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玉梅
加強杭州高層次人才建設的對策思考
□秦玉梅
建設一流城市離不開一流高層次人才的支撐。近年來,杭州市在人才建設上政策體系不斷完善,創業創新的軟硬環境不斷優化,高層次人才的存量和增量都有了較大增長,為杭州以信息經濟和智慧經濟為重要方向的經濟轉型升級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撐。但對照成為全國領先的人才高地和科創高地的要求,對照城市國際化和世界名城建設目標,杭州在高層次人才聚集效應的規模化程度、高層次人才配置的市場化程度、人才機制環境的國際化程度、區位優勢的差異化程度、適應高層次人才居住的高水準宜居化程度等方面還有不小差距。加強杭州高層次人才建設,應重點針對這些制約因素有的放矢,不斷優化完善相關政策措施。
優化人才生態。遵循人才流動規律的內在要求,著力在優化人才生態環境上下功夫,始終把優化人才生態作為政府引才、用才、留才的長遠性、基礎性戰略任務,努力把杭州打造成人才生態最優城市。以建設國家創新示范區和中國(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等為重大契機,通過推進人才生態示范區創建和人才管理改革試驗區試點,從領導推動、政策體制、發展平臺、工作績效、服務保障、作用發揮等方面,積極探索人才生態的工作機制,為優化人才生態環境提供制度機制保障。
注重目標牽引。注重發揮《杭州市人才發展“十三五”規劃》人才建設發展目標的指導性,把人才建設量化目標任務細化到每年、落實到具體部門,力爭2020年全市人才總量達到265萬左右,人才結構進一步優化,人才素質全面提升,領軍人才更加聚集,切實以人才規劃目標牽引杭州人才總量增長和人才結構優化。
強化人才儲備。堅持以高端人才為重點,同時兼顧各個層次的人才需求,支持大學生、留學生和具有特殊才能的人才在杭州創業創新,重視加大對本土高層次人才的發掘和培養,形成高端人才引領與各層次人才結合的人才梯次結構。
完善載體平臺。創業創新載體平臺是吸引高層次人才的“磁場”、培養高層次人才的“搖籃”和用好高層次人才的“舞臺”。應進一步發揮杭州高新開發區、未來科技城等在引才聚才用才上的引領作用,發揮院士、專業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等對高端人才集聚、科研成果轉化等方面的作用,發揮產業園、創業園和企業孵化器等產業創業平臺的人才引育和轉化作用,形成相互銜接相互補充、適合各類高層次人才發揮作用的承載平臺。
建立完善以信息化為重點的人才服務市場體系。加快人才市場信息化、網絡化建設,建立人才資源信息網絡,構建集人才項目數據庫、智慧人才官網、人才管理平臺、項目申評平臺、人才服務平臺、人才信息發布平臺、綜合研判平臺等為一體的人才服務信息化平臺,逐步建立機制健全、統一規范、信息暢通、服務周到的人才市場。完善市場化引才機制,鼓勵企事業單位引才、薦才,建立健全人才市場中介機構,積極引進培育高端人才獵頭、外國專家組織等市場化高端人才服務機構,增強人才引進的專業化精準化水平。
探索建立高層次人才評價市場體系。打破“一評定終身”的人才項目評價模式,將高層次人才項目發展實績與后續資助綁定,建立人才項目績效動態評估機制。建立以市場為導向的行業人才分類認定標準,支持用人單位自行探索人才評價要素和評價標準,基礎研究型高層次人才應突出同行評價,應用型研究高層次人才應突出市場評價,科技成果轉化型高層次人才應突出轉化效益效果評價。
建立完善與創業創新銜接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充分發揮政府財政資金的杠桿作用,通過發起設立創業風險投資、科技研發和股權投資、科技中小企業貸款風險補償等子基金的形式,引導鼓勵金融資本、產業資本、社會資本投資創業創新,形成政府、企業、社會多元化資本投入機制,切實為高層次人才創業創新提供多層次資本市場支持。
建立完善促進創業創新人才雙向流動和相互兼職的市場體系。建立完善事業單位科研人員兼職管理辦法,鼓勵高校、科研院所等事業單位科研人員在履行所聘崗位職責前提下,經所在單位同意,可在崗創業或到企業兼職,鼓勵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員帶著科技成果離崗創業。事業單位科研人員可以到科技企業兼職從事高新技術成果轉化、技術攻關服務;企業創業創新人才也可以到高校、科研院所兼職,擔任研究生兼職導師或指導教師,以最大程度實現高層次人才的市場價值,增強創業創新積極性。
