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駿毅 俞翔
航空產業:浙江需全力突破的戰略性產業
□吳駿毅 俞翔
浙江目前全面布局航空產業發展恰逢其時。要充分認識航空產業發展對產業轉型升級的戰略意義,把發展航空產業作為浙江謀求新一輪大發展的一個著力點和突破口
航空產業是國家戰略性高技術產業,是尖端技術發展的重要引擎,是經濟發展、科技創新的重要推動力。隨著我國工業科技綜合實力顯著增強、軍民融合發展戰略深入實施和航空服務市場空間快速增長,我國航空產業進入到跨越發展的新時期。目前浙江已有一批民營企業進軍航空產業發展,在引進航空產業項目上取得大突破,產業發展條件日趨成熟,全面布局航空產業發展恰逢其時。
成功引進重大航空項目開啟了浙江航空產業發展的大門。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浙江省政府與波音公司在2016年10月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宣布波音737系列飛機完工和交付中心項目落戶浙江舟山群島新區。這是波音公司第一次將737生產系統的一部分延伸到海外,計劃于2017年3月底正式開工建設,預計2018年底正式交付第一架飛機。雖然該項目內容為737飛機內飾安裝、涂裝及飛機維修和維護服務等,但將吸引大量航空企業進駐,有利于浙江航空產業鏈的形成,成為浙江航空產業的重要突破口。此外,浙江還先后與中航工業集團、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民航華東空管局等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啟動實施航天科技臺州彩虹無人機等重大航空制造項目。這些合作和項目實施,對航空產業基礎貧乏的浙江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
民營企業積極躋身航空產業夯實了浙江航空產業發展的基礎。浙江民營經濟發達,企業實力雄厚、市場活力充沛,在信息、裝備制造等領域有優勢。面對經濟發展新常態,浙江民營企業加快轉型升級步伐,一批具備相當產業實力和資金實力的民營企業進入到航空產業領域。譬如,西子航空主動轉型升級進入航空制造領域,已經獲得歐洲空客、美國波音等5大世界航空制造巨頭的256項認證;萬豐航空已成功收購了世界前三強的通用飛機制造商鉆石飛機工業公司,與捷克DF輕型飛機制造商進行戰略合作,正在推進新昌通用機場和萬豐通用輕型飛機制造項目的前期工作;日發集團、精工集團加快布局公務機運營服務領域,也在積極通過收購、合作等方式進入航空制造領域。目前,全省從事航空制造相關企業近30家,涉及特種飛行器、航空零部件、航空材料、航空內飾等領域。“十三五”時期,杭州、寧波、溫州、湖州、臺州、舟山等地市將航空產業列入重點培育的產業之一,將吸引浙江更多有實力有條件的企業投資發展航空產業。
航空服務市場需求快速增長激發了浙江航空產業發展的動力。浙江處于中國經濟規模最大、發展最快的長三角區域,2015年全省人均GDP按年平均匯率折算為12466美元,是全國平均水平的1.5倍多。人均GDP收入的快速增長推動消費結構升級,對快捷舒適出行的要求顯著提升,帶動全省航空服務市場需求快速增長。浙江7個運營運輸機場民航旅客、貨郵吞吐量和起降架次分別達到4521萬人次、59萬噸和38萬架次,三項指標綜合排名居全國第五,其中蕭山機場旅客吞吐量增速位列全國前十大機場第三位。各地圍繞航空產業的巨大市場空間,推進臨空經濟示范區、通用機場與航空特色小鎮建設,全省計劃在2020年前新建一類通用機場5個、二類通用機場16個;建德通航小鎮和平湖九龍山通航運動小鎮已列為省級特色小鎮創建名單,臺州、德清、新昌等地正在抓緊創建,安吉、橫店、諸暨等地也在謀劃推進。一些區域憑借自身優越的旅游資源已經成為國家培育航空市場的示范試點,如新昌縣天姥山旅游區、千島湖旅游區列入國家通用航空旅游示范工程,奉化市陽光海灣、建德市壽昌鎮列入國家航空飛行營地示范工程等。全省航空服務體系的發展完善,將進一步激發全社會投資航空產業的熱情。
核心技術、產業人才、飛行配套服務等支撐體系還不完善。航空產業作為現代工業體系發展的象征,發展需要完整的生態體系支撐。浙江航空產業現階段謀劃引進的制造業項目主要以完工、內飾安裝等為主,未涉及關鍵零部件制造環節;浙江民營企業對航空產業的發展經驗不足,并購往往不涉及核心技術;飛行員、維修、運營等航空專業技術人才緊缺,航空培訓學校、航空領域科技支撐和孵化平臺尚缺乏;支撐通航產業發展的通用機場、運營基地(FBO)、飛行服務站等基礎設施網絡仍在謀劃建設,部分機場受民航局、軍方審查制度影響,推進艱難。在加快推進重大航空項目的同時,浙江亟需通過完善航空產業支撐體系,不斷提升內在發展能力。
