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逸 姚海濱
進一步擴大和提升有效投資
□閻逸 姚海濱
浙江需要從進一步重視和加強軟投入、加快傳統產業技改升級、調動民資外資積極性等方面來擴大和提升有效投資
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擴大有效投資,五年來全省固定資產投資額年均增長16%,2016年達29571億元,投資結構不斷優化。但取得巨大成績的同時也要清醒地看到,投資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
擴大有效投資后勁不足。近年來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逐年下降。今年上半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僅9.3%,低于去年同期的12.6%。今年兩次集中開工的重大項目總投資達15933億元,但年度計劃投資2943億元,僅占18.5%。受經濟去杠桿、政府債務管控等因素影響,繼續擴大有效投資存在資金壓力。
投資效益呈下降趨勢。GDP投資率從2012年的49.2%上升到2016年的63.6%,投入產出比不斷下降。投資效果系數持續保持低位,2016年明顯低于廣東(0.20)。
工業投資占比相對偏低。以工業為主體的第二產業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速為11.8%,低于全部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速4個多百分點。2016年第二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為44.2%,而第二產業固定資產投資額僅占全部固定資產投資額的30.8%,兩者相差超過13個百分點。
民資和外資增速放緩。全省民營企業以小微企業為主,由于缺乏人才、資金、技術、土地、信息等支撐,傳統產業轉型面臨不少困難,在市場低迷、利潤下降的背景下,投資意愿下降。2016年民間投資占全部投資比重下滑至60%以下,僅55.6%,低于全國平均的61.2%。
為此,筆者提出以下建議:
保障各項有效投資落實到位。進一步營造擴大有效投資的良好環境,強化有效投資的各類要素資源保障。加強有效投資的督查落實。建議對表抓落實,重點檢查投資資金、土地等是否到位等問題,確保各項政策措施落到實處。保障有效投資的土地供應。在新增土地指標難度加大的情況下,積極盤活存量土地保障重大投資項目落地。深入推進“三改一拆”“騰籠換鳥”,提高土地的集約高效利用水平。
進一步重視和加強軟投入。杭州高新區(濱江)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但GDP增速遠快于全省平均水平,主要就是依靠高水平的研發投入。增強科技創新軟投入。根據高新技術企業“輕資產、重研發”的產業特質,圍繞研發、技改、人才、孵化器和公共技術服務平臺投資等創新要素加大軟投入。加大公共管理服務軟投入。以“最多跑一次”改革推動政府數據開放、共享,增強投資綜合服務管理能力。圍繞人的全面發展加大投資力度,如教育、醫療和公共衛生、養老康復以及智慧城市建設和管理等方面。建立健全軟投入統計方法制度。針對現有固定資產統計口徑不能完全反映投資的現狀,加快探索建立包含研發投入、技術成果購買等軟投入的全口徑統計體系,并將軟投入納入有效投資的考核范圍。
加快傳統產業技改升級。堅決抓好淘汰落后產能,加強對傳統產業改造提升的引導和支持力度。加快傳統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建設。以產業集聚區和產業園區為載體,以“10+1”傳統產業為重點,加快建設一批傳統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健全技術轉移、質量認證、試驗檢測、信息服務等綜合性公共服務。加強對傳統產業改造提升的要素保障。在省產業轉型升級基金下設傳統產業改造提升專項子基金,對傳統產業重大技改項目、技術設備更新等給予重點支持。在開展企業綜合效益評價的基礎上,推進“騰籠換鳥”“高進低退”。鼓勵企業實現“零地技改”。將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支持政策向傳統產業改造提升項目延伸。鼓勵傳統龍頭企業通過技術創新、組織創新,使產品向新興領域拓展。
調動民資外資積極性。切實營造公平合理的營商環境,充分發揮各類市場主體的作用。切實推進企業投資項目“最多跑一次”改革。推動“放、管、服”改革,在進一步減少投資審批事項基礎上,把改革的重點放到提高投資的審批效率上來。制定實施“投資新政”。明確PPP的適用范圍、項目發起、實施操作、監督管理、爭議解決、退出機制等,完善投資、金融、國有資產管理等配套政策,使民間投資進入PPP項目成為常態。全力推進企業項目承諾制改革。降低企業擴大投資的成本。堅定不移推進涉政中介機構與行政機關脫鉤改制,破除中介服務壟斷,嚴肅清理規范行業協會、商會以企業為繳費主體的各種收費。組織開展金融服務專項檢查,進一步清理不合理收費,降低企業融資成本。積極引進和擴大利用外資。結合自貿區建設,提高外商投資貿易便利化程度,加快創建寧波“一帶一路”綜合試驗區。結合義甬舟開放大通道等建設,推動外資向浙中浙西腹地輻射延伸、梯度轉移。鼓勵外資企業“本地化”發展,支持中小企業與先進外資企業形成有機的產業配套。鼓勵“并購+反哺”引資模式,將境外并購項目回歸納入浙商回歸支持范圍。
作者單位:浙江省人民政府咨詢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