是京東到家,其一家平臺的活躍用戶數量相當于后面二三四名的總和,遙遙領先于其他平臺。
而易觀發布的上半年電商活躍用戶數據也顯示,只有京東到家、每日優鮮、飛牛網三家平臺半年活躍用戶數量超過了100萬,并且超過剩余其他平臺的活躍用戶數量總和。這說明生鮮電商行業的競爭格局正在逐漸從江湖混戰走向多強爭霸,甚至是贏者通吃。
(2017-08-10;公眾號:草根匯物流;作者:漂泊生涯)
快遞企業們不僅要面對同行二線快遞和新轉型入行企業們的沖擊,他們的危險還更多來自電商們自營快遞的威脅,京東、蘇寧、唯品會、,國美,稍有實力的電商們都建立了自己的快遞隊伍,開始自營物流,并似乎逐漸成了氣候,且都開始對外開放了物流,他們大多直營,其服務質量和服務能力以及對快遞員的控制,遠好于傳統快遞公司。雖然現在還沒有對傳統快遞們產生威脅,但他們隨時都可能成為他們的市場替代者,這還不是最可怕的,快遞公司們最擔心的可能還是來自于淘寶菜鳥物流,他們不知道這位羽翼已豐的物流大鱷,未來會采取什么措施,一個菜鳥裹裹就能讓快遞公司們如坐針氈,而菜鳥遍及全國的菜鳥倉如果都真正運作起來,其對快遞企業們的影響也是致命的……,快遞企業們應該要緊張了,有危機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