省級層面尚未出臺專項規劃和配套政策引導航空產業發展。從國際經驗來看,航空產業的發展離不開政府的大力支持,即便倡導經濟自由主義的美國也是采取直接補貼、貸款支持、政府采購、放松管制等舉措持續不斷地支持航空產業發展。目前,廣東、湖南、陜西、深圳等省市均已于“十二五”期間發布了航空產業發展規劃,通過制定產業政策、完善投融資政策、健全通航配套條件等舉措支持航空產業發展。浙江雖已發布了《浙江省通用機場發展規劃》,但尚無針對全省航空產業發展的省級規劃和專項配套政策,全省航空產業發展缺乏統籌,各地市仍處于單打獨斗狀態,容易造成一哄而上、低水平建設,不利于各地市突出特色、集聚發展;且扶持政策主要是針對項目引進,對基礎設施建設、生產資質申請等環節支持力度不足。
航空產業在短期內取得大的經濟回報難度較大。一是新介入航空產業圈的難度較大。國際上已形成圍繞波音和空客構建的相對穩固的產業鏈格局,國內則主要集中在中國商飛、中航工業、中航科工等央企手中,浙江民營企業參與航空產業面臨巨大的競爭壓力。二是航空產業進入門檻較高。航空制造項目前期投入大,辦證手續復雜,見效周期長;新成立的飛機制造企業、配套零部件供應商需要經過較長時間的資質申請和驗證試驗等環節,才能真正進入航空市場。三是航空市場培育仍需時間積淀。以當前市場熱門的通航市場為例,據測算至2020年全國通用航空器新增需求量累計僅為3000架左右,五年累計市場規模約為60億元左右;通航服務在現有營運條件下還較難實現穩定運營,舟山的中航幸福通航由于航線頻次低、票價高,無法形成市場化運營,只能采用包機模式加政府補貼維持。
堅定發展信心。航空產業具有技術水平高、資本密集、價值鏈長、帶動能力強等鮮明特點,是一個地區經濟技術實力和工業化水平的重要標志,要充分認識航空產業發展對當前產業轉型升級的戰略意義,把發展航空產業作為浙江謀求新一輪大發展的一個著力點和突破口。同時,也要正確判斷其發展的客觀規律與市場成熟條件,不可操之過急,不能一蹴而就,要長遠規劃、長期投入、常態化重視,做好長期培育的思想準備。要立足浙江機場設施布局、制造業基礎等有利條件,制定出臺全省航空產業發展規劃,建立產業發展聯席會議制度,完善航空產業發展政策,從用地、財政、稅收、人才引進、教育培訓等全方位引導全省航空產業加快發展。
找準產業突破口。要突出大項目的帶動作用,用足用好波音737飛機完工和交付中心項目建設契機,進一步加強與空中客車、中國商飛及國外大型干線飛機制造企業的合作,推進不同型號大型飛機制造項目謀劃與引進。結合浙江民營企業向航空制造領域的戰略布局,加快發展通用飛機、無人機及關鍵零部件,推進航天科技臺州彩虹無人機、萬豐航空輕型通用飛機制造,以及西子航空、日發航空等航空零部件項目建設。依托浙江信息經濟產業基礎,積極發展涉空電子信息產品。圍繞通用機場布局,構建以滿足私人飛行、航空應急救援、消費娛樂、旅游業開發等需求的通用航空服務體系。
做好軍民融合和全球招商兩篇文章。軍民融合是浙江民營企業參與國防軍工建設、獲取高端技術的有效途徑。要牢牢把握當前軍民融合上升為國家戰略的契機,加強與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等軍工央企的戰略合作,推進航空軍用技術向民用領域轉化應用,爭取國家在布局航空航天飛行器制造、航空航天遙感技術及應用等領域重大項目時對浙江予以傾斜。抓住我國“一帶一路”戰略和全球化、國際化機遇,進一步尋求與波音、空客、龐巴迪、CFM國際等跨國公司的戰略合作,吸引國際知名航空企業在浙江設立總裝基地、制造基地、運營總部、區域總部等。鼓勵萬豐航空、日發集團、精功集團等民營企業利用自身渠道與優勢積極開展航空產業的全球并購,引進先進機型與設計、生產制造技術。
研究設立航空產業發展基金。航空產業項目投資成本極高,所需融資規模巨大,具有高門檻、高投入、高風險、高回報的特點,建立航空產業基金是地方支持航空產業發展的重要手段。目前已有一些地方政府和軍工央企聯合金融機構(企業)建立或擬建航空產業發展基金。可以利用浙江雄厚經濟基礎和金融資源,聯合省市財政、省屬國企、大型民企和軍工央企,加強與專業投資管理機構和團隊合作,建立浙江省航空產業發展基金,重點投向通用機場建設、航空產業項目、航空企業跨國并購、航空技術研發與攻關等。
加強航空產業項目申報與實施指導。航空產業項目申報周期較長、流程復雜、手續繁瑣。目前,浙江多數民營企業對航空產業項目的省和國家核準權限、證照手續要求、相關部門報批程序等并不熟知。建議省內有關部門聯合中國民航局、航空院校以及相關軍事部門等,重點圍繞通用機場建設審批,通用飛機型號合格證(TC)、生產許可證(PC)、單機適航證(AC)等航空證照獲取,航空旅游和運營項目申報,安全規范管理等,對企業和政府部門相關管理人員進行培訓指導。
作者單位:浙江省發展規劃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