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國錦
四川大學法學院,四川 成都 610207
?
淺析高校人事制度改革中的法律適用問題
周國錦
四川大學法學院,四川 成都 610207
從2000年起,我國開始事業單位改革,人事制度改革是事業單位改革的重要部分。高校教師作為我國事業單位工作人員中的中堅力量,因其職業責任重大及人員數量之多,其改革成效受到了廣泛關注。為了提高高校教師的工作積極性,高校教師人事制度改革持續深化,但在改革過程中,出現了高校教師人事爭議或勞動爭議到底適用何法的問題,本文就這些問題從發生背景、現狀及問題、建議三角度進行探討。
高校教師;人事制度改革;法律適用
高校的組織性質是事業單位,事業單位是由國家財政支持運行的機構,所以,自事業單位誕生以來,一直適用行政管理制度。但是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事業單位也逐漸受到市場化的影響,單純的依靠國家財政已難以彰顯事業單位的業務能力,隨后,國家提出事業單位改革,高校也是改革重點之一。
高校的目的在于培養人才,教師是人才培養的重要力量,教師的業務能力、道德品質、綜合素質都與人才培養息息相關,所以,高校若沿用編制教師擁有“國家干部”身份的人事制度,工作具有終身保障制,將難以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同時,教師安于現狀、不再持續提高業務素質和對自身的要求,也將不利于教師“言傳身教”教育學生,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勢在必行。
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主要方向是與高校教師通過簽訂聘用合同從而建立勞動關系。現主張淡編制化,多為編制外聘用。現高校人事改革后,人事爭議可適用的法律有:
(一)勞動合同法
2008年1月1日起實施的《勞動合同法》,是我國建立和諧勞動關系提供了重要法律支撐,其中《勞動合同法》第二條和《關于人民法院審理事業單位人事爭議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法釋[2003]13號)對事業單位適用《勞動合同法》做出規定。但是《勞動合同法》第九十六條規定:“事業單位與實行聘用制的工作人員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務院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未作規定的,依照本法有關規定執行”。這一條限制了《勞動合同法》在高校教師人事爭議方面的適用范圍,《勞動合同法》的實施有助于高校教師聘用制的規范化和法制化,但是因高校教師聘用制問題復雜且涉及面廣,僅僅憑借《勞動合同法》是不能夠解決所有問題。
(二)《教師法》、《高等教育法》
《教師法》、《高等教育法》是高校教師人事爭議一直可以適用的法律,但是因其具有很大的行政性,在高校高速發展的過程中,可適用條款具有滯后性。
(三)其他行政法規、規章
目前,我國對于高校教師人事爭議方面的主要制度依據是《關于在事業單位實行人員聘用制度的意見》,這一意見是在2002年發布的,主要作用是規定事業單位改革過程中的人事爭議問題,但因其年代久遠、法律效力低且對高校無針對性,仍有諸多問題無法可依。《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人事爭議規定》等相關法規規章也可以調整高校教師的人事爭議問題,但是其法律層次較低,導致在適用時效力低,也難以解決所有人事爭議問題。以上可見,現高校教師人事爭議問題缺少專門法律規定、可適用法律層次低、適用界限不清晰等問題突出,亟待解決。
高校人事制度改革過程中法律適用方面的問題若不及時解決,將損害高校教師的合法權益、打擊教師工作積極性。筆者就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法律適用提出以下建議:
(一)聘用合同與勞動合同一致化是大勢所趨
從法律主體、雙方權利義務來分析,聘用合同與勞動合同都有著很高的相似性,所以筆者主張將聘用合同和勞動合同合并,將聘用合同內容完全適用《勞動合同法》調整,這樣就解決了很多高校人事制度改革方面的法律適用問題。勞動法已經自成較為完善的體系,聘用合同和勞動合同本質相同,適用勞動法是一個科學的決定。同時,聘用合同適用勞動法也將是高校人事制度改革過程中法律適用最高效的解決辦法。
(二)完善相關人事制度,保護教師合法權益
實踐證明,《勞動合同法》的相關規定若適用于高校聘用合同,符合高校人事制度改革過程中的法律適用現狀。但若要想全方位的保護教師的合法權益,就要從立法層次上入手,使法律、行政法規、規章更全面細致,各省市根據自身情況,制定有符合當地實情且具有較強針對性的地方性法規,這樣更有利于保護教師合法權益,為教師提供一個健康積極有動力的工作環境,解決教師工作時的后顧之憂,也更有助于人才的培養。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用法律的形式確立各項高校改革中的政策和原則,將使各項人事工作有章可循。
[1]朱振光.傳統人事管理與現代人力資源管理比較研究[J].市場論壇,2011(2).
[2]李青.論<勞動合同法>在我國高校人事制度改革中的運用[D].湖南師范大學,2010.
D
A
2095-4379-(2017)07-0279-01
周國錦(1991-),女,山西陽泉人,四川大學法學院,2014級非法學專業法律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勞動合同法、社會保障法。