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崇責
大數據助推政府治理創新
□林崇責
“行到水窮處、坐看‘數’起時”。隨著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等信息技術快速發展,并與經濟社會發展加速融合,導致了各類數據指數化的增長,運用大數據支撐政府治理創新已成必然趨勢。大數據作為快速迭代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契合了政府治理作為“生態型”“學習型”“迭代型”工作不斷創新的需求。當大數據遇上政府治理,必能激發出更好“靈感”、迸發出更美“花火”。無論在政府科學輔助決策,還是提高社會治理水平、優化政府公共服務等,大數據都將發揮重要作用。
大數據契合新時代政府持續創新的需求。當前,中國社會轉型的范圍之廣、規模之大、速度之快、程度之深前所未有,對政府治理創新要求和挑戰也是史無前例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大數據等信息化手段在創新政府治理方式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眾所周知,政府治理是個復雜的系統工程,若將政府決策比作一道求解方程題,那么政府治理必定是一道多元聯立方程的大難題。這道方程不僅變量眾多,而且各變量之間相互交織、相互影響。大數據作為多源異構、跨域關聯、快速迭代新一代信息技術,特別是大數據結合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可以解決混沌化、非線性的經濟社會復雜問題,正契合了政府治理創新需求。
大數據推動政府精準化決策。在輔助科學決策方面,大數據作用可以涵蓋事前預測、事中監測、事后評估等三階段。利用大數據加強事前預測。“預測未來的最好方法是創造未來”。大數據核心價值就是預測,通過對歷史數據的綜合分析,利用大數據構建經濟發展或社會運行模型,進而揭示發展規律,對未來的趨勢做出預測,輔助政府部門提前采取相應的措施。利用大數據加強事中監測。依賴大數據獲取綜合信息,提高政府監測效率和準確性,特別是在應急處理中大數據更能發揮重要作用。面對特殊情況時,政府可以利用大數據技術在第一時間高速處理海量數據,有效且快速地通過數據的收集、整理、分析、可視化為政府決策提供有益參考,提升政府的綜合應急能力。利用大數據加強事后評估。依賴于數據反饋對政府決策效果實現實時反饋,輔助政府及時調整和優化決策是大數據的另一應用。政府在決策后,利用大數據分析可對相關數據變化進行實時監控和可視化,決策實施效果可以以更快的速度進行反饋,輔助政府決策部門根據實施效果總結經驗,并適時地調整決策從而提升實施效果。
大數據推進社會精細化治理。一方面,利用大數據減少治理盲區。以大數據挖掘分析技術,通過構建物聯網、傳感器、監控器等,主動獲取更多的社會運行數據,進一步擴展社會治理全面性。同時,運用關聯分析技術,輔助社會治理者更加高效地發現日常管理中的盲點,掃除隱患,并予以提早排除,進而提升社會治理能力。另一方面,利用大數據提升治理效率。大數據技術能夠實現多源、異構、跨界數據的綜合性治理、抽取,經過清洗比對,自動去除海量信息中的錯誤、不一致及重復信息,提高數據資源的價值密度。數據可視化技術,可以將社會運行的信息實時展示。政府管理者可以“一圖在手、全景掌握”,以減少反應時間,更加及時地處理社會治理中的緊急情況。
大數據推進高效化公共服務。大數據有利于提高公共服務的精準性。通過推動傳統公共服務數據與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可穿戴設備等數據匯聚整合,通過泛在網絡、在線獲取、菜單式服務,可以打破原有的單一化供給的桎梏,更加準確地了解和掌握社情輿情,使政府部門能夠提供差異化、個性化甚至定制化的公共服務供給。大數據有利于降低公共服務成本。通過信息和數據的共享共用、管理資源的優化和整合,可以避免原先的重復建設、資源浪費問題,從而大大降低政府的公共服務成本,提高公共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提升公共信息的發布時效,為民眾的生活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務。大數據有利于增加公共服務透明度。大數據時代,公民具有強烈的參與欲望,更容易借助信息平臺實現與政府的互動,助推“陽光型政府”“透明型政府”的打造。
當然,在運用大數據推動政府治理創新中也存在著數據質量不高、數據不共享開放、數據算法不夠精準、數據人才匱乏等問題亟待解決。但是無論如何,大數據浩浩蕩蕩,毫無疑問將深刻影響政府治理創新各個領域。在大數據時代中,政府作為高價值數據的最大占有者,加快數據資源共享開放和深度開發,必將大大提升政府決策科學化水平,持續創新提升社會治理方式,推動形成“政通人和、社會和諧”的新局面。
浙江省經濟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