提升人才引進的國際化水平。堅持“走出去”與“請進來”相結合,積極參與國際人才競爭,通過建立廣泛、全面、長效的國際人才信息庫,搭建戰略性國際化人才引進渠道和網絡,促進海外高層次人才回流杭州。探索在美國、英國、德國等發達國家設立國際人才獵頭機構,打造境外引才引智的“杭州窗口”。加強與外國專家組織、留學人員組織等機構之間的溝通聯系,建立海外專家庫、項目庫、成果庫,建立世界高端稀缺人才目錄,吸引更多國際化人才來杭工作創業。加大杭州人才引進宣傳力度,樹立杭州良好的國際形象。積極吸引國際先進組織或機構進駐杭州,加大杭州與國際先進企業、學校或科研機構的交流與合作。健全完善“杭州國際人才交流與合作大會”“杭州市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大賽”等引才渠道載體,不斷拓展海外高層次人才來杭渠道。
提升留才環境的國際化水平。宏觀層面上,注重政策、法制的建設完善,完善政府服務職能,切實為高層次人才提供更加開放兼容、高效廉潔的政治、文化和法律環境。微觀層面上,結合杭州國際化進程,進一步加強社會公共硬件設施的建設,維護良好的社會秩序,完善便利民生設施,營造一流人文居住環境。
研究表明,影響國內城市對海外高層次人才吸引力的主要因素有10個方面:居住環境;醫療和公共安全;長期工作機會和發展潛力;工作環境(包括組織文化、開放度);為外籍人才提供的公共服務;國際化氛圍與多元文化環境;外籍人才政策及激勵獎勵機制;用人單位吸引和鼓勵人才的措施;有助于事業成功的社會因素;長期交流合作的機會等。杭州應對照一流世界名城國際化標準,進一步查找這方面存在的短板和差距,有針對性地進行整體優化完善,整體提升對國際化人才吸引力。
實施與上海、北京、深圳等城市差異化的引才競爭策略,打好杭州牌,突出杭州特色、杭州個性、杭州人文的宣傳,讓更多的高層次人才認識杭州、了解杭州、愛上杭州。在城市特色定位上,突出杭州四大個性特色的宣傳解讀,即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互聯網+”創新創業中心、國際會議目的地城市、國際重要的旅游休閑中心、東方文化國際交流重要城市。在城市文化定位上,突出杭州“精致和諧、大氣開放”城市人文精神宣傳,突出杭州作為歷史文化名城、創新活力之城、東方品質之城和美麗中國樣本建設城市的別樣風采,讓世界感受到杭州作為世界名城的“獨特韻味、別樣精彩”。在產業特色定位上,應著眼杭州區域產業發展定位和特色,有針對性地引進和培育高層次人才,增強與杭州產業發展的匹配度。根據國務院批復的《長江三角洲地區區域規劃》,杭州要努力建設高技術產業基地、國際重要的旅游休閑中心、全國文化創意中心、電子商務中心、區域性金融服務中心。杭州引才用才應重點圍繞“一基地、四中心”區域產業發展定位,實施與北京、上海等相區別的引才策略,努力實現高層次人才價值創造實現與杭州發展的雙贏。
提升人才服務的國際化水準。圍繞居留權辦理、教育國際化、醫療保障與國外醫療保險體系銜接等方面,進一步健全完善與國際接軌的辦法措施,更好地滿足高層次人才在杭州居住、子女國際化教育、高水平醫療服務等剛性服務需求。探索通過建立高層次人才特別居住區,政府協助解決住房、子女就學及家屬落戶等問題,打造高層次人才優質生活小區。探索建立高層次人才在房產購置、醫療保健、子女就學、社會保障等方面的“一卡通”服務保障機制,不斷完善高層次人才服務體系,及時幫助解決各種后顧之憂,努力為高層次人才營造安居樂業的環境和氛圍。
推進人才服務配套制度機制創新。著眼構建“智力流動、來去自由、不管終身”的人才柔性流動機制,政府應加強高層次人才服務的規劃引導,明確高層次人才服務中長期目標、主要任務,吸引和鼓勵高層次人才通過多種形式來杭工作、發揮作用。
創新社會參與人才服務的機制渠道。大力營造社會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濃厚氛圍,提高社會參與為高層次人才服務的意識,不斷完善社會參與機制,真正建立起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政府為引導、社會廣泛參與的高層次人才創新服務機制,使高層次人才在創業創新過程中更深程度上與杭州發展融為一體。
作者單位:浙江省經濟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